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第5/5页)
和洪燕的家相距不远,算是进城打工的民工。朱友兰一年也有大半年随女儿住,除了给女儿带带孩子,有时候也在晚上包饺子卖。那天晚上朱友兰正在附近卖饺子,当时事情的经过朱友兰都是亲目所睹。开始那三个青年到底是如何调戏女子的,她只听到一个女孩子的叫声,并没看清是什么样的人。但是,后来相互吵起来后,她一直看得很清楚。特别是那三个年轻人打一个青年的全过程,朱友兰说她是看得一清二楚。她还讲述了一个重要的细节,最后持砖头打伤人的是一个矮胖子。开头是一个中等身材的大平头先和那个学生模样的青年扭在一起,矮胖子和另一个同伴也跳起来挥拳踢脚,那个学生实在对付不过他们仨,就拣起一块砖头,还没使上劲,砖头就被打掉地上了。矮胖子拾起砖头就朝那个学生砸过来时,那个学生往旁边一让,砖头却砸在大平头的头上,大平头当场就跌倒在地,而且一动不动了。 听了这个情况,洪燕兴奋极了,当时就拉着朱友兰到房间,取出一万元现金,可朱友兰坚决不收。她说自己虽然穷,但这不是她的劳动所得,说什么也不能收这不明不白的钱。当时,洪燕从心底里钦佩这位农村妇女的品质,不管怎么说,救赵兴华要紧。 第二天洪燕拉着朱友兰去派出所,可是派出所听完了朱友兰的叙述,说等他们调查吧!洪燕又把朱友兰带到赵兴华的学校,向办公室的张副主任讲了当时她目睹的现场情况。有了这样的重要目击证人,洪燕兴奋极了,她赶紧找到那个和她相貌极像的黄丽琼,俩人商量如何把这个重要信息告诉赵兴华。 正在这时,父亲打来电话,让洪燕赶快回家,父亲不容分说就挂了电话,洪燕自知理亏,只好匆匆告别了黄丽琼,回农村去了。 在这关键时刻,洪燕犹豫再三,她不愿意为赵兴华的事和父亲弄僵了。她把黄丽琼带到朱友兰那里,她相信在这个问题上黄丽琼一定会像她一样,会想尽一切办法为赵兴华洗清冤情的。 洪燕回家后听说赵大爷从省城回来后就一病不起,心中很是担忧。父亲对她的这次省城之行并没有产生多少怀疑,但是父亲在和她谈话时还是时不时地联系到她的恋爱婚姻问题。父亲的意思很明确,他洪有富家的女儿,一定要嫁给门当户对的人家。洪燕自然是理直气壮地说她根本还没有谈对象。 是啊,自己只不过和赵兴华同学六年,何况人家赵兴华后来又考上大学了呢?尽管寒暑假时两人也偶尔见个面,平时通信都很少,可是在洪燕心中,赵兴华是个聪明能干、上进的大学生,她对他只是有好感而已。但这种东西肯定不能称之为“爱”更说不上是两个青年男女之间的恋爱。或者说还是一种善良和正义感,驱使她为赵家去做这一切。她为赵兴华的灾难而同情,为那些纨绔子弟的仗势欺人而愤愤不平,为赵大爷的身体而担忧,至于还有没有另一种朦胧而莫名其妙的东西在这个少女心中萌发,连洪燕自己也弄不清楚。 晚饭后,洪燕趁着父亲出门的机会,一个人悄悄地出了家门。 大塘沟的秋夜静得出奇,如今的农村只剩下孩子和老人,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老人和孩子早早就关门闭户了。 这时,一个轻盈的身影在昏黑的田野里匆匆往前走。洪燕和赵兴华家虽然同在一个村,可是如今的村已经不是往日的村子,乡、镇合并之后,村也自然变大了,大塘沟如今是过去四个村合并起来的,全村三千多口人,上千户人家。此刻,洪燕一个姑娘默默走在不见人影的阡陌纵横的田野上。 来到赵家,洪燕轻轻地敲了两下门,室内没有半点反应。洪燕低声叫道:“赵大妈,开门,是我,洪燕!” 门开了,在昏黄的灯光下,一位满面愁容的五十多岁的女人迎上前来:“啊!是洪姑娘呀,黑天黑地的,跑这么大老远的…” “大妈,大爷怎样了?我放不下心…” “他呀!”孟玉花长叹了一声接着说“急的,愁的。洪姑娘,多谢你了…” 赵天伦躺在床上,听到洪燕的声音,挣扎着坐起来。赵天伦一向精神抖擞、干劲十足,那是远近出了名的大力士,可现在满脸憔悴、精神萎靡,完全变成了另一番模样了。 看着洪燕,他的嘴唇张了张,半天说不出话来。洪燕坐到床边,说了一些让赵大爷宽心的话。但是看得出来,这个农村汉子被儿子突然降临的灾难打击得已经支撑不住了。这个识字不多的庄稼汉没有想到,他活着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现在儿子大难临头了,他的人生也将没有任何意义了。二十多年前,那时农民们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他就下定决心要让自己的孩子读书上学。女儿赵兴兰没有考上大学,他想那是女儿的命,反正女孩子是要嫁人的,他就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当儿子渐渐长大之后,农民们有了自己的土地,他就开始攒钱,下决心供儿子上大学。在农民进城打工的大潮中,赵天伦犹豫过,他也想进城多赚点钱,可是他觉得他如果外出打工,长年不在家,儿子会荒废学业的。这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有他自己的人生哲学,那就是他并不能用那神圣的文学语言来表达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深奥理论。他舍弃了外出打工赚钱,始终守着他的责任田。而他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动脑筋,他种蔬菜、养猪、养鸡,小日子过得也算说得过去。他一门心思培养儿子上学,当儿子考上大学后,他更是一门心思想方设法从责任田里找钱,供儿子安安稳稳读大学。这个典型的农民家庭,始终保持着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生活。儿子考上大学之后,赵天伦甚至觉得自己脸上有光,连脸上的皱纹都不一样了,他的愿望实现了,他觉得自己这辈子活得太有滋味了。他在心里笑话那些不顾家庭和孩子、长年外出打工赚钱的男人,把孩子留给老人,赚了那么一点血汗钱,可是孩子的学业荒废了,得和失的道理赵天伦的心里算得太清楚了。他觉得他这辈子成功了,他的梦想实现了。他甚至觉得他高人一等,谁也不如他。 然而,当他得知儿子犯了事,他真的接受不了这残酷现实。他也不知道到底自己是怎么了,自从得知儿子的事之后,就再也撑不住了,觉得四肢无力、头晕眼花,他怀疑自己会从此一病不起了。他觉得自己垮了,精神一下子失去强大的支柱。 听了洪燕说找到了目击当时现场的证人,赵天伦的心里似乎宽慰多了,他千恩万谢地感谢洪姑娘,还说难怪人家洪支书发大财呢!看人家闺女的心多好啊!他还想说“洪姑娘这样好心,将来一定会嫁个好人家”的,可是这句话到了嘴唇边,又被咽了回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