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有了归宿不等于有了靠山 (第2/6页)
雪梅相信小胡的忠诚,量他也不敢对自己隐瞒不报,但问题出在哪里?雪梅突然对小胡瞪大眼睛说“去,把管主任给我喊来。” 小胡得令转头就跑。 雪梅随着又喊“回来!不要去喊了。事情已经过去了,就当我什么都没说,听到没有?” 既然是政府办通知的,那么一定是管主任安排的。自从雪梅到运阳县来报到以后,还没看到管主任给她汇报工作,尽管她知道管主任是专为王启明服务的,除领导整个办公室工作以外,一直侍奉在王启明左右,寸步不离的。但是,雪梅以为,几个月下来,管主任一个照面都没打过,是什么原因。是自己没给管主任机会,还是管主任在有意回避自己?如果是后者,那管主任的态度就代表是王启明的态度,即使不完全代表王启明的态度,也起码说明管主任是个政治嗅觉十分灵敏的人,在王启明与各个副县长之间,一有风吹草动,他都会春江水暖鸭先知,变色龙般地疏远某位副县长。这种小人待人处事的态度,雪梅实在厌恶,但没办法,官场无时无刻不会体会到小人当道的咬牙切齿。与其打草惊蛇,不如置之不理。雪梅初步尝到没有靠山的寂寞无聊和痛苦。 雪梅深深感到,自己坚持真理,在王启明嘴里变成了不讲政治;自己关注民生,在王启明嘴里变成了不执行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三番五次地吃王启明的批评,嘴里拖荤拉腥地批评人,怎么只顾自己痛快,而不顾对方感受呢?雪梅突然想明白了。劈头盖脸的批评是一种征服。服从征服,害怕征服,你就自然归顺他了。官场中一个个集团不仅是以利益为纽带纠结在一起的,而且还是因征服和害怕征服才纠结到一起。正像森林中那些母猴听信猴王糟蹋而百依百顺不离不弃一样,在征服中获得保护,在归顺中获得生存。深谙生存之道的管主任自然不会对单纯的雪梅表现出什么明显的倾向了。 中午,雪梅到食堂里吃饭。食堂里只雪梅一个人在吃饭,冷冷清清的。雪梅清楚,别的县领导都有应酬接待,用不着到食堂里吃饭。一连好多天都是这样。雪梅奇怪,自己既没应酬,也没接待,像个钟摆似的按时上下班,吃饭时吃饭,上班时上班,别人应酬也没有喊上自己。雪梅虽然刚进入官场,但也已经隐约感觉到,没有应酬接待,自己无所谓,可在别人看来,特别是食堂里的厨师和服务员们看来,这是她没本事。哪有当领导的,整天吃食堂的。据说日本女人说,回家吃饭的男人是没本事的男人。在中国,实际形成一种心理,不请人吃饭或没有人请吃饭,同样是没本事的人。从服务员和厨师窃窃私语中,雪梅已经听出他们的微词。一个大胆的女服务员居然凑近雪梅的饭桌说“丁县长,你要是不来吃饭,县政府这个食堂就要关门了。”雪梅看那个服务员一眼,并不漂亮,却涂脂抹粉打扮得很妖艳,雪梅有点讨厌问“你们是想关门呀,还是想不让我来吃饭呀?”那个服务员说“哟,哪敢不让你来吃饭呀,要是关门了,咱们这些人可都去喝西北风喽。”雪梅碗里还有半碗饭就放下筷子,回宿舍去了。 下午还没下班,雪梅就急切地打任光达手机“在哪里请王启明的?怎么去的?” “放在运河之舟上,下班我在你们楼下等,你和王启明都坐我的车走吧。”看样子任光达早已与王启明约好了。 雪梅对运河之舟没有概念,但王启明和任光达肯定常去。好不容易等到下班,雪梅提包下楼。小谢把车开上门厅,等着雪梅上车。雪梅弯腰从车窗告诉小谢“今晚有个应酬,不用车。”小谢把车开走了。雪梅在黄昏里一眼就看见任光达那辆停在国旗下的宝马,但就是不动。雪梅主动走过去,任光达一直坐在车里看着雪梅。雪梅坐上车的前排,任光达才解释说“下班高峰,好多领导我都认识,没敢开过去。” 天渐渐黑了,王启明办公室的灯光越来越亮。任光达盯着王启明的窗口在看,当看到那个窗口一黑,他就把车子徐徐开上了楼下门厅。 雪梅感受到任光达的细心。 王启明下楼来了,同时下楼的还有管主任。开始管主任走在王启明身后,快到门厅里,管主任突然窜到王启明面前,一个箭步冲上来,像宾馆的门童伸手给王启明打开车门。王启明上了车,管主任跟手关上车门。一整套动作,管主任做得非常熟稔。 坐在前排的雪梅鼻子里哼了一声,但没有引起车上两个男人的任何注意。坐在后排的王启明一声没吭,仿佛车前没人似的。任光达专心致志开车,车上没人说话。雪梅非常憋闷,摁下车窗透透气。伸手想打开音响,让任光达轻轻地拂回去了。 车子开进运河边上的一个停车场,下车步行到了运河岸边。不远处河里有一条花舫,五彩缤纷的霓虹灯装饰出雕梁画栋,花舫顶上亮着几个字“运河之舟”一条窄窄的跳板通向花舫。王启明走前,雪梅在中,任光达殿后。上了花舫,雪梅才发现船上和地上差不多,稳稳当当的。到这里来的食客不少,船舷上来来去去的都是人,包厢里更是热热闹闹的。任光达订的包厢在花舫顶部,非常安静,而且可以看到运阳县城的夜景。雪梅第一次来,好奇了一会,一进包厢,马上就收了心。 三个人,一个中心,就是以王启明为中心。王启明说喝什么酒,就喝什么酒。王启明说吃什么菜,就吃什么菜。任光达对王启明的菜谱比较了解,点了几个不值钱的素菜,都是王启明最爱吃的土菜。但任光达过意不去,到这地方就吃那几个钱,表达不了任光达的心意。到这里来不仅要吃特色,更要吃身份。任光达自作主张,点了一个大份盱眙十三香龙虾,一人一份深海三头鲍,一人一只大闸蟹,一人一盅鱼翅羹,一人一条河豚。“喝什么酒?”任光达看着王启明问。埋头发信息的王启明说了声,随便。任光达会意,叫服务小姐,拿两瓶五十三度茅台,发现假的一分钱不给啊。雪梅这一算,三人一顿吃下来,没三千块钱怕是打不住。钱花了,只要王启明高兴了。 酒菜上来。王启明依然心不在焉,端起酒杯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