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鹦鹉的森林_鹤之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鹤之家 (第2/3页)

不过是麦饭上抹了点盐的饭团,可是往蓝色的盘子上一放,立刻就变得雪白,看上去芳香可口了。媳妇兴高采烈地把它用餐盘端了过去。

    起先,长吉瞥见蓝色的盘子,还皱了皱眉头,可是一看到盘子上盛着的饭团,就忍不住“咕嘟”咽了一口唾沫,把手伸了过去。只吃了一口,长吉就叫道:

    “好吃!”

    还是头一次觉得麦饭团这么好吃!麦饭的的甜味和盐的味道,真是妙不可言。越嚼越香。

    打那以后,两个人每天都用蓝色的盘子吃饭了。不管是什么样的食物,只要一盛到这个盘子里,就觉得好吃了。因为是贫穷的猎人,所以白天的那顿饭,有时不过就是蒸白薯。但两个人从来没有觉得不满足过。

    就这样,自打用上这个蓝色的盘子以后,长吉胖了起来。腿也更有劲儿了,跑起路来,比以前不知道要快上多少了。不用休息,一口气就能爬到山峰的林子上。枪法也更准了,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神枪手。一旦被长吉瞄准上了,绝对逃不了。长吉的猎物多了起来。盖了大房子,还建起了仓库。后来,长吉家竟一连生下了八个儿子。

    “哎呀,没有想到,这竟是一个幸运的盘子啊!”长吉对媳妇低声嘀咕道。

    八个儿子,眼看着长大成人了。

    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

    接下来,当儿子们也都各自娶了媳妇、还生下了好几个孙子的时候,长吉因为不大一点的小病,突然死掉了。

    2

    好了,就从那个时候起,怪事发生了。

    长吉死的那天,那个蓝色的盘子的正当中,突然浮现出一只鹤的图案。那是一只丹顶鹤。张着美丽的大翅膀,向着东方,悠然自得地飞去的样子。向着东方——是的,长吉媳妇的确是看出来了。尽管盘子放的位置不同,鹤飞翔的方向也就不同,可是鹤头顶上的那个鲜红色的冠,却像被旭日映红了似的。从前,长吉就说过,他在山峰的林子里打下来的那只丹顶鹤,就是正向着旭日飞去的。现在已经成为了老奶奶的长吉的媳妇,每天就这样一个人瞅着那只鹤的图案,过着日子。渐渐地,她就把它当成自己的丈夫长吉了。因为那只鹤的图,是长吉死后,简直就像是剪影画一样浮上来的。

    (是的,这就是他的灵魂呀!)

    老奶奶这样一想,就想到:这盘子果然不是一个普通的盘子!她想把这事马上就讲给儿子们听,可又突然想到:

    (如果对家里人说起这事,那就不得不把从前长吉杀过丹顶鹤的事抖出来了!)

    就把话头打住了。

    老奶奶回忆起自己嫁到长吉家的那个晚上,长吉毫不隐瞒地告诉了她那个秘密,又一遍又一遍地叮嘱她道:“对谁也不要说啊!”是呀,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啊!蓦地,老奶奶的心里一下子涌起一股异样的甜蜜,她瞅着那个盘子,越发亲切了。

    这一带,已经有好几十年没有见过丹顶鹤的身影了。也许从前长吉打下来的那只丹顶鹤,是残存下来的最后一只丹顶鹤吧?也许是那只鹤把长吉的灵魂变成了一只鹤,嵌进了盘子里,代替了自己的生命。

    老奶奶对着盘子里的鹤,轻轻地呼唤道:

    “他爹哟——”

    从那以后,为了不让别人察觉这件事情,她就一个人把厨房的活儿都揽了下来。特别是用那个大盘子盛菜,那必定是老奶奶的任务。一盛上食物,盘子上的鹤就被彻底地掩盖掉了。吃完饭,老奶奶又会先把那个大盘子洗干净,收到壁橱里。

    不久之后,老奶奶的三个儿子就上了战场。

    出发的时候,他们一个个意气风发,因为是猎人的儿子,不用说,个个都是神枪手,而且又有胆量、身体又好,一定能立下战功。

    然而,去了遥远的外国的儿子们,到了第二年,突然就杳无音信了。三个人一起没了音信。

    “出了什么事呢?”

    时不时地,年迈的母亲和三个儿媳妇就会不安地唠叨一阵子。到最后,她们便索性默认了:没有音信,就是最好的音信。

    这样有一天,老奶奶无意中把那个盘子取了出来。只瞥了一眼,她就吃惊得喘不过气了。

    盘子里鹤的图案,一下子增多了。一共有四只鹤了。就在长吉那只鹤的后面,紧跟着三只排成了一列飞翔着的鹤。

    老奶奶抱着盘子,跌坐到了厨房的地上,突然发出了笛子一样的尖叫声。接着,就一个接一个地叫起了儿子的名字,号淘大哭起来。其他的儿子儿媳妇、还有孙子们连忙跑了过来,问她发生了什么事。老奶奶指着盘子上的一只只的鹤,一遍又一遍地说:

    “他们全死了、他们全死了。”

    家里人还以为老奶奶的心情突然不好了。

    随后不久,三个儿子战死的消息就送到了家里。

    即便是这样,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发现了盘子的秘密,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不过,这个大家族里终于有一个孩子,察觉到了鹤的图案。

    是曾孙女春子。春子从小的时候起,就受到了曾祖母的疼爱,老奶奶洗盘子的时候,总是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