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六章田庄 (第1/2页)
第八十六章 田庄 窦昭惊讶地望着纪咏。 没想到他这样细心! 纪咏促狭地笑道:“你放心好了,我一定帮你保密,决不告诉我姑姑。” 窦昭也笑起来。 她斟酌道:“崔姨奶奶怕身子骨一向都很好。可两年前,她去菜地里摘瓜,突然倒了菜地里,要不是身边有人服侍,只怕是…” 纪咏听了沉吟道:“你把当时大夫开药方给我看看。” 窦昭只好歉意地道:“当时崔姨奶奶住田庄,等我们知道,把崔姨奶奶接到县里来时候,药方早就不知去向了。” 纪咏背着走耳房里走了几圈,道:“我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个药典,说一个身体强健农妇,没有任何征兆骤然暴毙,和崔姨奶奶病征很像,后诊断是风热邪气,侵袭肌表…” 窦昭精神一振,道:“可有什么疗法?” “心静平和,饮食有度。”纪咏道“要以养为主,食疗为辅。”然后道“崔姨奶奶平日都喜欢吃些什么?太过油腻东西对她不好,还有,不要惹她生气,忌大喜大怒。” 窦昭一一答了。 纪咏又和窦昭去了一趟厨房,把祖母不能吃东西都挑了出来,两人忙了半个时辰才回屋。 纪氏望着他们空空如也手,奇道:“你们熬得药呢?” 糟糕,把这件事给忘了! 两人面面相觑,但窦昭立刻想到了“打翻碗”之类借口,只是还没有等她开口。纪咏已道:“那熬药方法是我从书里看到,一直没能派得上用场,这次好不容易找到机会用,谁知道还不如寻常办法。药全都给熬糊了。” 纪氏和祖母哈哈大笑。 窦昭却心里嘀咕着:这样一个人,前世我怎么没有一点印象呢?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还是自己忽略了什么? 一时间,她对纪咏为何没有继续参加会试好奇起来。 纪氏悄悄告诉她:“我这个侄儿。人还不会走就会说话了,没力气拿笔就已经会背文了。祖父爱若珍宝,亲自教他读书写字,他也不负祖父所望,小小年纪已有文名。正因如此,他对世事却一窍不通,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身边服侍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即文章。祖父说,他这样性子,读书还行,若是入仕,只怕连那小吏也不如。何况我们家既出过帝师也出过阁老。已是人人侧目,这状元名头,不要也罢。让他出来历练历练,学会了人情世故再去做学问,文章才会有豪情,才会有侠气,才是真正好文章。” 窦昭半信半疑,道:“我看纪表哥很好啊!”就是对身边服侍丫鬟、小厮也很和气,还帮她给崔姨奶奶诊脉。 纪氏却被这样一句话给问倒了。 她期期艾艾半晌才喃喃地说了句“你以后就知道了”然后问起崔姨奶奶身体,把这这件事给揭了过去。 窦昭越发对纪咏感兴趣。 就这个时候,高兴兴高采烈地来禀告她:“杜安说,他明天就回京都了。” 杜安是奉王映雪之命回来帮着王家处理留南洼家产。 高兴当时就奇怪了:“王大人如今已是封疆大吏,难道连个帮着管理产业人也没有?” “强龙不压地头蛇。”窦昭淡淡地道“杜安生真定。长于真定,八岁就到了府里当差,去京都时已是有头有脸管事了,交际广,人脉宽,由他帮着,定能比别人多卖两纹钱。” 高兴信服窦昭,过了几天派了个机敏小厮打听,王家那几亩良田果然卖了个极高价钱。高兴咋舌:“四小姐真厉害!”又提防着杜安为了帮杜宁向他使坏,每日战战兢兢,生怕闹出什么事来,还好杜安忙得很,偶尔帮杜宁支支招,他有窦昭做靠山,没谁敢明面上和他对着干,那些招术都没什么用,西窦一切事务依旧井井有条地掌握他手里。 窦昭算着杜安也该回去了。 再呆下去,京都只怕没有他立足地方了。 高兴道:“大小姐,您看我要不要给杜管事送行?” “送什么行?”窦昭淡淡地道“他来时候给我们打招呼了吗?既然他用不着你接风,当然也用不着你送行了!” 高兴连连点头。 窦昭吩咐他:“你给我准备马车,我明天去田庄。” 高兴笑道:“陈先生回来了?” 陈曲水对外身份是窦昭笔墨铺子里聘账房,平日住田庄,每个月去趟京都,和范文书账,窦昭因此常去田庄向陈曲水了解京都铺子情况,实则是向陈曲水请教功课、,询问京都发生事。 “是啊!”窦昭笑着,想起京都铺子。 范文书虽然没有开笔墨铺子经验,可他有能力,到京都不过一个月,他就借着窦家关系把各种关节都走通,开业三个月,铺子就扭亏为平。 窦昭开铺子原不是为了赚钱,现铺子生意做起来了,她也不是小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