鹫与鹰_第十八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第18/18页)

丘的草原上,布鲁克更为放心了,因为前面就是疏勒川,而周围并没有集结重兵的现象。他下令急追,只要能擒获或击毙这几个为首的男女,回部诸王失却领导,一定不战而乱。

    等他挥军追到河畔,才看见有一彪人马自一处沙丘后迎出来,也不过千余人,打著伊加拉汗的旗号,布鲁克也没放在心上,仍然下令冲杀过去。

    但忽然他的后军乱了起来,平平的漠野上,突然冒出了几千人,他们是人马伏在沙地上,用毡子盖住,上面再覆了乱草,仓猝之间,来不及让斥候过去探索,贸然地追了过来,现在看情形已经陷入了对方的阱中,但他仍持著人数上的优势不致太惊慌,只命令大军集中,布成阵势,准备迎战。

    但郭英这边却绝了,他们并不急著攻击,却以一支支的火箭射过来,那可伤透了脑筋。

    布鲁克的这一万人因为仓猝轻骑出击,并没有带多少弓箭,无法施于反击,而对方却是有准备的。

    更何况对方是用一种黑色的由地底冒出的油脂,沾上了棉絮,绑在箭上射过来,那些油脂火势旺烈而耐烧,风吹脚踏不减,而燃烧时所生的烟雾,更为呛人。

    攻击来自三面,而且他们还用布袋装满了那种油脂,袋口系上绳子,挥动著甩了过来,落在人堆上,沾在人身上,立刻就起火燃烧。

    这一来阵势立刻大乱守不住了,只有向空的那一方撤退,由于那是一大片平漠,没有沙丘,所以才没有埋伏。

    布鲁克大声道:“快!退到那片平原上去,布好阵势,杀他们一个片甲不回。”大队领先冲,到了平原上,布鲁克才发现不对劲,因为那儿的沙竟是松的,马足一踏上去,就开始慢慢下陷。

    他突然意识到这是大漠上的所谓浮沙,但已经来不及了,虽然拼命叫停,但后面的人却听不见,依然不断地涌到,因为回部的骑兵仍是以火箭在追逼。

    直等前面的马身被陷下了一半,后队才警觉,意图回头突围,正好赶上一阵好惨的截杀。

    这些回疆的战士们一直想有个夸耀子孙的光耀战绩,逮到这种机会那里肯放过,刀劈矛刺,只要是罗刹人就不予放过,那怕对方投降乞命也不肯放过。

    还是郭英这一队人,由于主将的不忍,收容了几百名俘虏,其余一半死于流沙,一半死于屠杀,万名骑兵,就在不到一个时辰中,整个被消灭了。

    大家已开始在平原上欢呼庆祝。

    郭英却道:“等一下,罗刹人的辎重补给还在大营中,现在精锐尽出,剩下的人还不到五千,而且主将已亡,他们军心大乱,正好可以去一股作气地取下来!”回人对郭英已奉若神明,他的话还有问题吗?何况听说还有财可发,于是都集中了由郭英带头杀回去。

    相距不过二十里,眨眼即到,大营中的罗刹军由于主帅出去追敌,做梦地想不到这么快就会全军覆没,敌人会立即杀来的!

    这又是一阵大屠杀,血流成河,只跑了几百人回去。

    郭英又打了一次大胜仗,这一仗虽是郭英有意引起的,但主要战场是在回疆,是罗刹人先引起的。

    所以他理直气壮地写了一封谴责信交给几个罗刹俘虏,带回去交给他们的皇帝。

    朝廷方面在接到捷报之后,又作了一番决商后,颁下了旨意,派郭英取道阿富汗,护送大秦罗马王子巴里斯返国,并有一支五万人的大军,交给他率领,顺道向俄皇交涉,要他们作个交代。

    旨意上并点了疏勒汗石鹫为副钦差,一同前往。

    巴里斯一行人又回来了,在郭英的护送下,自然十分放心,而且郭英的威名也传开了,途经的一些小邦争相礼纳,完全是以元首之礼来接待他们的。

    大队行经莫斯科附近,巴里斯王子代表大秦,和郭英一起向俄皇提出了极为严重的谴责,沙皇也郑重道歉认错。

    他辩说这都是沙度夫一人的胡作非为,他绝未同意那些行为,事后他也抄封了沙度夫的财产了,而且将沙度夫手下的重要将领都处以绞刑,俄国朝廷愿意以全部沙度夫的财产赔偿给双方面作为补偿。

    俄皇能做到如此,也不能再要求什么了,巴里斯捡回了性命,也完成了任务回国去了。

    他把自己所得的一份赔偿,转赠给郭英和石鹫两个人作为酬谢。

    沙度夫的金库一直封闭著,郭英和石鹫回程时途经沙度堡,启出全部的藏珍,当然,同时也启出了石鹫沉在水中的财富,石鹫可以正大光明地拥有它。

    但是石鹫对那笔钱却兴趣索然,变得一点意思都没有了,他担任了那个劳什子王公后,觉得一点趣味都没有了,郭英也是一样。

    在他们回到大漠时,伊加拉汗下了一著妙棋,他呈请将自己的汗位交由郭英继承,也请皇帝主婚将女儿下嫁,更取得回部各王公的联名呈请,要求将郭英留在回疆,担任诸王的典主,领导回疆各部以抗罗刹。

    因为罗刹这次出了大纰漏,而且国内又因为起了内乱,无力外顾,才承认了那些屈辱的条件。

    不过他们的野心永远不会止息的,尤其是回疆各部,一直是他们觊觎的对象,极须要一个精明的人来领导大家合作,共抗强邻外侮。

    朝廷对这个请求是非常乐意赞同的,因为回疆各部一直是最难处理的边疆外夷,地处僻远,桀傲不驯,时有暴乱,而且他们的战略地位又非常重要,扼住了中国与西方的门户。朝廷派驻十几万大军,也只能守住几个地方而已,现在能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可以安抚回部,外拒罗刹,平定西南各地,那是多好呢!

    所以朝廷不但批准了伊加拉汗的请求,更因为郭英的功绩彪炳,封了他一等世袭靖远侯,永镇回疆,维护西域各部。

    郭英对娶伊丝妲倒并不反对,但是要他坐镇回疆,做伊加拉的王公,却兴致乏乏。但他是大清的臣子,对于朝廷不能违抗,只有认了下来。

    他在大漠上的地位非常崇高,连朝廷驻回疆的几个将军都受他节制,但是他心中并不快乐。

    只有石鹫来拜访他的时候,才高兴一点,两个人经常穿了便装,每人一匹骏马,出去流狼个一阵子。

    最高兴的一件事,便是关内有什么巨盗重犯,逃到大漠上来国,他只要听到消息,一定约了石鹫,两个人总是双骑,一定要把那个家伙逮捕归案,过一过捕快的瘾。

    石鹫常常笑着说:“老子是干大盗出身,却被你拉来当捕快,真是交友不慎,遇人不淑!”说是那样说,但是每当他们率著部众,驰骋在大漠上,郭英的神鹰大耄和石鹫的巨鹫大旗飘扬在沙云中时,他的心中仍是难禁一种得意之情。

    (全书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