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仇恨 (第2/2页)
智吧,就好像艺术家希望自己的作品摆在展厅里最显眼的地方。 宋博的死,应该是个意外,可是对于凶手来讲,更像是一个惊喜,还有什么死法比从天而降的冰凌瞬间毙命更让人感到诡异和惊叹呢?比起旗杆上的贾飞飞,他应该更希望人们看到跪伏在体育场外,脖子上插着冰凌的宋博吧。 至于陈希,当着3000多个观众的面,砍下她的头颅,然后从容逃走。 在大庭广众之下上演完美谋杀,不留痕迹,然后在一旁欣赏观众的恐惧与逃亡,警察的慌乱与困惑。 《恶魔的盛宴》。那晚的话剧,是他一个人的表演,他的盛宴。 聪明。谨慎。强壮。残忍。傲慢。喜欢戏剧性的生活。 更重要的,他的心里埋藏着深深的——仇恨。 那是什么样的仇恨? 什么样的仇恨,需要用杀戮去平息? 什么样的仇恨,需要五条性命去偿还? 什么样的仇恨,能够让他甘愿交出灵魂? 什么样的仇恨,可以激发他如此残忍的灵感? 凶手,男性,身体强健,有着无比智慧的大脑,性情谨慎、残忍、内向,渴望与众不同的经历与遭遇。 而且,他就在我的身边。 “你是说,凶手就是这个学校的人,而且,很有可能就是你认识的人?” 邢至森和方木坐在校园里的一个小饭店里,面前的饭菜早已凉透了。邢至森透过香烟的烟雾看着方木。 “是的。” “为什么?” “第一,能够在厕所里杀死周军的人,一定是一个熟悉他的生活习惯的人,在宿舍楼里下手有很大的风险,弄不好会被其他人撞见,而周军有在深夜大解的习惯,那个时候大家都应该睡觉了,所以他一定了解周军。第二,刘伟丽是在复印室里被骗到天台,然后被凶手推下楼摔死,那么他一定知道刘伟丽当晚需要加班,而且刘伟丽不可能被一个陌生人在深夜带到天台上。第三,陈希被杀死在舞台上,而且杀人手法与剧情一致,这说明凶手一定事先知道剧情的发展,他应该至少看过彩排。所以,他一定是这个学校的人。” 邢至森默不作声的吐着烟圈。方木的分析与他的推断基本一致。他看着小饭店里进进出出的大学生,衣着或华贵或朴素,脸上却都是一幅稚气未脱的模样。他想象不出他们中的一个会有如此残忍的性格,如此谨密的心思。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仇恨。”方木想了想,轻轻吐出这两个字。 仇恨?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会有什么样的仇恨? “仇恨并不都是杀父之仇或者夺妻之恨之类。”方木仿佛看透了邢至森的心思“仇恨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悄悄滋生,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玩笑话,都可能是仇恨的源头,当一个人感到受了伤害,他就有理由仇恨。就像你那天的一个微笑,就让我想当场掐死你。” 邢至森看着方木,他在这个男孩的眼睛里,已经看不到初次见面时的紧张和与年龄相称的单纯。他的眼神沧桑、落寞,带着深深的倦意却又炯炯有神。 “你仇恨过谁么?” “恨过。”方木低声说“高中时欺负我的高年级学生;抓住我作弊的老师;出言不逊的售票员。”他长出一口气“可那些都是转瞬即逝的仇恨,我现在最恨的,只有他。” 方木抬起头看着邢至森的眼睛“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如果你抓住他,请让我…。” “让你干什么?” 方木没有作声,摇了摇头。 方木来到门前冷清的俱乐部,他在门口站了一会,走了进去。 二楼的走廊里空空荡荡,方木的脚步声在四周回响。他站在靠近楼梯的地方。 吴涵就是在这里被凶手打倒的吧。 他用右手在空气中挥动了一下,击打着空气中某个看不见的物体。 吴涵脑后的伤口基本上与肩膀垂直,凶手大概是在吴涵正后方用木棍击中了他的头部。 那他的习惯手应该是右手。 没错,那天凶手双手举起斧头的时候,也能看出他的发力手是右手。 方木一动不动的站着,似乎想感受几天前,那个挥舞木棍的人在空气中残留的每一丝气息。 四周安静无比,偶尔听见风从窗户的缝隙中吹入的声音。卫生间的水龙头滴答作响。 良久,他有点沮丧的走下楼梯。 走到楼下大厅的时候,方木发现剧场内坐着一个人。 方木屏住呼吸,悄悄的走进剧场,慢慢向那个人靠近。 剧场里光线很暗,那个人一动不动的坐在观众席的第一排,眼望着舞台。 方木的眼睛渐渐适应了剧场里的光线,那个人的后脑贴着纱布。 是吴涵。 方木呼出一口气,脚步也不再刻意放轻。 他走到吴涵身边坐下。吴涵显然注意到了方木,可是他并不转头,仍然盯着舞台,动也不动。 舞台上空空如也,曾经作为布景的各种装饰彩带黯然无光的垂着,地板被草草擦洗过,仍然能看见暗红的血迹和用粉笔勾勒出的头颅和斧头的位置。 吴涵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就在这里?众目睽睽之下?” 方木无语。 吴涵低下头,小声说:“对不起。” 方木沉默了一会说:“跟你没有关系。” “我知道。”吴涵重新看着舞台“可是…陈希是个好女孩。” “别再说了!”方木的声音变得嘶哑。 吴涵听话的闭上嘴。 两个人在越来越黑的剧场里沉默地并肩坐着,直到四周被浓稠如墨的黑暗彻底包围。 “走吧。”方木站起身来。 吴涵拎起书包。方木摸索着探出脚,手臂却被吴涵一把抓住。 黑暗中,吴涵的眼睛里闪着奇异的光芒。 “方木,无论如何,无论如何,抓住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