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就这样走向成干部家庭 (第3/5页)
都站起来,笑容可掬地看着刘书记,举杯敬酒。 雪梅和刘书记在集体谈话、三八妇女节联欢会、公招女干部座谈会上有过多面之交,后来参加市里各种会议聆听过刘书记讲话,刘书记到运阳县视察,雪梅还接待过。因此,在酒桌上,没谁比雪梅和刘书记更熟的了。刘书记进门一眼就看到雪梅,直冲着她就走过来,正好站在她的身边敬酒,雪梅近水楼台先和刘书记碰杯。刘书记喝完一杯酒没走,眼睛盯着雪梅的酒杯说“小丁的酒杯没干。” 大家的目光一下集中到雪梅身上。本来她就是桌上的亮点,刘书记一点名,不知道雪梅何许人也的人心里似乎明白了,这个青年女子来头不小啊!雪梅站着端起酒杯喝干。刘书记看着市长问“小丁带上来的意见鲜活不鲜活?” 市长说“非常鲜活,非常中肯,非常有道理。” 刘书记说“就是要多听基层同志的声音。来,小丁,我单独敬你一杯,祝贺你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同时感谢你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支持。”说完用酒杯碰雪梅的酒杯,一饮而尽。 雪梅看出来了,刚才刘书记敬大家酒时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动作,其实杯子里的酒没少,这一次单独敬她酒时才是真喝,她没有理由不喝。 刘书记笑着看雪梅喝完酒,伸出手去给雪梅握了一下,然后举起双手抱在头顶,与大家告别。 宴会快结束时,一个衣冠楚楚秘书模样的年轻人轻手轻脚地走进宴会厅,像一个影子飘到雪梅身旁,神秘兮兮地用手罩在自己的嘴上对着雪梅耳语。雪梅听了频频点头,随后跟着影子样的秘书出门。秘书把她带到另一座楼的二楼,敲门。门掩着,留着一条缝。但没听到应声,秘书还是在敲门。里面传出哗地一阵冲水声后,才听到请进的话。秘书闪到一边,雪梅走进去。原来这是刘书记的宿舍。雪梅是第一次踏进刘书记的宿舍。 “坐吧,”刘万里对拘谨站在门里的雪梅说,自己先坐到对门的沙发上,与雪梅坐的沙发成九十度。 “刘书记找我有事吗?”雪梅小心翼翼地问。 刘万里笑笑“没事就不能找你坐坐?来,吃点水果。”拿起面前茶几上的荔枝剥起来。 雪梅拈过一颗剥了,鲜嫩香甜的荔枝让酒后的雪梅神清气爽。 “小丁啊,在县里工作怎么样啊?”刘万里边吃边问。 雪梅停下剥荔枝,抽出面巾纸擦了一下嘴和手,回答说“还行,累点苦点,我觉得都是财富。” “好。有这个态度就好。年轻人多吃点苦对将来成长有好处。运阳县在全市比较落后,工作不好干。你还有什么要求啊?”刘万里也停止吃荔枝,把擦干的双手叉在肚子上,靠在沙发里关切地看着雪梅。 雪梅对刘万里的暗示应该有捕捉机遇的敏感,但她以为,在刘书记面前,不好向组织提什么要求的,年纪轻轻的,能有什么要求?她十分率真而委屈地说“我一直想入党。” 刘万里哈哈大笑“你留在党外比在党内更有发展。” 一直回避刘万里目光的雪梅直直地看着刘万里,她脑子一时转不过这个弯来。看来,刘书记对自己的前途有安排,雪梅理当感谢。她说“谢谢刘书记的栽培。其实我什么都不懂。” “政治是一个人的内在需求,慢慢就悟出来了。组织上把你留在党外,更能发挥你的作用。也就是说,对你的个人前途更有利。这不,代表全市七百多万人民参政议政了嘛。” “我知道这都是刘书记关怀的结果。怎么感谢你呢,刘书记?” 刘万里挥起一只手说“谢什么。我从你身上看到前年我市公开招考女领导干部的丰硕成果,事实证明,不管什么人在背后说三道四,不管你们三十人中间有什么风言风语,我始终坚信,你们是值得造就的一批女干部,是有着光明前途的。你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工作取得那么多的成绩,我非常高兴。” 雪梅不知道再说什么了,总不能老是感谢感谢吧。但刘书记说的话像县在空中的吊环,没有撮着,别人根本抓不到手,更别说在上面玩出花样了。雪梅想,大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级领导一级水平吧。不过,雪梅隐隐意识到,刘书记如此持续不断地关心自己的成长,似乎并不是出于个人感情,而是对他决策的维持,是对运河市事业的坚定信心。她感激地看着刘书记,没说什么。 刘万里继续说“小丁呀,组织上对你寄予厚望,你可不能辜负组织上的培养啊。” 雪梅挺直腰杆说“刘书记放心吧,我一定不辜负刘书记的栽培。”雪梅能表达的就只能是这句话。 刘万里突然问“小丁有男朋友了吗?记得你妈说你前年还没谈朋友,有这事?” 雪梅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低下头“是的。” 刘万里说“哎,领导干部也是人,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呀。现在地位高了,身份贵了,眼界阔了,但个人的事情不能太理想化,更不能只顾工作,忘了恋爱。现在有钱的成功人士很多啊。” 雪梅突然意识到什么,是不是刘书记知道她曾和任光达有过一段恋情?但刘书记不挑明说,她打死也不承认,更不愿去揭开那个伤疤。她说“暂时没考虑个人问题。” 刘万里站起来送客,伸出手去“什么时候结婚别忘了给我喜糖吃呀!” 雪梅开句玩笑“那时刘书记就当省长了。” 刘万里开心大笑“不管到哪你都要送喜糖给我,不然我知道会不高兴的。” 雪梅轻松愉快地答应。 天道可悟,官道不可悟。运河市谁都没想到,时隔半月,省委组织部到运河市来考察干部,定向测评,居然没有丁雪荣,而赫然出现在副厅级干部考察名单里的居然有丁雪梅。 全市一片哗然。是不是一字之差搞错了?不可能。提拔一个干部比枪毙一个犯人的程序还复杂,不验明正身根本不可能,张冠李戴的可能性极小极小。否则,一向以严谨细密著称的组织部那些伯乐们就真是吃干饭的了。排除阴差阳错的误会,那么就只有偶然和必然了。后来人们才知道,丁雪梅入选副厅领导干部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是赶上人大换届,要配备年轻女干部,而且必须是党外人士的副县级以上的年轻女干部。排来排去,运河市只丁雪梅一人。你说这里是偶然还是必然?这是哲学家能解释得通的吗?现实有它的逻辑,是永远无法套用哲学规律的。 上面说过,现在看来,雪梅天生就是当官的料,并不是说她如何精通官道,恰恰相反,她几乎对官道没有研究,但她可以平步青云。怎么解释呢,只能说她的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