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第7/8页)
祝文辉脸上一红,说道:“晚辈只知花字门和残缺门的人,明争暗夺,是为了几件东西,不知他们争的究是什么?莫非和这玉碗有关么?” 太行一斐道:“岂止有关,他们全是为着‘修罗玉碗’来的。” 祝文辉不觉“哦”了一声。 桑飞燕抢着问道:“不知这只玉碗有什么好处呢?” 太行一叟道:“不止一只,‘修罗玉碗’一共是六只。” 他语气微顿,接着道:“这话得从修罗门说起,在江湖上,大家一直把修罗门视作介乎正邪之间的一个门派,因为他们历代相传,人数极少,也很少在江湖走动,因此大家也并不十分重视,但其实修罗门乃是佛门旁支,创自阿罗尊者,武功亦为佛门正宗降魔法藏,分为‘天趣摄’、‘人趣摄’、‘鬼趣摄’、‘畜生趣摄’四部,据说他们历代相传,有六只镌刻着修罗门武学的玉碗,但早在三百年前,被该门一个逆徒盗出,从此不知下落…” 祝文辉插口道:“最近可是在京城被发现了么?” 太行一叟道:“不错,直到今年初春,有人在一处古肆中发现过一只,据说是去年从内府发卖出来的,这消息极为隐秘,但已是传出江湖,老夫这只玉碗,得自一个伤重垂危的江湖人,可惜老夫遇上之时,他已回生乏术,临死之时,把一个布包交给老夫,就咽了气,连来龙去脉,都问不出来。” 边说,边把玉碗朝祝文辉递去,说道:“老夫得到的这只玉碗,是修罗四部中的‘人趣摄’,共有三招手法,老夫只能为你们多留一日,这一日之内,飞燕能把老夫三招杖法练熟,已是难能可贵了,这‘人趣摄’三记手法,乃是修罗门极高的武学,只怕更难领悟,因此老夫之意,这碗上所载武学,经老夫参悟的,先传给小友,他日再由小友代老夫传给飞燕好了。” 祝文辉迟疑道:“这个…” 桑飞燕喜道:“祝公子,这有什么不好,你还这个那个的?” 太行一叟笑着看了她一眼,才道: “你也该换个称呼才是,称他祝公子,听来多别扭?” 桑飞燕红着脸道:“我叫他什么呢?” 太行一叟笑道:“你们年龄相若,为了日后行走江湖,彼此可以互相照应,自然以兄妹相称,较为妥当,不知祝小友意下如何?” 桑飞燕喜道:“爹说得对,我叫他祝大哥好啦,祝大哥,你说好吗?” 祝文辉道:“在下那有不愿之理?” 太行一叟笑道:“妙极,你不但找到一个干爹,如今又认了一个大哥,这样,为父就可放心了。” 桑飞燕道:“爹,你老人家先传祝大哥碗上的武功吧!” 太行一叟道:“为父不是修罗门的嫡传的人,这三式手法,又精奥无比,为父传给你大哥的,只是我看了碗上镌刻的招式,略有参悟,日后如何精益求精,只有让你们自己慢慢的去揣摩体会了。”说到这里,抬头朝飞燕道: “来,你坐下来,为父先传你三记杖法。” 桑飞燕依言旁着他坐下,太行一叟就比着手式,讲解发招收势的变化。 祝文辉看他当着自己,就教飞燕杖法,显然是没把自己当作外人,但这是太行一叟独创的武功,自己自然不便多听,只是太行一叟既不避忌自己,自己自然也不好走开,一个人枯坐无聊。 索性就双手捧着玉碗,看起碗上雕刻的人像来。 这样足足过了顿饭工夫,太行一叟才把三记杖法,讲解完毕,要桑飞燕慢慢的练习,然后又指点着玉碗上的人家招式,把他所领悟的‘人趣摄’三式手法,给祝文辉仔细解释了一遍。 这天下午,祝文辉、桑飞燕两人都专心一意沉浸在武习之中,好在有太行一叟在旁分别加以指点,虽然只有半天工夫,差不多已经全数学会,{看武侠,请到清风阁}只是精微的变化,需要熟能生妙,慢慢的体会,无法一灌而就。 晚餐之后,太行一叟又督促两人温习了几遍,才点头认可,然后取出玉瓶,把“参雪丹” 分给两人服下,要他们盘膝坐定,运功调息,自己在两人中间瞑目坐息。 一宵在宁静中过去。祝文辉、桑飞燕醒来的时候,天色还刚亮不久。 两人都觉气机充沛,全身有一种说不出的轻快舒畅,连眼睛都好像特别光亮。 这自然是服了“参雪丹”的功效! 祝文辉昨晚运功之时,就已感到体内产生的一股巨大力量,到处流窜,经自己运气引导,居然一下冲破了生死玄关。 桑飞燕功力较浅,虽然无法冲破生死玄关,但体内真气,经她运功化行,一呼一吸之间,坐着的人,轻如浮云,几乎要随着呼吸飘飞而起。 这一番调息行功,对他们来说,无形之中,少说也增进了十年以上的功力,只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罢了。 桑飞燕睁开眼睛,不见了太行一叟,地上只有一张白纸,压着两个瓷瓶,心头一怔,急忙一跃而起,俯身取起白纸,只见纸上写着:“字留飞燕吾女、祝小友,江湖多事,行止宜慎,留赠‘百草丹’,可解诸毒,‘至宝丹’可疗诸伤,余行矣,希珍惜。” 两个瓷瓶,当然就是“百草丹”、“至宝丹”了。 桑飞燕看完字条,目中不禁绽出泪水,失声道:“祝大哥,爹走了!” 祝文辉跟着站起,问道:“这是桑老前辈留的字条么?” 桑飞燕道:“是啊,连他老人家去了那里,都没说一声。”她把字条递给了祝文辉,一面含着泪道:“我们怎么办呢?” 祝文辉看完字条,说道:“我们也该走了。” 午刻,高升楼一排五间的敞厅,差不多三、四十张桌子,此时几乎全坐满了人! 秦少卿来的较早,挑了一个靠窗的座头,面前只放着一壶茶,独个儿倚着窗棂晶茗。 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他是在等人。 正在此时,但听楼梯响处,走上来一个身穿天蓝长衫,面如玉冠的少年,他点漆般眼睛,闪电般向厅上一扫,就笔直朝秦少卿走来。 秦少卿赶忙放下茶盏,起身相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