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眉真人传_第二回苦忆心盟宝马如龙寻旧侣突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回苦忆心盟宝马如龙寻旧侣突飞 (第2/4页)

早已算出,殿中设有降魔大法。偶然想起先父遗命,将那归藏幡破去。此幡虽是旁门左道,眼前炼有这类法宝的共只三人,以先父所有为最厉害。此外,听说正教中也有一件法宝,取名归藏,但是功效不同。家兄们所得先父遗珍,以此为最,一旦破去,定必恨我人骨。况又加上同来妖党,连人带阴魔均为佛法消灭,即便逃遁得快,看那方才情势,所炼阴魔决保不住。于是二憾归一,早晚之间,定必大举来犯,寻我夫妻为仇。外子素来粗心大意,我必须归告。来时原想在宝庵托庇半日,事完再去,不曾想家兄阴谋毒计,同来妖党始终隐形,不曾露面,如非身穿宝衣,几难幸免。

    现在事已应验,急于回山,改日再到宝庵专诚拜谢,并请令师指示前因如何?”雪鸿原想结伴同行,一听对方急于回山,便未提起,互相订交而别。

    雪鸿送走韩仙子,便向花无邪说,要往嵩山去寻师父、兄嫂。无邪方才原听师父说过,只未明言,笑答:“恩师行时,原说师姊飞剑法力已非寻常,听口气,似想命你下山历练。既想就便往寻兄嫂,只管起身无妨。”雪鸿深知当地任何妖邪均不敢犯,近学飞剑法力足能防身,闻言谢诺,略微嘱咐了几句,便即起身。

    嵩洛一带,前生虽曾到过,并未久停。又听师父说,丈夫转世之后,形貌大变,已不似当年张绪,前世韦皋。虽然自己照镜顾影,仍是昔年绝世丰神,只更美丽,终恐对面错过。意欲先由伊洛一带找起,最后再往嵩山物色,探询有无形貌矮丑男子。先到西京找了数日,不见人影。此时江湖上每有异人往来,民间剑侠异人常有传闻。虽然这伙人十有八九都是绿林中人和几个寻常豪侠之士,但因展转传说,添枝加叶,互矜神奇,于是行踪诡异之人,往往得人礼敬。雪鸿虽是孤身少女,人又极美,并未受到欺侮,只是寻不到屡生情侣,后由龙门、伊阙沿路行去。

    这时嵩山二友均拜在一位剑仙门下,学成剑术不久,常时往来伊洛,扶危济世,所居虽在少室峰顶,并不常在山中居住。白谷逸因爱岳雯,见他年幼,不愿使其独居苦守,每次出门,都是长幼三人一路。偶然也被岳雯请往家中住上几日。雪鸿一直寻到嵩山,也未发现。仅在五乳峰下茅棚内遇一老道士,问出三人常在一起出入,均是义侠之士。

    内有一人姓白,是个矮子。断定无差,连往少室寻了两次,均值他出。想在壁上留书,定期相晤,又防万一弄错,更不知丈夫转世之后性情如何,想了想,还是寻到了人再说。

    便托老道士带话:问白谷逸,有一多年未见的女友,可还记得?随即离开,去往附近青林庵中寻访师父。

    当地先已去过数次,庵主优昙也是一位有道神尼,孤身清修,禅关一闭数十年。地势幽僻,四处森林包没,黑压压不见天日。庵在林中断崖腰上,已是奇险。林中更有许多毒蛇猛兽,从来无人敢进。雪鸿去时,不特师父未来,连主人也在入定。师执前辈,不敢惊动,只在蒲团前跪祝几句,便退了出来。由此往来青林庵与少室峰顶,每日住在山洞以内。

    第三次前往,正想恩师向无虚言,料是途中有事,早晚必到,此次再如未来,先去寻访兄嫂。及至到庵一看,师父仍然未到,庵主优昙大师却入定才起,见面笑说:“此行多受劳苦。你师父还有四日才来,早就算出你要寻她,也许还有话说。等将你寻的那人见到,再来正好。”雪鸿在庵中住了一夜,再三请求大师指点迷途。大师均说:“你此时世缘未尽,预言无用,徒乱人意。似你这样多生修积,夙根灵慧,休说令师,便我也极爱重。但你杀气太重,夙孽又多,将来险难自所不免,到时我必以全力助你便了。”

    雪鸿大喜拜谢。大师随说:“前途有人等你,就此去吧。”

    雪鸿料知丈夫可以重逢,出门便往少室赶去。刚到山下,便见兄嫂与人斗剑,忙即上前相助。敌人是两僧一道,均为左道妖邪。见敌三人不过,同党已有一人受伤,说了几句狠话,便自飞走。雪鸿随向兄嫂探询,可曾见到一个姓白的矮子。凌浑见她口气神情十分庄重,答道:“此来便为寻这三人,妹子单问这姓白的做什?”雪鸿推说:“前生良友,近始得知,特来寻访。”崔五姑笑道:“你哥哥此来也为寻他。因这二人名满中州,有双侠之称,平日隐迹风尘,滑稽玩世,你哥哥很喜欢他们,已然来过一次,均因对方行踪无定,不曾相遇。”

    说罢,因听雪鸿自离洛阳,过了龙门,便是山行野宿,日吃山粮,以前庵居又极清苦,坚约去往城镇中饱餐一顿。雪鸿因是带发修行,记名弟子,庵居虽极清苦,离庵饮食却无禁忌;又见兄嫂友爱,情意殷勤,立即谢诺。只还想同往峰上,由凌浑在壁间留字,约晤之后再走。崔五姑知道妹子人最娴静,对姓白的竟会如此关切,求见之心甚急,明知人已他去,还想再试一次,与平日行径迥不相同,越想越怪。强着凌浑同往峰上,由凌浑留书,写了两行字在外洞壁上,再同下山。崔五姑见丈夫两次要用遁光飞行,也为雪鸿推说留连山景,均未答应,沿途又在东张西望,似乎寻人神气,越发生疑,当着丈夫,不便询问。一直走到峰下,凌浑连催数次,说天色已晚,再不飞走,便吃不成,三人方同飞走。

    凌浑近二月来,时常往来当地,又救了几次人。内有一人,恰是一个卖酒的,本感救命之恩,钱又给得多,把凌氏夫妻奉若天神。此人就在山下不远,虽是荒村野店,仗着主人早有准备,养着好些肥母鸡,现做也来得及。店主陈三才,望见三人,忙即暗告家人,飞步迎上。知道恩人不喜俗礼,只说:“菜备好了,今日天热,店小人多,又当上坐之时,就请恩人在溪旁树下石条案上纳凉饮食,我去搬家伙来。”说时,陈妻也同了儿女争先拿了杯筷坐椅赶到,说已命人杀了两只肥鸡,新采下毛豆、辣椒、扁豆、茄子,还有今早摘的大肥桃,与恩人下酒。凌浑笑道:“店主东太费事了,再要这等客套,下次如何好来?你把棚下满坐酒客全都丢下不管,怠慢主顾,以后生意如何做法?”陈氏夫妻诺诺连声,留下一人守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