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叶落知秋中 (第3/3页)
呈御览,一句话“三司弹劾由钦命,臣下不得预。” 阳玄颢问他们该如何处理,三位议政大臣以眼神交流了一下,由王素出了一个坦坦荡荡的主意“陛下尚未大安,不批不诏也是可以,不如将这些弹劾誊抄一份送云家,命云家妥善处理一番,待陛下大安再行处置时,也有个说辞。” 阳玄颢看齐朗与谢清并无异议,便同意了,并且又亲自给云成海写了一份手谕,只是他自己都不能确定,这样是否真的有用——手谕他又不是第一次写给云家了。 那一大堆去了名字的奏章副本让云家上下无法安心,阳玄颢的手谕与议政厅的行文说得很清楚——这些是被挑选出来的弹劾。 意思很明确——云家必须做出改正的行为,表明态度。 至于否则会如何,朝廷没有说,也不必说。 云成海借着这个机会整肃家族内部,但是,进展并不是很好,有人直接就冷言“这些事哪个家族都有,朝廷却一次次抓着我们云家不放!宗主大人忙着整肃是否不分主次轻重了?” 能在家族中掌握一定权力的,谁都不笨!借着整肃的名,云成海其实就是消除异己!看透了这一点,有的是人与他唱对台,不过,内部一开始针锋相对,云家的表现顿时收敛了许多,如此一来,燕州其它世族也安心了不少——既然如此发展了,就证明朝廷对燕州世族没有针对的心思了。 至于云家,风朝的话最中肯“云家现在是进退两难——世侄女失宠,云家纵然不败落,亦难兴盛;世侄女得宠,云家的势力对很多人来说就显得再碍眼不过了!” 对燕州世族来说,这一次的尝试足以让他们明白——后宫不是容易沾染的地方,皇亲国戚看似荣耀,但也更是如履薄冰的危险处境。 齐朗与谢清对云家的反应还是满意的,紫苏听了两人的话,也稍稍有了点耐性,不过,心情却仍然不是很好。 六月中旬,阳玄颢在伤势将好时又大病了一场,这一次不是半点存心故意,太医战战兢兢地禀报“陛下并非先天强健的体质,伤及骨骼,又损元气,是以难禁寒暑。”言下之意,皇帝是先天体弱,这一次受伤又伤了元气,天气一变化,就很可能生病,并非人力所及。 阳玄颢的确不是很健康的体质,但是,多年来的调养锻炼,一般人看来也不觉得皇帝体质不佳,只有隐约知情的人始终对皇帝的身体抱以一定的担忧。 在紫苏为尚年轻的皇帝选择后宫时,便有一些类似的话流传,只是,那时,没什么人相信,更没人上心。 紫苏下了缄口令,但是,面对齐朗与谢清,不安稳的心情便显露出来了。 紫苏不愿说,两人也不强求,但是,到谢清告辞时,紫苏还是说了一句“最近事多,我想要不要行个吉礼,随阳也想想吧!” 谢清稍稍一怔,明白过来,脱口便道“太后娘娘心中不安,不若行祭礼于天地祖宗吧!”这便是否定了。 紫苏没有说什么,只是点头,表示了同意。 齐朗倒是担心了“陛下的病不至于此吧?”他才见过阳玄颢,并不觉得病势凶险。 紫苏反而闭了眼,淡淡地道“真到那般才考虑不迟吗?” 不必碰触,齐朗也知道她此时必是手足冰冷,反而在她面前退了一步,听到细微的脚步声,紫苏睁开眼,看着他。 “真的如此恼恨吗?”齐朗怜惜地问道,若不是对阳玄颢失望心痛至极,她何至于提及这件事? “不是恼恨…”紫苏无奈得很“只是满心的空乏!” 与阳玄颢较劲,于她,没有半分快乐,只有满身满心的疲惫与空虚,所以,她已无心无力去恼恨了! 即使是那样令人惶恐的消息,也无法令她有一丝的情绪波动了! 那个很久以前让她在深夜喃语、誓要保护的孩子并不珍惜她给予的一切——包括身体、包括生命! 如果那样的伤害是值得的,她尚可有些安慰,可是,她所知的一切都无法让她理解半分。 ——她已无法理解,她的儿子为何要那样做! 那么,到底是谁的错? 齐朗不知道该怎么说,阳玄颢这一次的作法除了“昏头了”之外,他无法做任何评价! 如果他一直昏庸不明也就罢了,可是,不是的!阳玄颢至少在内政上一直是清醒的。 亲政以来,厘定田亩、约束世族、加强科考,他做得一直很好,就连厘定田亩这样必定引起波澜的事情,他也处理妥当,他并不是什么都懂,但是,他能够听取意见,分析利弊,十多年的帝王学,他并非学得很差,即使在用兵上有缺失,但是,毕竟,他才十多岁,从未亲身经历过战事,纸上谈兵、看轻了胜利从来都不是某一个人才会犯的错! 这样的皇帝却纠缠于一个云氏,犹豫不决,齐朗实在无法理解。 “那么就尽快了断此事吧!”齐朗劝道“也许不全然是她的错,但是,总有关系吧!” 无论如何,他不希望紫苏处于如此不好的心境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