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要么赢要么死 (第2/2页)
。而且奇怪是,自从大唐做状师,她遇到案子总是二选一局面,要么赢,要么死,从来没有能妥协。不管是冥冥中安排,还是她自身周边关系复杂,既然事情到了这一步,她只有不断向前。 “祖父,若阿苏瑞功不够大,就抵不过罪过。想来想去,只有这个案子够分量。还有一点就是…您可知道皇上对这件事态度?”她把韩谋拉出来挡箭“皇上暗示我,一定要保下阿苏瑞。”这,也是事实。 白敬远却是一惊。 他是天子重臣、近臣,自认总是能揣摩到皇上意思。但这件事上,他一直感觉圣意变幻莫测,现荼蘼这么说,他心里总觉得哪里不对,却深信不疑。 “皇上知道你要翻朱礼案吗?”他下意识地追问。 “知道。” “那皇上还要你大展手脚?” “是。” 白敬远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神色已经极之清明。 上弱,需下强。不然如何能权利倾轧中游刃有余?但上强…用白话说,下面直接抱着皇上大粗腿就行了。不然像杜府一样,机关算,但未必有好下场。 看来。不管皇上是要保阿苏瑞还是要翻朱礼案,那都是皇上心中一根刺,必须要拔。 “你想知道朱礼谋反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吗?”白敬远叹了口气问。 “想知道,但是我不能明着调查。因为还没上公堂,还不能打草惊蛇。再者,我问过皇上了,这个案子是封了档。普通人只是知道其皮毛,毕竟这案子当年很是轰动。但真正内情,并没有对外公开。许尚书被杀。就是因为查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白敬远点了点头。“没错,当时这案子是杜老家伙会同三司共审。” “祖父为什么没有参与?” “那年年初我突然生了重病,回洛阳修养,半年没朝堂中露面。如今看来,还真是凑巧啊。”白敬远眯了眯眼,开始陷入回忆“但这个案子。我还是略知之一二。” 白敬远娓娓道来,春荼蘼听得仔细,祖孙二人直聊了一个多时辰,春荼蘼才大概知道了些此案来龙去脉。 谋反案,一般都是武将或者皇族,又或者势力极大外戚做主角。文臣嘛,文字狱中能当男一号,推翻政权事却很少做。不是有句话叫做: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吗?因为文人心思比较灵活多变,容易摇摆不定,又没有武力值。 纵观历史,没有和平朝代迭,总是伴随着兵权和阴谋。 偏偏朱礼,是文臣。而朱家,本是世家大族,若非经过突厥人百年铁蹄,朱姓说不定是异时空大唐第一大家族。但就算是突厥人暂时获得过统治,也需要汉地汉人配合和必要臣服。朱家,就是突厥王朝时期汉臣,而且很受重用。因为朱家祖上为了保护本家族生存利益,降了突厥,还算是起带头表率作用那一批。 为此,朱家文人清流中名声极差,这也就是谋反案经过那么些年,却没有那种不怕死二愣子,主动提出翻案原因。 还有重要一点,就是朱礼年轻时与当今圣上韩谋无意间相识于江湖,两人身份不明,却相交莫逆。后来身份揭开,韩氏夺天下,朱礼做为突厥王朝汉臣,实际上起到了里应外合重要作。所以,相当于他们又降了大唐。百年时间,连降两次,三姓家奴。 一般来说,这种“不忠诚”家族及其代表人物,不管哪朝哪代也不会受到重用,厚道点当权者,会给他们高官厚禄闲差,养着那一大家子,只要他们老老实实,就当他们不存就是了。遇到不厚道,三五年就得因这样那样原因,憋屈死几位,然后家族败落。 但朱家很奇怪,祖上有济世之才,确实保证了突厥王朝一段时间内稳定,于是朱家权势是汉臣第一位。后代中,朱礼即有眼光,预见到突厥败退,又与韩谋因为私交而受到重视,混得风生水起。可想而知,朱礼谋反,对韩谋打击是很大。 韩谋此人,是历史少见、不多疑上位者。他信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信条。但这种人,也是容不得背叛。 而整个事件起因,是皇宫,后宫,是皇上那两个夭折儿子。 ……… ……… …66有话要说… 晚了一小时,抱歉。 继rou包生病后,天津昨天38度高温哪,空调坏了… 热我个半死。66近倒霉吧? 今天联络人来修,但开价太高,房东非要自己找人来修。但结果,还是要我分担了一百块钱。 其实这样没道理,但我想点结束这些烂事好写字,于是忍了。 第二晚上八点准时。 谢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