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_第十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第9/9页)

么就会永远富足幸福,天下幸运!”皇帝亲自写韶书说:“自己休养,不用考虑。”元康初年,封宣昌亭侯。杀杨骏后,改封乐乡侯,升任尚书。

    后来以华崤博闻多识,著书考核,有良史之志,改任秘书监,加散骑常侍,和中书并列。机构设在尚书省,中书、散骑、著作和制定礼仪、考校音律、天文算术、尚书和门下撰文,都归他管。当初,华崤认为《汉纪》繁杂,感慨有改写之志。正赶上担任尚书郎,专管官制,由此得以遍览各种典籍,于是大体就绪。始于光武帝,终于孝献帝,共一百九十五年,有帝纪十二卷、皇后纪二卷、十典十卷、传七十卷及三谱、序传、目录,共九十七卷。华娇认为皇后与皇帝为一体,前史将皇后放在外戚传并放在最后不对,所以改为皇后纪,排在帝纪后面。又改志为典,因为有《尧典》的缘故。全书改名为《汉后书》上奏,韶令朝臣讨论。当时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崤、太常张华、侍中王济都认为华崤文字质朴、史实真实,有司马迁、班固的遣风,把它藏在专放秘籍的地方。后来太尉汝南王司马亮、司空卫罐任太子师傅,上奏要给太子通讲一遍,获准施行。华崤所著议论、驳论、诗赋之类数十万言,他所说的官制、太子应当回宫和安定边疆、求雨的祭祀、明堂辟雍、疏导河流、巡访禹的足迹设置都水官、撰写皇后养蚕的礼仪设置长秋官,事情大多施行。元康三年去世,追赠少府,谧号简。

    华娇酷爱喝酒,经常喝醉。撰写十典还未完成就去世了,秘书监何劭上奏用华崤的儿子华彻为佐著作郎,让他续完,未完成也去世了。后来秘书监缪征又上奏用华崤的小儿子华畅为佐著作郎,终于完成十典,并撰写魏、晋纪传,和著作郎张载同为史官。永嘉之乱,经籍遗失,华崤的书仍保存了三十余卷。

    华蜗有三个儿子:华颐、华彻、华畅。华颐继嗣,官至长乐内史。华畅才思敏捷,所写文章敷万言。遭遇战乱,避难荆州,被贼杀害,年仅四十。

    石鉴,字林伯,是乐陵厌次人。出身寒门,志趣高雅,处事公正。在魏做官时,历任尚书郎、侍御史、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对时政人事多有纠正,皇帝都怕他,出任并州刺史、假节、护匈奴中郎将。

    武帝接受魏帝禅让,封石鉴为堂阳子。召入任司隶校尉,改任尚书。造时秦、凉被异族打败,派石鉴都督陇右诸军事,因虚报战功被免官。后任镇南将军、豫州刺史,因讨吴时虚报杀敌人数被治罪。诏书说:“从前云中守魏尚以斩首人数不对被治罪,武牙将军田顺以多报俘虏人数而自杀,欺诈坏法,古今所痛恨。石鉴身为大臣,我很信任他。过去西边战事,公然欺骗朝廷,以败报功,最后未追究。期间免官不久,再次启用,希望能将功补过,但仍与部下共同欺诈。作为大臣,情义何在!有关部门上奏是对的,回头想想又不忍心。现在遣返回家,终身不得再用,但不要剥夺爵位和封地。”很久以后,任光禄勋,再任司隶校尉,不久加特进,升任右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前代册封三公,都要设宴会,以显示三公的重要。自魏末以后,不再推行。到石鉴时,韶令恢复,于是成为制度。太康末年,任司空,领太子太傅。

    武帝去世,石鉴与中护军张劭监管陵墓。当时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被太傅杨骏怀疑,不敢前去吊唁,在城外驻扎。这时有人报告说司马亮想出兵讨伐杨骏,杨骏很害怕,让太后命令皇帝亲自写韶书,令石鉴和张劭率守陵兵讨伐司马亮。张劭是杨骏的外甥,便率兵催石鉴快发兵,石鉴认为不会这样,按兵不动,派人窥视司马亮,司马亮已从另外一条道回许昌,杨骏便停止行动,议论的人都称赞石鉴。守陵完毕,封昌安县侯。

    元康初年,任太尉。八十多岁,慷慨激昂,把自己当成少年:人们都赞美他。不久去世,谧号元。儿子石陋字处贱,继承封爵,担任屯骑校尉。

    温羡,字长卿,是太原祁人,汉护羌校尉温序的后代。祖父温恢,魏时任扬州刺史。父亲温恭,任济南太守。兄弟六人同闻名于世,号称“六龙”温羡年少时以聪明闻名,齐王司马攸征用为属官,升任尚书郎。惠帝即位,任豫州刺史,召入任散骑常侍,多次升官任尚书。等到齐王司马间辅政,因温羡是司马攸的旧部,特别亲近他,改任吏部尚书。

    原先张华被杀,冏建议恢复他的官爵。有人提出异议,湿羡反驳道:“白天子以下,谏官各有过失,不能归罪于一人。所以垒王说:‘为己死亡,不是他亲近的人,谁能承担?’里克杀庶子二人,陈乞立阳生,汉朝杀吕氏,都是多年后才能立事。没有事主还活着,而能在数月之内为所欲为的。式干殿之会,独有张华进谏。宰相不和,不能顺势扬善,指望张华指挥他们紧跟,不也是很难的吗!况且现在皇后衹是陷害太子,并没参预内难,于礼不通。而且皇后和皇帝同为一体,尊同皇帝,罪在陷害太子,不算谋反,按礼不应讨伐。现在把张华不能废掉陷害太子的皇后,舆赵盾不讨伐杀害国君的贼等同,而贬低谴责他,是于理义不通。”张华最终得以恢复爵位。

    后来以从驾讨伐成都王司马颖有功,封大陵县公,食邑一千八百户。出任冀州刺史,加后将军。范阳王司马娆兵败许昌,自己统管冀州,温羡避开他。惠帝到长安,以温羡为中书令,他不去。惠帝回洛阳,征召为中书监,加散骑常侍。还没任命,惠帝去世,怀帝即位,任左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人们议论他晋升太快。在任不久病死,赠司徒,谧号元。有三个儿子:温祗、温允、温裕。

    湿祗字敬齐,任太傅西曹掾。湿允字敬咸,任太子舍人。湿裕字敬嗣,娶武安长公主,官至左光禄大夫。

    史臣曰:晋朝中期,继承了几代的功业,建立了统一大业,人才济济,贤士如林。这几个人,或以名望处台省,或以名高而为太子师傅,不是一时之秀,何以能至于此。可惜他们在论道之时保持沉默,在济世救国时独善其身,良谋直言,无可称道。然而退己进贤,林叔弘扬推让的美德;以国治家,宣伯理顺孝敬的规则。子若的儒者德行,伟容的守志不渝,福传来世,不也很好吗!石鉴以公正亮直晋升,温羡以贤明显赫,正值危乱,不失其名。岁寒知松柏之挺拔,说的就是这些人。

    赞曰:让矣密陵,孝哉广陆。钦既博雅,表亦贞肃。互鉴好胜,过董肃穆。共振玉声,竞相芬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