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_第三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第12/12页)

者,报有司议定他们的升降赏罚,令内外群官推举提拔出身寒微而又清廉有才能的人。”江东四郡地震。二月,尚书右仆射、阳夏侯胡奋死。以尚书朱整为尚书右仆射。

    三月初七,皇后亲自到西郊采桑养蚕,赐妃嫔帛不等。二十二日,初次将二社合并为一。夏四月,江南八个郡国发生地震;陇西下霜,损伤冬小麦。五月,义阳王司马奇有罪,降为三纵亭侯。下诏让内外群官推举能做太守县令的人才。六月初一,日蚀。章武王司马威转封为义阳王。三十二个郡国大旱,损伤小麦。秋八月十四日,星坠地如雨。下诏各郡国五年以下的罪犯遣返回家,不留一般囚犯。九月,东夷七国到校尉那里,表示归附内地。二十四个郡国发生螟害。冬十二月初七,河间平王司马洪的儿子司马英立为章武王。十一日,青龙、黄龙各一条出现于鲁国。十年夏四月,因京兆太守刘霄、阳平太守梁柳有政绩,各赐谷千斛。八个郡国下霜。太庙落成。十一日,将神主迁往新庙,武帝站在道左迎接,并在新太庙举行了对远近祖先的合祭。大赦,文武大臣增位一等,负责建庙的增二等。十三日,尚书右仆射、广兴侯朱整死。十九日,崇贤殿发生火灾。五月,鲜卑慕容磒投降,东夷十一国归附内地。六月初七,山阳公刘瑾死。恢复二社。冬十月二十一日,南宫王司马承转封为武邑王。

    十一月丙辰,兼尚书令、左光禄大夫荀勖死。武帝病愈,赐给王公以下帛不等。含章殿踢球的场所起火。二十三日,以汝南王司马亮为大司马、大都督、假黄钺。改封南阳王司马柬为秦王,始平王司马玮为楚王,濮阳王司马允为淮南王,并持皇帝符节到封地,统管各地州郡的军事。立皇子司马磖为长沙王,司马颖为成都王,司马晏为吴王,司马炽为豫章王,司马演为代王,皇孙司马睶为广陵王。立濮阳王子司马迪为汉王,始平王司马仪为毗陵王,汝南王次子司马羕为西阳公。改封扶风王司马畅为顺阳王,封司马畅之弟司马歆为新野公,琅王牙王司马觐之弟司马澹为东武公,司马繇为东安公,司马氵崔为广陵公,司马卷为东莞公。改诸王国的国相为内史。十二月庚寅,太庙梁折。这一年,东夷最远的三十余国、西南夷二十余国朝贡。胡虏奚轲男女十万口来降。太熙元年春正月初一,改年号。初七,以尚书左仆射王浑为司徒,司空卫馞为太保。二月十二日,东夷七国朝贡。琅王牙王司马觐死。三月初五,以右光禄大夫石鉴为司空。

    夏四月十二日,以侍中车骑将军杨骏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二十日,武帝死于含章殿,终年五十五岁,葬在峻阳陵,庙号世祖。武帝胸怀阔大为人忠厚,举动必符合仁恕,能容纳直言,对人态度庄重,表里如一,明达善谋,能断大事,故能安定万国,绥静四方。继魏末为政奢侈苛刻之后,百姓思慕古代淳朴之风,于是勉励恭谨简约,敦促清廉寡欲。有司曾奏御牛用的青丝引绳断了,下诏以青麻代替,临朝处事宽绥雍容,法度有常。平吴之后,天下安定,遂怠于政事,沉缅于游宴,宠用皇后家族,亲贵当权,旧臣不得专任,典章紊乱或废弃,请托贿赂公行。到了晚年,明知惠帝不能担负国家重任,然恃皇孙聪明,未下废太子的决心。又顾虑皇孙非贾后所生,终将发生危难,遂与心腹图谋后事,出谋划策者纷然杂出,长久未决,终于用王佑之谋,派遣太子亲弟秦王司马柬都督关中,楚王司马玮、淮南王司马允镇守要害,以加强帝室。又恐后党杨氏威胁,又以王佑为北军中侯,统领禁军。后来病情加剧,开国元勋,皆已先死,群臣恐慌疑虑,不知所措。武帝病稍愈,下诏让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又欲令几个年少而有名望的朝臣辅助他,杨骏密藏诏书而不宣。武帝不久又陷于昏迷,杨后竟作诏书使司马骏辅政,督促司马亮进发。武帝病稍好转,问汝南王来否。意欲与汝南王见面有所托付,左右回答未到,武帝遂转剧,西晋后期之乱,从这时实际已经开始了。

