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一章迅雷 (第2/2页)
表姐那样,到处走走看看。不想这么早就嫁人!如果有人来给我说媒,您一定要告诉我!” 窦世英觉得自己能理解窦昭心情。 她婚姻大事,就是因为有东窦插手,才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窦明小时候,窦昭还能照顾过她,她却做出如此薄情寡义事来,也难怪窦昭伤心,一是暂时不想再谈婚嫁之事,二是怕自己急冲冲地把她随便嫁了,以后日子艰难。 “放心,放心!”窦世英忙向窦昭保证“我肯定不会把你事当儿戏。” 如果男方是他亲自相看过,又相貌出众,有才干,想必窦昭也会愿意。 他很想把英国公世子事告诉窦昭,但想到这事八字还没有一撇,若是让窦昭空欢喜一场,岂不是让窦昭难堪? 窦世英忍了又忍,这才把话压了心底,草草地和窦昭说了几句话,他回到了书房,让人悄悄请了舅母过来,把陶器重作媒事告诉了舅母。 姚器重是英国公府幕僚,为了巴结窦世英给窦昭作媒,也就不足为奇了。 她只是怀疑窦世英眼光:“你真去相看过了?” “这么大事,我还会骗您不成?”窦世英像怕被人听见传到了槐树胡同似,屋里没人服侍也压低了三分声音“我还见到了我同科,说常看见宋砚堂后上身边服侍,彬彬有礼,谦和恭谨,虽然性子有点冷,但从不谈人是非,是个十分懂得进退,知晓分寸少年显贵。”又道“外面还不是把我们寿姑传得十分不堪,可你我都知道,这件事与寿姑有何关系?所以说,谣言止于智者,是句再明情不过话了。” 人心一偏,就不经意为其说好话,为其开脱。 舅母还是有些不放心,道:“量媒量媒,这说媒也要看看说媒人是怎样品行,那陶器重若是再来家里说项,你让我也见见。” 窦世英点头应喏,愁道:“也不知道那陶器重什么时候再来?五堂兄既然看中了纪家,肯定想办法让我应允,这件事得,还得瞒着槐树胡同…” 他话还没有说话,有小厮进来禀道:“老爷,纪家老太爷派人来给您下请帖,请您明天去玉桥胡同听戏。还说,翰林院几位老大人都去,让您务必光临!” 窦世英和舅母不由交换了一个眼神。 又有小厮进来禀道:“老爷,那位和徐大人一起来拜访您陶大人又来了…” “请陶先生进来!”小厮话音未落,窦世英和舅母已不约而同地急声地道。 ※※※冇※※ “怎样?怎样?”宋宜春书房里把京都有可能答应宋家婚事人家重疏理了一遍,不是找不到和窦家一样合适人家,只是他们前面窦家花了很多时候,再改弦易辙,恐怕来不及了。 听说陶器重求见,他也顾不得什么,亲自迎了上去。 看见旁边还有服侍人,满面春风陶器重给宋宜春行了个礼,意味深长地说了句“恭敬国公爷” 宋宜春顿时像六月天里喝了碗冰豆绿汤,全身舒坦,不由长长地松了口气。 “先生辛苦了!”他喜不自禁地抚掌,叫小厮把自己珍藏太平猴魁沏一壶来。 这是对陶器重一种奖励。 陶器重心头舒畅。 窦世英面前扮了半天趋炎附势之人,现终于可以站着说话了。 宋宜春忙遣了屋里服侍,和陶器重密谈。 “窦大人意思,交换庚贴之类事不易宣扬,下定却要热热闹闹,下定同时把婚书写了,把成亲日子定下来。”陶器重轻声地道“我想,窦家多半是想姐妹易嫁之事传出去之前把窦家四小姐嫁了,这样一来,对外就有了个交待,免得落人口实。正好和我们想到一块去了。” 宋宜春不住颔首,觉得这简直是桩“天赐良缘。”道:“我已得了信,皇上十二日会回宫,我们这之前下聘,若是别人家,肯定会觉得太急,可窦家既然想消弥姐妹易嫁产生流言蜚语,肯定会答应。等到皇上回宫,木已成舟,皇上难道还要夺臣之婿不成?若是皇上问起,皇上避暑行宫,我禁宫,什么风声也没有听到,皇上难道还能治我个不敬之罪不成?不外是让皇上心里有些不痛,到时候我们多皇后娘娘面前走动走动,甚至是求了辽王出面帮着说项,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反正皇上意思是要把宋墨尚了景福公主,打了宁妃脸,想必皇后娘娘也不会太放心上。”然后嘱咐陶器重“事不宜迟,你这就把和窦家订事事宜都不动声色地安排好,我明天一早亲自去窦家拜访。窦大人看到我们如此有诚意,应该会很痛地应了这门亲事才是。” 陶器重起身,笑道:“我这就去给窦家下帖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