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那时烟花世佳人 (第1/4页)
十、乱世佳人 黄裳曾经看过一本美国小说叫做《飘》,后来改编成电影,中国人译作《乱世佳人》,她觉得两个名字都好,都说的是她母亲。 赵依凡就是一个到处飘着、永远飘着的乱世佳人,因为美丽,而不安定。 可是这一年,她的爱飘落在新加坡战火中,她自己,倒反而安定了,飘不起来了。像一只风筝,被扯断了线收藏起来,却从此失去了灵动鲜活。 她迅速地衰老下去,那明朗朗的晴空皓月的脸如今布满了云丝般的皱纹,而且永远带着风雨将至的忧戚,使天色显得晦暗。 她不再热衷于打扮,难得换一套衣裳,有时做事做到一半会忽然停下来发愣,说过的话转身就忘,过分地沉静,过分地宽容,逆来顺受。 有一个下午家秀去电台上班,黄裳拉崔妈出去买点东西,回来的时候,正看到英国女仆在指责依凡不该打翻了调料瓶,依凡好脾气地微笑地听着,脸上带着一种思索的神情,那英妇轻蔑地骂:“stupidswine!”(蠢猪)。 黄裳大怒,跨步上前扬手便打了那英妇一记耳光。那女人捂住脸大哭起来,扑上来要同黄裳拼命,被崔妈死活拉扯住了,黄裳犹自浑身发抖,脸上滔滔地流下泪来,一半因为愤怒,一半因为激动——这是她第一次动手打人。她心痛地看着母亲,不明白一朵盛开的玫瑰怎么可以忽然就变成了干花标本。 晚上家秀回来,那英仆妇拉着女儿哭哭啼啼地向她诉苦,家秀一言不发,径自取出钱来多给两个月薪水打发了她,事后一句也没有提起。 那以后依凡开始酗酒。 醉的时候,她会很多话,爱笑,爱唱歌,恢复几分往日的艳光,就像俗称“玫瑰烧”的那种酒,死去的花浸在酒中的时候,所有的花瓣会重新活一次,开放得格外鲜艳。 然而那毕竟是短暂的,第二天酒醒的时候,你会发现她比前一日更加苍老——以看得见的速度苍老下去,好像同时间赛着跑似的。 她很喜欢外出,可是走着走着就忘了自己在什么地方,要打电话回来让司机去接。但也有的时候,她会连家里的电话号码也忘记,那就只有家秀和黄裳满世界地去找。 一次黄裳在附近小公园找到她,她正穿着单薄的衣裳坐在冷杉下吹口琴,一段很奇怪的曲子,听不出是喜欢还是悲伤,看到黄裳,迟钝地抬起头,恍惚地微笑:“他教我的。我总也学不会,只会这一段。” 她把自己译的歌词背诵给黄裳听: “你是七层宝塔,我是塔檐的风铃; 你是无边白雪,我是雪上的鸿爪; 你是奔腾的海狼,我是岸边的礁石,为你守候终生…” 黄裳心里悲哀到极点,几乎站立不住,可是同时她也感到一种深深的震撼。 关于战争,她照旧是不甚了了,她只是一星半爪地知道,母亲的恋人,是一个勇敢热情的英国籍男子,他痛恨战争,却偏偏像飞蛾扑火那样,哪里战火纷飞,哪里便是他的方向。他立誓要用自己的摄影来记录历史,结果却记下了死亡。 甚至没来得及给爱人留下一句话。 赵依凡的世界,那么突然地就被炮弹炸碎了,没有一声招呼,轰隆一声,便整个坍塌下来。 她曾为一场错误的婚姻浪费了大半个青春,难得在青春将逝的尾声遇到了真爱,可是她没来得及好好品尝爱的滋味,便已失去了爱;她也没来得及多看几眼他英俊的脸,便永远地失去了他。 新加坡于她而言,从此成为死亡的代名词,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在她心中是一座巨大的荒坟。 她的心里,也立起了一座坟,荒凉而沉寂,永祭她的真爱。 她的生命中,从此只剩下无尽的冷。 冷如死亡。 暮色四合,像一袭薄而透的丝袍笼罩了这对伤心的母女。在那个深冬的黄昏,黄裳站在冷杉下,第一次,深深体味到死亡与爱情的距离。 爱情因死亡而结束,却也因死亡而永恒。 是死亡给了爱情更为深沉更为悲壮的美。 于是,死亡,等于爱情。 依凡回来的第二个月,黄帝由黄坤陪着来家秀处看望了一次。 家秀和黄裳那日恰好都在家,陪着依凡弹钢琴唱歌消遣。依凡这阵子记忆力越来越坏,可是弹琴的技艺倒是不减,那曲子就像长在手指头上似的,会自个儿打琴键上流出来。 黄帝进门的时候,听到母亲和姑姑的歌声,不禁一阵恍惚,仿佛又回到小时候,母亲出国第一次回来,一家人第一次在上海团聚。母亲从国外带来好多新奇的玩艺儿,上发条的小汽车,大堆包装美丽的糖果,还有就是这些好听的外国歌曲了。 家里常常请客,好多漂亮的太太小姐坐在客厅里摇着扇子聊天。他们家并不乏交际聚会,但少有这样高贵的女客,而且更少可以允许他们姐弟在旁的场合。那时每到聚会的高潮,mama和姑姑就会合唱一两首外国歌曲,他和jiejie快乐极了,把手掌拍得通红,笑得倒在地毯上滚来滚去。 那真是他记忆中最快乐的岁月,都还好像是昨天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