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浮沉记_第八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第7/7页)

现在赵兴华面前时,赵兴华的目光还落在远处山脊那片模糊的影子上,任时光流成一眼深井里的水。洪燕不声不响地回头沿着这条路,漫不经心地往前走。赵兴华不知道洪燕为什么往回去,这种心情是他们从没有过的,尽管中学六年,他们几乎天天往返于这条路上,但是那时他们每次都像参加五千米长跑比赛那样,从没有这样悠闲过。

    “兴华!”洪燕终于说话了“你为什么不去考公务员?”

    赵兴华停住了脚步,抬头看看洪燕,他觉得心里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痛苦,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洪燕也会和他说这样的话,他不理解洪燕这句话的意思,是劝他去考,还是责问他。

    “兴华,我是说…”洪燕看看赵兴华,觉得他满脸痛苦,顿时,她觉得自己是不是说错了话,于是又说“兴华,我觉得你应该理解黄丽琼,你说她从省城专程跑到咱们这偏僻的穷山沟,为的是什么?不要说她,我也认为你一定能考上。”

    “洪燕,”赵兴华平静了一下自己“你们都太天真了,你想,省级机关的公务员那么简单?她是一片诚心,可是以我的条件就算考了全省第一名,也是枉然。我何必去浪费生命,何必去无端寻找烦恼!再说了,未必省级机关就是天堂!”

    话是这样说,可在平常人的眼里,在中国现在的状况下,不要说省级机关的公务员和农民有多大差别,就是乡镇那些工作人员和农民之间也是无法比的呀!洪燕能够理解赵兴华内心的痛苦,但她同样对他内心的抱负寄托着成功的希望。

    晚风阵阵吹过,乡村的气息在带着泥土芳香的晚风中显得更加浓厚,假如不是因为*的烦恼,假如是一对无忧无虑的恋人,这该是多么令人陶醉和甜蜜的世界啊!

    然而,他们默默地沿着这条小路慢慢地往前走,他们不是悠闲地散步,不是倾吐内心的爱慕,而是各自承受着事业的重担压力。

    不知过了多久,天空拉起了深灰色的帐幔,远处的村庄升起一缕缕炊烟,让人感到几分生机。

    赵兴华此刻的心里愈加复杂起来,现在本不该是他悠闲的时刻,同学们都在忙着毕业,忙着找工作了。他停住脚步,压低声音说:“洪燕,其实我是个不相信迷信的人,但是不知为什么,我突然间相信起命运来了。”

    他当然没有想到,他才二十二岁,大学还没有毕业,新的生活还没有开始,但生活却和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始料不及的枝节旁生使他难以保持理智冷静。

    淡淡的灰色开始笼罩着他那疲倦的脸庞,洪燕突然觉得那是张过早成熟的面庞。她想对他说些什么,可一时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圣经》说过,一个人干什么是生来就注定的,包括一个人当多大官、作家一生能写多少字的作品都是注定了的。也许他经历的一切也是生来注定的。

    “其实,”赵兴华转过脸,面对着洪燕,说道“有句话叫做‘任何经历都是财富’。我想,对于我来说,也许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这点打击对于我来说算什么?何况…”赵兴华没有说下去,目光在洪燕身上停留了许久。洪燕看着他这身极不合身的衣服,如今进城打工的农民都早已不穿这样的服装了。而他居然在两个年轻的女孩子面前,毫不掩饰自己,可见虚荣在他心中已荡然无存。他真的成熟了。洪燕不但没有小看他,反而从心底里敬佩他。不知为什么,洪燕从心底里坚定地认为,他,将来必将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而且这个事业是非凡的,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

    “中国是一个奇怪的国家…”赵兴华没有接着刚才的话题说下去,突然有些莫名其妙地自语“就说中国的机关吧,那是千军万马挤官道。别说我目前这个样子不能考公务员,就是真的能考,而且考上了,那也未必是我追求的。”赵兴华停了停,目光在灰蒙蒙的晚风中向远方看去“大学毕业生,考入省级机关,看似多么光彩,可是,你想过没有,洪燕,考入机关的那些大学生们,我觉得反倒很难发挥自己的专长。我学的是农学,离开实践,如何去从事自己的专业?”

    赵兴华的这一番话,让洪燕有些目瞪口呆了,她感到他虽然是一个很现实的人,可他确实也有几分偏执。

    “洪燕,你以为我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赵兴华更加严肃起来了“我当初选择农业大学时,就没有准备走享乐或者赚钱的道路,现在命运既然把我推到这样尴尬的位置上,我必须另辟人生道路。洪燕,在中国或许人们还没有意识到,难道中国的农村永远会按照这样的模式走下去吗?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应该说那是特定形势下的产物,那是为了解放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是为了打破人们习惯势力形成的大锅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来农村人口的不断转移,中国农村将是什么样子?中央提出来建设新农村,凭我的直觉,中国的农民绝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或者说不仅仅是达到小康问题。在这一点上,发达国家值得我们借鉴。未来的中国也将是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强大,文化领先,城市形成城市经济带,农村形成城市化,城市和农村要成为城乡一体化,而且在体制上还有可能朝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发展。但目前,我还没有经过实践,还找不出更多的理论依据,只能通过实践去摸索。”

    洪燕越听越有些糊涂起来了,甚至她觉得赵兴华和她说这些不着边际的理论离现实太远了些,而且这样一个宏伟的课题岂是他这样一个大学还不能毕业的青年考虑的!眼下,他的那些计划都难以实施,他手无分文,想贷二十万元贷款都没有着落,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又如何去实践呢!

    想到这里,洪燕的心中简直是心急如焚。她觉得,无论怎么说,她现在对赵兴华的事业看得比自己的事业还重,没有这二十万元钱,赵兴华的那些规划、蓝图都是一纸空文。她知道,凭赵兴华目前的力量,不要说二十万元,就是两万元,他也无处去寻。看来,只有她才能帮助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