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82:初来乍到 (第1/3页)
182:初来乍到 求月票 姜衿有点压力。 转个身,就和匆匆而来的一个大男生打了照面。 男生挺黑,身高在一米七五左右,看上去,姜衿觉得最多也就二十六七岁。 大夏天,他上面穿一件军绿色大短袖,下面穿了纯黑色一条宽松七分裤,配一双球鞋,背一个大包,一只手拎着豆浆和包子,嘴里还咬着半个rou包,头发乱着,睡眼惺忪,感觉起来,嗯,姜衿想到了小胖在网吧熬个通宵的样子。 随意邋遢,让人不忍直视。 男生看见她也愣了一下,一只手拿着包子,朝着她笑了一下。 “你好。”姜衿主动道“你是朝阳网的吧?我是姜衿,过来面试实习记者,很高兴见到你。” “唔,实习生呀。”男生点点头,干脆利落道“我叫凌波。” 话音落地,一只手在裤兜里掏了卡开门,一边朝姜衿道:“你过来有点早了,按理说十点多过来就行,星期一嘛,大家一般都比较忙。” “约了九点半,怕迟到。”姜衿一笑。 “嗯,那你先坐这里面等一下,九点前台就来了。”男生朝边上一指,看她一眼,背着自己的包,脚步匆匆就走远了。 姜衿站在了一个玻璃隔间外面。 开门进去。 这空间真的小,就挨着前台,一张长桌,长桌两边各放了两张靠背椅,看上去就挺像接待面试者的地方,里面能看到外面,外面也能看到里面,挺透明公开。 姜衿舒口气,抬眸往外面工作区看了一眼。 工作区很大,她所看到的这个区域应该正巧是记者编辑的办公区。 每一排都是两行桌子并列,两台电脑靠背,形成对面工作的一个状态,目之所及,一个延伸的弧度上,都是一排排桌子和电脑。 每台电脑边上都放着盆栽绿植,以仙人掌和绿萝为主。 另一边基本上都放着工作夹,里面报刊杂志书籍笔记本都有,完全不得章法。 乱,几乎是姜衿的第一感觉了。 尤其随着人越来越多,每一个都步履匆匆,网络媒体嘛,年轻人很多,大半还都在进门之后吃完了最后一口早餐,然后,目的性十足地走向自己座位,拉椅子、开电脑、放包、接水喝、打开网页,工作。 不过二十分钟而已,原本空荡荡的工作区基本就坐满了。 电脑都亮了起来,节奏感立马就来了。 姜衿舒口气,正准备收回视线,又往工作区上面瞟了一眼。 体育版、经济版、时政版、娱乐版、社会版… 基本上两三排一划分,计算下来,每个版块里,大概也就二十人左右? 朝阳网作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想想也知道,竞争应该挺激烈,姜衿抬手在心口按了一下,出了玻璃隔间。 前台已经来了,挺年轻一个姑娘。 姜衿笑着道:“你好,我是姜衿,约好了九点半过来面试。” “哪个岗位?”女孩低头找着资料,头也没抬。 “实习记者。” “哦。” 女孩抽了张表格递给她“在边上先填一下这个。” 姜衿抬手接过,拿着表格又去了隔间。 没两分钟女孩就跟了进来,将一杯水放在她手边,随口问“寸照和简历带了吗?还有身份证复印件。” “谢谢,都带着。”姜衿找出来递过去。 女孩又给她一张表“这个也填一下,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做个登记。” “嗯。”姜衿点点头。 女孩拿了东西又想走,目光落在她脸上,微带疑惑。 出了门看眼她身份证,突然也回过神来,这不是姜衿么? 今朝有酒? 市长千金? 传说中晏元帅他孙子的未婚妻? 天呐。 忍不住又多看了一眼简历,更是震惊了。 就说这两年没什么消息,人家去Y国约翰逊大学留学了。 这…这姑娘怎么就看上他们这单位了? 应聘实习记者? 不嫌累呀? 前台反正想不通,心里却难免重视了几分,将资料复印好,就拿着她的身份证和简历重新回了隔间,笑着问“有哪里不明白的可以问我。” “谢谢。”姜衿填着表,抬眸看了她一眼。 前台笑着探头看她一眼“想去跑社会新闻?那个挺累的。” “嗯,有准备。” 前台抬手看一眼时间“那行,我过去找一下主任,问一下面试的事情。” “好,有劳了。” “没事。” 前台转个身又出去了。 姜衿填完表,等了一会,隔间里进来个三十多岁的男人。 她连忙站起身“你好。” “别紧张,坐吧。”男人话音落地,顺势坐到她对面的椅子上,拿起她的简历看了眼,笑道:“简历挺漂亮,说说看,为什么想干记者,这都入选十大高危行业了。” 他说话带着点自我调侃,进来也没有自报家门,形象上和她那会见到的男生更是大相径庭。 虽然没打领带,却也是衬衫西裤皮鞋,一副坐办公室的样子。 身材挺拔,随意地坐着显得很修长,面容俊朗,唇角抿了挺浅一道弧,似乎挺温和,一双波澜不兴的眸子却让人觉得他不若表面那么平易近人,而是胸中自有丘壑。 姜衿略微想想,也不猜了,直接道:“为了说真话,让更多的人接近真相。” “哦?”男人一挑眉,又笑了“可以去华夏台,华夏台的影响力在国内还是首屈一指,怎么就想着来网站了?你对朝阳网了解多少?” “我觉得在未来,电视的影响力肯定比不上网络。第一,电视节目审查严,新闻也是,相比之下,网络新闻更宽泛更自由,体现在,嗯,现在许多耸人听闻的事情,都是第一时间从网上曝出的;第二,从某种程度上,电视的普及程度远不及网络,比如说,每个家庭肯定会有一台电视,但同时,家庭里每个人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