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回农场实习八戒争先原子试验猴 (第3/3页)
约束装置中进行核聚变,再放出大量的能量,其余的学生均无疑问。惟独行者心想:这原子是如此细小,目不能见,手不能摸,你凭什么讲得如此具体,就像真有其事一般。无论如何,口说无凭,老孙眼见为实。主意已定,在休息时间里,他趁别人不注意,溜进机房,摇身一变,将自己的身体变得就与氚的原子核一般大小——那猴王当初学的七十二般地煞变化,变大变小都是没有限制的,只要是物质,均可变成——然后混入离子源中,经过等离子体枪,进入了反应室。 行者之所以如此大胆,是因为当年他大闹天宫,偷了仙丹,盗了蟠桃,窃了御酒,曾被太上老君擒到兜率宫,放入八卦炉中烧锻。那八卦炉有乾、坎、艮、震、巽、离、坤、克八个方位,大圣识破以后,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是以炼了七七四十九日,安然无恙,此次他以为核聚变反应堆也与八卦炉一样,所以钻进去以后,立即睁大火眼金睛,想找到有风无火之巽位。谁知这托卡马克系统乃是磁线圈构成的圆环室,连东南西北都分不出,哪里还找得到什么乾、坎,艮、震、巽、离、坤、克?行者在里面转了一阵,休息时间已过。cao纵室里怀特博士启动机器,又开始了试验。此次他采用“高能中性原子注入”加热,瞬息之间,反应室内的温度上升到两亿度,饶是大圣一身钢筋铁骨,也经受不起,全身毫毛烧焦,几乎窒息。在此高温之下,室内等离子体开始了核聚变,只见无数的原子核、电子、中子等以每秒钟数千公里的速度在空中前后飞驰,互相碰撞,于是反应室内,电光闪闪,雷声轰鸣,烈火飞腾,-天炽地。好火: 这火不是天上火,不是炉中火,也不是山头火,也不是灶底火,乃是原子核中发出的五行真火。此室也不是寝室,也不是浴室,也不是储藏室,乃是强力磁性的约束室。用此室,产此火,煌煌烨烨,就如电掣红绡;灼灼辉辉,却似霞飞绛绮。更无一缕青烟,尽是满目赤焰。 好大圣!在这原子冲击,火光熊熊之中,捻着避火诀,手舞金箍棒,前挡后抵,左闪右躲,但由于核聚变产生了连锁反应,粒子愈来愈多,速度愈来愈快,哪里避得及?一秒钟之内,就被各种粒子打得头破血流,体无完肤。大圣自从若干世纪以前从东胜神洲东海傲来国的石卵中诞生以来,经历过多少劫难,但哪一次也没有今日这般凶险。心知再挨下去,性命难保,乃拼着最后的精力,纵斤斗,跳将起去,穿过真空室壁和各种防护层,逃了出来。心中暗自叫声侥幸!此事虽然无人觉察,但怀特博士和众同学见行者忽然出现在cao纵室中,面无人色,遍体鳞伤,大家都很奇怪,仅仅是碍于礼貌,不便动问。大圣为了这次实验,虽然付出了一定代价,但却终于认识了科学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所以学习热情较前更加高涨。 相形之下,只有沙僧的学习生活比较平淡无奇。在这段时间内,他已经在伊芙林博士的指导之下,读完了西方汉学家研究中国佛教史的主要著作和论文。其中有关唐僧取经的历史,虽有少数人叙述客观,比较符合事实;但大部分学者都是以讹传讹,谬误甚多。伊芙林博士的观点,仅仅是其中的一种代表而已。沙僧是个踏实之人,为了要和这些观点论战,他每日勤勤恳恳,整理自己当年西游的日记——诸位看官,当沙僧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时,唐僧在路上曾经教沙僧学习文化。每天晚上,当孙行者出去站岗放哨,猪八戒鼾睡不醒时,两师徒即相对而坐,各人写下日记。以后唐僧的日记曾被整理出版,这就是现存的《大唐西域记》,而沙僧由于本人无名气,在编辑部没有熟人,加之日记文笔粗俗,白字太多,投稿时未被编辑采用,所以不为世人所知。这一段历史在吴承恩写《西游记》时曾被遗漏,所以有必要补记于此。 沙僧积极准备原始资料,要写成专著与伊芙林博士商榷,这一点博士自然是知道的。但是美国正派的学者均有民主作风,允许学生持有不同意见。只要学生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老师是不会横加干涉的。这样,师徒二人虽然各执一词,意见相反,但仍然感情融洽,相处甚好。伊芙林博士对沙僧锲而不舍的学风甚为赞赏,暗自欣喜自己的学问后继有人。 三人学习走上正规以后,更加不觉时间之流逝。这一天又逢周末,孙悟空想去唐人街买点香蕈、蘑菇、竹笋、豆腐、面筋、木耳、蔬菜,作下周的伙食。沙僧刚好在研读一篇深奥的论文,不愿中断,所以只有八戒随他前往。行者知道周末唐人街人群拥挤,停牢困难,所以未开汽车,改乘地铁。两人上街以后,八戒由于在学校憋得太久,好不容易才得到一个轻松的机会,真如出笼之鸟,左顾右盼,情绪甚好。走着走着,行者就发现八戒步子越来越慢,而且逐渐变得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最后竟不愿再走,推说感冒头痛,要回家去休息。行者知道八戒体壮如牛,从无生病发烧之事,心知别有原因,但再三盘问,八戒均摇头不语,扭捏作态,似有难言之隐。这一来弄得美猴王抓耳挠腮,毫无办法。这真是,触景生情起烦闷,心病还须心药医。欲知八戒何事忧愁,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