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惊鸿照影下 (第2/3页)
谢纹来得很快,显然是准备去给太后请安却未成行,因此,得到宣召并不需要如何准备,见到阳玄颢,正要下跪参礼,却被阳玄颢扶住,道“免礼吧!宜婕妤也没用早膳吧?就陪朕一起用点吧!” 谢纹一时反应不过来,不解地看着阳玄颢,仿佛没有听懂他的话,阳玄颢不以为意地一笑,拉着她的手臂,走到桌子前。 “陛下,这不合礼制!臣妾不敢逾制,请皇上恕罪。”谢纹等到要坐下才反应过来,立刻跪倒伏地,惶恐不已。 阳玄颢一愣,笑道“宜婕妤过于谨慎了,宫规礼法中没有说后宫不能与朕同席吧?”说着便扶她起身。 他说的不错,不过,谢纹还是很不安,与皇帝同席之于后宫女子是皇后与宠妃的权力,谢纹觉得自己两者都不是,却又不好反驳皇帝的话,只能坐到桌前,与阳玄颢一起用膳,自然是食不知味,心中的思绪如乱麻一般理不清楚。 谢纹的表现让阳玄颢笑出声,这也让梁应吃了一惊,随即就见阳玄颢挥手让宫人退下,他连忙指挥所有人退出宫殿,自己也退了出去,出了殿门才发现自己已是汗流浃背,而此时太阳不过刚露脸,梁应心中叹喟“这个早晨也太长了!” 只能说梁应感慨得早了点,他不过刚喘口气,镇定了心神,就一眼看见一个内官从长廊上走过来,不是旁人,正是赵全的心腹、礼司的内官刘顺,他的心一下子又提了起来,刘顺倒是恭敬,走到他面前,按礼参见,随即笑着道“太后娘娘请皇上过去,永宁王殿下到了。” 这话让梁应的心回到原位,也陪着笑道“我知道了,需要立刻禀报吗?” 按后宫等级来说,梁应是二位,刘顺是三位,但是,赵全却是一位,兼领着两宫的总管印,梁应自然不想与他的心腹弟子交恶,更何况,后宫之中,宣政厅各司内官握有实权,梁应目前还只是太政宫中一殿的总管,可以说根本惹不起任何人。 刘顺也很客气地笑着“梁公公不必急着通报,永宁王殿下会陪太后用午膳,皇上只要别太迟过去就可以了!”说着他瞟了一眼台阶下侍立的宫人,声音更轻了“不差这会儿时间。” 台阶下,谢纹的宫人依次站着,十分醒目,梁应不好多说,只是笑着点头。 永宁王是算准了时间来的,昨天晚上御驾才到承清行宫,永宁王一行却是今早才进的城,晋见太后与皇上肯定是首要重务。 紫苏与兄长情谊谈不上深厚,但是,绝非漠然,因此,得到通禀,她便让叶原秋去迎请兄长入殿稍候,自己更是加快了理妆的速度,绾了一个简单的发髻,钗环也不加,只用了一根碧玉簪,紫苏便出了内殿,一身常服也有亲昵的意思。 夏承正稍稍愣了一下,便恢复平静,参礼如常,毕竟,紫苏本来就不是喜欢繁文缛节的人,这般简单的妆束虽然少有,他却也不是没遇过。 “大哥在北疆如何?”紫苏也不与兄长寒喧,坐下后就关切地询问。 夏承正也坐下,听到紫苏的问题,不由扬起笑容“习惯了!” 这是实话,也仅仅是实话——按惯例,夏承正在元宁所有的军事要地都待过,北疆是最后才轮到的,但是,作为夏氏的根基之地,他待的时间也是最长的。——在meimei面前,夏承正永远都是个有些木讷的兄长,自然就更不会做讥诮之类的事情,他只是实话实说地回答她的问题而已。 紫苏却有些愧疚,苦笑着道“大哥有些日子没见到康崇了吧?” 提到儿子,夏承正的神色有些黯淡,显然很想念稚子,不过,这个时间很短,身为独子,从小就被作为世子人选培养的夏承正,向来是公私分明,这次晋见,他是有备而来的,私事哪里比得上公务? “太后娘娘,臣希望早日见到家人,不知朝廷是否准备正式为北疆建制?”夏承正试探着问紫苏,既认真又期待。 “…大哥认为北疆可以建制了?”讶异地看了兄长一会儿,紫苏才开口。 “收复北疆已经逾两年,治理教化也有两年了,这里本来就是至略旧土,周扬又一直视这里为附庸之地,可以说当地居民中思归至略的倾向很明显,臣以为,这两年的恩威手段已经足够了,现在,应当正式建制,以便加深他们的认同,同时,也便于笼络人心。” “有道理,大哥准备条陈了吗?” “臣有准备,请娘娘过目。” 紫苏接过夏承正奉上的条陈,细细看过一遍,才放到一旁,很认真地对兄长说“大哥,我很想知道一件事!” “太后请说,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夏承正也坐正了身子,恭敬地回应。 “大哥什么时候开始关心政务了?” “…”“那么,换个问题吧!——这份条陈是谁的大作?” “是…是…” 对于紫苏的问题,夏承正语塞,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说。 “不是王府的幕僚,对吗?”紫苏叹了口气,为他铺路。 夏承正点头。 “那人出身不好?” 夏承正点头,又摇头。 “不是至略人?”紫苏瞪大了眼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