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4/7页)
无垠成了新王,默芸便积极争取进宫服侍的机会,她有着强而有力的后台,因此晋升的过程十分顺利,但主因还是战君非常重用她。因为默芸尝过这个国家的悲哀;背叛她的不是她的双亲,是这个国家,无垠曾这样告诉她。 永昼看着默芸,这个一直让她无法不去在意的宫女。说她是宫女,永昼认为不妥。从她和其他婢女之间的交谈语气以及态度看来,都绝不是一个宫女所能掌握的权力。再说默芸的谈吐不俗、相貌清丽,气质可比大家闰秀,这些特质都不可能在一个宫女身上存在。 遗是因为黔柱将默芸收为丫鬟只是名义上的事,实际上黔枉和默芸的关系更像父女。 黔柱为右相兼御书苑苑长,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黔柱本是太子无垠的师傅,在朝中备受推崇;于是以黔柱为首的书苑派臣子便成为无垠登基后的最大后盾。和无垠之间亦师亦友亦君臣的黔柱既然被托付要好好照顾这个捡来的孩子,他怎敢真如无垠所言,置之为下女。孑然一身的黔柱将大半辈子所学的知识尽授与这个命运多舛的孩子,并且为她取了只有贵族才会有的名──默芸。 得到新名字的默芸像是脱胎换骨般地重新开始了人生,她白天学仪态礼仪,晚上苦读书卷,年纪尚小的默芸却已经在心中立下誓言,有朝一日必要报答无垠的再造之恩。 “默芸。”永昼难得叫她的名,默芸有些吃惊地回过头,看见了永昼朝她摊开的手掌上摆着一样她再熟悉不过的东西,战君长年带在身上的水晶灵摆。 “他昨天把它给了我,可以请-告诉我关于它的故事吗?”永昼提出了这样的请求。 这个灵摆是无垠父王生前留下的遗物,但无垠却如此轻易地便将它转送给了她,不管他的态度有多轻浮和不在乎,她想这其中一定暗藏着什么故事或原委,她想要知道。 默芸紧抿的唇微微地颤抖着,眉间皱起一道浅纹,她自问:到底还奢望着什么? 从那个被大雨淋湿的记忆中,她夜夜想起黑沃国的太子弯下身来询问她为何只身在此。那张稚气未脱的俊颜是如此的诚恳,那是一位充满抱负的太子殿下,就算在夜里,他的周围依然散发着光芒。她并不恨母亲的决定,若不是被抛弃过一次,又怎能成为今日的默芸呢?有得必有失,她只是为无垠经历了一次人间悲剧罢了,这样的代价所换来的结果她完全没有怨言。 虽怨恨过神,恨-让她与他相遇,却不让她爱他。然,出身卑微的自己能够在战君身边做个奴婢已经是最大的福份,知足的她很明了今生今世都不可能站上无垠身旁的位置;总有一天,她会看着无垠牵起王后的手,和王后深情相望,他的眼里不再倒映着小女孩脏兮兮的脸,而是身分与他相称的王后。因为是无垠所爱,她也会尽全力去爱,只要他开心,谁也不能夺走他的笑容。 祝福,并不是她唯一能做的事,因为她知道保护永昼就等于保护无垠,她希望能够亲手守护这两人的幸福。 但是,心好痛。当她看见战君从不离身的水晶灵摆平躺在那只玉雕般的手掌上时,又好像更清醒了一些;醒来之后要面对的是残酷的事实,是她早就知道、也以为自己已经接受的事实。 就如同默芸所想的,永昼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她不可能看不出默芸脸上的表情转变,彷佛有许多话要脱口而出,却还是怅然地吞了回去。是吃惊,是失落,是悲痛,几种情绪交杂在一块儿,导致她一时说不出话。 终于,默芸深呼吸后开始向她叙述她想听的答案。 “上一代的王后,也就是战君的母亲,是个非常适合佩带宝石的人,任何不起眼的晶石只要戴在先后身上,就会像是价值连城的珍宝。然而其实先后最钟爱的,只有一样东西,就是先王特地为她打造的水晶灵摆,也就是现在王后手里握着的东西。” 这些都是黔柱对她讲述过的内容。对年幼的默芸而言,这些故事当中的人物都好像仙人一般的遥远,就如同皇宫里的岁月对平民百姓来说只是存在梦里的情景一样。 “先后在生下战君四年后,因病崩沮,从此便开启了黑沃国另一章的历史。痛失爱妻的王靠着宝石来缅怀已经不在的挚爱,甚至到了动摇柄本的地步,任谁也无法将王从悬崖边拉回来,最后连唯一的亲骨rou都不认得。”默芸一想到那被遗忘的孩子,便无法抑制地锥心,因为她曾经体验过那种痛,同样的情形换到无垠身上更加让她不舍。 永昼的蓝瞳失去了生气,像装饰用的琉璃珠,没有焦距,这个故事和昨天听到的有些许差异,也许默芸并不想这么快就将这个国家的伤痕摊在她面前,所以有所保留。但事实上,昨天默芸所讲的是民间的故事,现在所说的,则是凌霄殿的往事,没有何者对何者错。对那些被剥削得体无完肤的老百姓而言,王的爱情能占有多大的份量?就算他们知道了,也不会在残破的家中拭泪,只因为同情丧妻的王。但历史就是如此无情的东西,王公贵族的喜怒哀乐总是被放大,巨细靡遗地记载在史书里;然而成千上万的平凡百姓,他们的泪水欢笑诞生死去只占据篇幅的角落,草草带过。 “全黑沃国的人都憎恨先王的玩物丧志,嘲讽先王坐拥江山却只知挥霍,但有一个人不能,那就是当时的太子。他奔走四处,视察民情,深入矿区,感同身受,可他从来不肯说一句批评先王的话,至少在先王驾崩之前,他一直都是一个不会反抗的王储。” 永昼了解,身为众所期待的继承人,身上所缠绕的锁链有多重;身在皇室,注定要习惯巴结暗喻告密谗言。有时候她认为对大臣和皇亲国戚而言,宓姬只不过是个有影响力的传声筒而已,各怀鬼胎的人都找上她,用裹了蜜的嘴说画好话,但目的只不过是希望她能为他们在王的面前多美言几句,缩短他们的官仕之路。美其名为王储,她又能做什么呢?掌权的人不是她,况且她并不想为了别人的野心而做出违背良心的事。 但最痛苦的,无非是有人向她“密告”王的恶行,若是卸下宫里的身分与头衔,她和父王就只是父女,可有女儿能够平心静气地和外人讨论父亲的不是?甚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