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组织部长2_第二十一章神秘举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神秘举报 (第1/3页)

    第二十一章 神秘举报

    离民族风情节越来越近,准备工作千头万绪,暴露出来的矛盾很多,最为严重是白云的接待能力严重不足。组委会把所有的宾馆、招待所全部统筹掌握,统计下来的结果,只能满足目前报名的旅游团体,单位邀请和散客渠道到来的客人,根本就没有地方住。韩江林和组委会成员不得不进驻白云宾馆,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点地工作,尽最大可能解决暴露的矛盾。

    南江的接待能力更差,全部旅店只有五百张床位,以省内报名组团到南江旅游的人数五千统计,只能满足其中的十分之一,白云的游客有很大部分在参加了主会场的活动以后,会慕名转向民族风情更为浓郁的南江,如果不解决接待问题,许多游客不得不露宿街头,夜晚的南江将会一片混乱,白云和南江将因为这种混乱砸掉而自己的牌子。

    韩江林关在房里,为南江设计了一套解决游客过夜的方案: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接待设施,满足中老年游客;二是利用南江周围的农家,开办乡村旅馆和农家乐,接待城市游客;三是在南江河边的草坪上,举办篝火晚会和古老的行歌坐月、摇马郎活动,找几个乡村歌师,通宵达旦地吟唱,吸引外地的年轻人参加,并把周边村寨的木船集中起来,开办渔舟旅馆,接纳具有浪漫情愫的年轻情侣。

    韩江林把方案拿到组委会讨论,大家纷纷拍案叫绝。

    黄宇说:"参加篝火晚会住渔舟旅馆,这个美好的享受足以让客人回忆一辈子。"

    韩江林说:"旅游的目的不仅是要游客仅存回忆,而是要让他们流连忘返,带来更多客人。"

    苟政达问:"南江的问题解决了,白云的接待问题还是肠梗阻,怎么解决?"

    黄宇说:"借用这套现成的方案呗。"

    苟政达说:"江林心系南江,这是只适合于南江的不可复制的方案。"

    "为什么?"

    "白云离周边的村子远,客人住村子不如开一个多小时的车到东江,或上南原住宾馆。"

    欧成钧在门口朝韩江林招了招手。韩江林见状走出小会议室。欧成钧说:"屠书记在房间里等你。"

    在屠晋平的套房里,屠晋平拿着《南原日报》气呼呼地坐在沙发上,见到韩江林进来,把报纸摊开,拍着茶几说:"你看看,搞的什么名堂?!"

    韩江林拿起报纸看了看:"有什么问题吗?"

    屠晋平取过茶几上的遵义牌香烟,抽出一支丢给韩江林,自己点上一支,吸了一口:"字面上倒没有什么错误,你没发现我们的这些责任人太老了吗?一个个都是老朽,走到台前和人家谈生意,怎么谈?项目洽谈成功,他们又退休了,客商找谁联系?"

    韩江林恍然大悟,说:"这也没有办法,他们是单位的法人代表,不署他们责任人的名,该署谁呢?"

    "我要和你说的正是这个事,从这件事情上来看,我们的机构改革应当早一步进行,而不是晚一步,现在唯一补救的办法就是,在省日报社刊登招商广告时,责任人一栏要全部换。"

    "替换的责任人不是单位负责人,对单位的事情做不了主,怎么和客商谈生意?"

    "我看暂时能不能这样,负责人一栏里,把有能力接替局长的年轻副局长,做为责任人出现,单位没有接替人选的局,把老局长和办公室主任并列为负责人。"

    韩江林说:"人们对人事问题极为敏感,这样一来,极有可能造成某种不必要的混乱。"

    "乱一点没关系,乱一点可以考验干部,可以检验人心向背。"屠晋平说着,拿起笔在报纸上改了起来。两人共同敲定了经济部门有可能接任局长的人选。

    处理完这件事,屠晋平要去市里开会,韩江林送屠晋平上车后,吹着口哨走进白云宾馆前楼。杨老六从里面出来,看见韩江林热情地叫"部长",说:"为了迎接民族风情节,提升我们县的形象,我们公司贷款400万,先期购进四十辆捷达王,第一批十辆刚刚接回来,从明天开始投入试运营,今天先请韩部长试车,看看感觉怎么样。"

    这事经过诸多波折,竟然被杨老六办成,韩江林不得不佩服小伙子的神通。他做为组委会的副主任,对白云即将上演的新鲜事物不能不表示支持,豪爽地说:"好啊,车到哪里?"

    杨老六朝院子里一指:"停在那边的不是?"

    韩江林走到院子一角,和随同出来的人一起,围着车品头论足。杨老六请韩江林上车,亲自驾车绕县城一圈。坐轿车与坐三轮车的感觉自然是天壤之别。韩江林问:"出租车你们怎么收费?"杨老六说:"本着服务白云民众的目的,我们每位乘客收取两元钱。"

    韩江林吃了一惊:"每位只收两元,油费都不够,倒贴钱怎么维持正常的经营?"

    "这正是做生意的诀窍,"杨老六呵呵一笑,"引进轿车时不是老有人在说公平竞争吗?和三轮车同价,就是要展开公平竞争,让三轮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