    制曰:武皇继承宏业,实为顺应天命,驾驭控制天下,普遍教化人民,以逸代劳,以治代乱。不再让四方以细丝织物纳贡,务求去掉雕琢的装饰,抑制奢侈之风而转为俭约,制止轻浮浅薄而返回淳朴。喜好直言谏静,留心选拔人才,塑隧、墓撞因质朴正直而得到信任,霾鳄、注童虽是仇人却不受废弃。用仁义来统治天下,因宽容而深得人心,伟略大度,有帝王器量。当时人民和睦风俗清静,家丰人足,然后治兵习武,谋划开拓疆域。神机妙算,谋议宏图。马隆西伐,王浚南征,进军不延误时机,贼虏销声匿迹,刀刃未沾染血迹,扬越已化作废墟。交通上代所不通之地,降服前王所未服之邦。祥瑞应验,风俗教化肃清,天人之功已成,霸王之业巍然。虽然辞让而不行登泰山祭天地之礼,但骄恣放纵之心,由此而生。见土地之广袤,认为将万代而无患;睹天下之安定,认为将千年而永治。不懂得处于广袤之地而想到形势逼仄之时,才可保持长久广袤;若在天下大治之时忘记危难时刻,则会失去长久的安定。加上建官任命不得其所,委托重任用人不当,意欲达到升乎,行动首先迎来祸乱。这犹如将到越地去而向着沙漠前进,想要登山却涉水乘舟寻觅道路,所奔赴的道路越远,所追求的目标越难以达到,南北不同,高下相反,欲求到达终点,不也太困难了吗!何况凭着刚刚聚集而易于动摇的基础,而没有长治久安难以撼拔的考虑,因此凶恶的小人买充,心怀jianian谋而掌握实权;狠如豺狼的杨骏,包藏祸心而专权辅政。及至皇帝去世,居丧未毕,藩国变亲成疏,连结兵力竞相消灭朝廷;重臣改忠为伪,拥集士众各自建立威势。未经数年,朝廷纲纪大乱,海内动荡不安,宗庙迁徙流离。帝王之道,让位于文身之俗;神州赤县,变为被发之远乡。丢弃自己的优势来资助他族,掩盖自己的弱点来安慰自己,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实在因为有失谨慎于前,所以遣留祸患于后。再说了解儿子的是贤父,了解臣下的是明君;子不肖则家亡,臣不忠则国乱;国乱难以复安,家亡不能再全。因此,君子提防祸之初始,圣人窥见乱之端倪。而世祖惑于荀勖的jianian诈之谋,迷于王浑的邪伪之策,心志在众人议论下反复,事务不由自己的计划来裁断。应除掉元海而不除,最终使他得以扰乱中原;应废惠帝而不废,最终导致大业倾覆。能够保全一人是小德,拯救天下方为大功,抛弃一于是小忍,安定社稷始成大孝;何况凭靠三世而成就大业,延续二孽而丧失,这正是所谓求取轻德而舍弃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圣贤之道,难道是这样吗!虽然有良好开端,却背离了完满的结尾,关注历史,不能不感慨万端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