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章 (第2/2页)
合素质也是出名得高,这也是兰树中学重视学生素质、管理比较轻松自由的原因。 扶采迎跟扶mama去年搬来了现在住的地方之后,因为距离Y中太远了,扶mama也不太希望扶采迎高三的时候住校,干脆就让她转来了兰树中学。扶mama之前还担心着扶采迎来了兰树中学之后成绩会不会下滑。 短短一天,扶采迎就再三见识到兰树中学跟Y中的不同之处。Y中向来强调按部就班,老师会把给你的任务列得十分详细,考核任务完成度的方式也予以说明,因此每个老师都恨不得把你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压榨干净。而兰树中学…好像的确不太一样。 扶采迎又来回看了一遍班里的人。杨青青在背成语,路逸航似乎是在背64篇,林衍在读东西,声音比较大,她能听得出来是最近的热点事件,应该是作文素材…扶采迎微微侧身,看了看坐在她左后方的窗边的沈怀。沈怀这次倒没有戴耳机,似乎也是作文素材的杂志? 扶采迎没看清,不太确定。 沈怀突然把杂志拿在了手里,她就看见了封面—— 跟她看的是一样的! 扶采迎连忙做贼心虚一般扭回头,小声地读起了杂志。 上午上语文课的时候,果然如杨青青所说,语文老师一上课就开始随意点人了。而扶采迎因为是这个班里的新面孔,理所当然地被语文老师点到了。 女老师温温柔柔:“采迎,你今天早上背了什么啊?” 扶采迎今早看杂志看得入迷,哪能背出什么来…老老实实地回答道:“我今天早上读了杂志,没能背出一段来,不过记住了杂志里的一句话。” 语文老师示意扶采迎说一下这句话。 扶采迎一字一字:“岁月的积淀才是最好的答案。” 沈怀看向了站着的扶采迎,眼里闪过一丝笑意,一向抿着的唇微微弯了一下,轻上扬的眼尾好看得不行。 女老师点点头:“这句话说得真不错。” 扶采迎心里松了口气。要不是实在脑子一空,啥都想不起来,她也不会用这句话… 语文老师却继续道:“不过采迎,只背一句话不能过关哦,不能一个早自习只记住了一句话啊。这样吧,你给大家背一首古诗词,不在64篇范围之内的就行。” 扶采迎眨眨眼。 班里的人都看着她。 她却弯了一下头,笑了笑,白皙的脸上现出了两个酒窝:“那我给大家背一首姜夔的《扬州慢》吧。”而后清了清嗓子,少女悦耳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的清晰: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荞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辈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语文老师率先鼓起掌来。 扶采迎心想,这下总可以坐下了吧… 语文老师却又问道:“采迎,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最初是为什么背了这首词?” “因为我很喜欢的一首歌,里面有一句歌词是出自这里。” “哪首歌?”语文老师笑问。 “许嵩的《庐州月》。” 班上的人闻言都起哄了起来。毕竟这首歌在他们这个年纪的人里,传唱度还是极高的,大多数就算不会唱也听过。 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月也摇晃、人也彷徨,乌蓬里传来了一曲离殇。 扶采迎终于坐了下来。语文老师还不忘调侃她:“大家要多学一学采迎,根据自己喜欢的歌,多背背古诗词。” 大家都善意地哄笑了起来。 路逸航笑得最大声:“老师,你要是把《琵琶行》谱了曲唱出来,我们就不难背了。” 语文老师瞪了一眼路逸航。 沈怀这次没再只是浅浅的表情,而是真的笑了出来,一向清冷的神情现出了几分笑容。大概是不太常笑的人笑起来会格外好看,沈怀的同桌余光峻不经意间转头看了一下沈怀,看见沈怀的表情,作为一个男生竟然看呆了… 等到反应过来之后,沈怀早已经恢复一向波澜不显的表情了,余光峻立马只觉得是自己看错了。 沈怀扭头看向窗外,阳光透过枝枝叶叶,在地面上显出斑斑驳驳的光影。沈怀只觉得,这姑娘真是有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