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_第十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第7/9页)

星夜兼程,出其不意,这是用兵的奇谋。”司马颖听从了他。司马伦被打败,卢志劝司马颖说:“齐王号称百万,与张泓等相持不下,殿下径直渡过黄河,这是大功,没有人能与殿下相比,而齐王现在却要与殿下共辅朝政。我听说两雄不能并处,功名不能并立,现在最好以太妃有小病,请求回去探望,推崇齐王,慢慢笼络天下人心,这是上策。”司马颖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以母亲有病为由回封国,把重任交给司马同。由此获得了广泛赞誉,人心向往。朝廷封卢壶为达旦毖,加散骑常侍。

    河间王司马显采纳李含的建议,想要内除二王,立司马颖为皇太子,派人报告司马颖,司马颖将要答应,卢志进谏阻止,不听。等到司马冈被灭,司马颖遥控朝政,于是有野心。因为长沙王司马义在内,不能为所欲为,想秘密除掉他。当时荆州有张昌叛乱,司马颖上表请求亲征,朝廷同意。等到张昌等被灭,便回师讨伐司墨丛。卢尽进谏说:“您过去有恢复国统的大功,等到事情平定,归功于齐王,推掉九锡之赏,不要朝政大权,赈济阳翟饥民,埋葬黄桥白骨,这都是大善之举,四海之内没有不仰仗您的。叛贼侵犯,扰乱荆、楚,现在您扫清他们,南方得以安宁,你凯旋归来,驻兵关外,以文官之服入朝,这是霸王的事业。”司马颖不听。

    司马义死后,颖上奏卢志任中书监,留在鄴,参与相府的事情。皇帝败于荡阴,司马颖派卢尽带兵迎接皇帝。王浚攻打邺,卢志劝颖送皇帝回洛阳。当时士兵还有一万五千人,卢志夜裹重新组合,到天亮,都排列成队,但程太妃留恋鄴不肯走,颖题不能决定。一会儿众人溃散,衹有卢志和儿子卢谧、侄子卢绋、殿中武贲一千人,卢志再次劝司马颖早出发。这时有道士姓童,号圣人,太妃相信他。等把他叫进来,他要了两杯酒,喝完,扔杯而去,于是决定用卢尽的计谋。但人马又散了,卢志在营阵间寻找,得到几乘鹿车,司马督韩玄召集黄门,得一百多人。卢志入见皇帝,皇帝间他:“什么原因溃败如此?”卢志答:“贼离邺还有八十里,但士众一时惊散,太弟现在想要送陛下回洛阳。”皇帝说:“很好。”于是驾牛车出发。屯骑校尉郝昌先领兵八千守盗匮,皇帝召他来,皇帝到汲郡时郝昌赶到,兵势很盛。卢志高兴军威重振,奏天子应下赦书,和百姓共庆。到了洛阳,卢志又启奏让满奋担任司隶校尉。奔散者大多归来,百官基本齐备,皇帝很高兴,赏卢尽绢二百匹、绵百斤、衣一套、鹤绫袍一件。

    当初,河间王司马显听说王浚起兵,派右将军张方救邺。张方听说成都王司马颖兵败,驻兵洛阳,不敢前进,纵兵掳掠,秘密地想要迁都长安,将要焚毁宗庙宫室,坚定迁都之心。卢志对张方说:“过去董卓暴虐,焚烧洛阳,怨恨之声,百年犹存,你为何继承他呢!”于是作罢。张方逼皇帝到他的营垒去。皇帝垂泪上车,仅有卢志侍奉在旁,说:“陛下今天的事,应当听从右将军。我才劣胆怯,不知帮陛下什么,惟知尽忠,不离左右而已。”在张方营中停了三天便往西去,卢志又紧随到了长安。司马颖被废,卢志也免官。

    等到东海王司马越迎接皇帝,司马颐启奏皇帝让司马颖回邺,以卢志为魏郡太守,加左将军,随司马颖镇守北方。走到洛阳,却遇平昌公司马模派前锋督护冯嵩抵御司马颖。司马颖回长安,未到就听说司马腮斩了张方,向司马越求和。司马颖住在华阴,卢志到了长安,进皇宫谢罪,又马上到武关与司马颖会面。逃往南阳,又被刘陶驱赶,回到河北。等到司马颖去世,官属逃散,衹有卢志亲自送殡,当时人都夸奖他。司马越任命卢志为军谘祭酒,升任卫尉。永嘉末年,改任尚书。洛阳陷落,卢志带领妻子儿女往北投奔并州刺史刘琨。到阳邑,被刘粲俘虏,与次子卢谧、卢就等同被害于平阳。长子卢谌。

    卢谌字子谅,头脑清晰敏捷有见解,喜欢《老》《庄》,擅长写文章。娶武帝女儿荣阳公主,任驸马都尉,还没完婚公主就去世。后来州中举为秀才,征用为太尉掾。洛阳陷落,跟随卢志北面依附刘琨,与卢志同被刘粲俘虏。刘粲占据晋阳,留卢谌任参军。刘琨收罗散兵,领猗卢的骑兵回攻刘粲。刘粲败走,卢谌得以回到刘琨处,原先父母兄弟在平阳的,都被刘聪杀害。刘琨任司空,以卢谌为主簿,改任从事中郎。刘琨的妻子是卢谌的伯母,既爱他又看重他的才干和门第。

    建兴末年,随刘琨投奔段匹蝉。段匹殚独占幽州,以卢谌为别驾。段匹弹害死刘琨后不久自己也败亡。当时南方的路阻隔,段末波在辽西,卢谌前往投奔他。元帝初年,段末波和晋朝互通使臣,卢谌因使臣上奏替刘琨申诉,文意深切,于是朝廷加以吊唁祭祀。多次征召卢谌为散骑中书侍郎,却被段末波留住,不得南渡。段末波死,弟弟段辽继位,卢谌流落他乡近二十年。石季龙攻破辽西,卢谌又被石季龙得到,以为中书侍郎、国子祭酒、侍中、中书监。冉闵杀死石氏,卢谌跟随冉闵的军队,在襄国遇害,终年六十七岁,那年是永和六年。

    卢谌是名家之子,早有声誉,才高行洁,为当时人所推崇。正值中原战乱,与清河人崔悦、颉川人荀绰、河东人裴宪、北地人傅畅都身陷异邦,虽然在后赵很显赫,却总引以为耻。卢谌总对儿子们说:“我死以后,衹称晋司空从事中郎。”撰写《祭法》,为《庄子》作注,加上文集,都流传于世。

    崔悦字道儒,是魏司空崔挞的曾孙,刘琨的内侄。和卢谌同为型玺司空从事中郎,后来任垦圭遮佐史。落入篷赵,也当大官。苞钟、宪、暢本书另外有传。

    华表字伟容,是平原高唐人。父亲华歆,品行高洁,任魏太尉。华表二十岁时,任散骑黄门郎,多次升任侍中。正元初年,石苞来朝,盛赞高贵乡公,认为魏武再生。当时在场者都汗流浃背,华表害怕大难临头,一再说自己病重要回家,所以免于大难。后来升任尚书。立五等爵位,封为观阳伯。因给丧事供应的东西不齐备,被免官。泰始年间,任太子少傅,改任光禄勋,升任太常卿。几年后,以年老有病请求退休。诏书说:“清正而品行端正,有老成之美,多年处理政务,不敢懈怠。因病重请求退休,态度恳切。现在准其所求,以为太中大夫,赏钱二十万,床帐褥席俸禄与九卿相同,门前设置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栅。”以守志不渝闻名,司徒李胤、司隶王宏等都感慨茎昼淡泊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