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第2/3页)
僧尼隶户耕种之外,其余尽数入公。 从今以后,所有还俗僧人一律与普通百姓一样按朝廷定额纳税服役。 慧忍和几位师兄随师父被官府驱出寺院后,却始终居无定所,先后在三皇峰两三处山洞中继续护法修行。 上山时带的粮食毕竟有限,山下官府又搜寻得紧,众僧也不敢轻易下山化斋,百姓也不敢主动上山来施舍周济。几位大师兄在师父的劝说下,迫于生计不得不暂时下山,为人护镖看院、另谋生路去了。 到了秋末,山上除了大禅师和慧忍师徒二人,加上自小无家可归的小师弟慧悟、慧定二人死活不肯下山,师徒四人便相依为命,在山间开了一小片地,种了点粮菜。平素,师徒除了依旧禅武修持和采药打樵之外,也偶尔下山为附近百姓治病送药,化些米粮度日。 在山中,师父仍旧不忘督促慧忍修习兵法武功。慧忍谨遵师命,一面修习禅武,一面研磨历朝兵书。生计虽艰难,兵法和禅武却是与日俱进。 秋去冬来,大雪骤降,冷风肆无阻挡,刺骨般酷寒逼人。无边无际的雪笼罩着山壑林丛,埋没一切路径,隔绝了人世。师父年逾古稀之人,自住进山洞后,因雨雪阴寒侵蚀,引发了痰症和诸多旧疾,每日咳嗽不已,腰腿也因伤寒而疼痛难忍。 慧忍每日为师父炮制汤药,敷贴按摩,针灸火罐,权解师父一时病痛。有时也独自踏雪下山化些粮米,设法为师父弄些热饭。 伴随师父虔诚修行、发奋禅武、清心寡欲的日子,慧忍倒也渐渐淡忘了功名之心和儿女私情。只是在偶尔夜半的梦中,公主那双巧笑倩兮的眸子便会猝不及防地闯入他的心扉…师徒四人于寂寥无人的高山密林中潜行隐迹地悄悄修行,虽有诸般苦难和沉重,却也有俗人不能体味的一份宁静与希望。 冬去春来,天气终于开始转暖,山上的日子也好过了一些。然而,整整一冬缺衣少食的日子,加之岩洞潮湿,师父一天天地病势沉重起来。谷雨过后,竟开始咳血不止了。 慧忍望着师父这样子,真是心痛如绞,不禁怨恨朝廷官府逼人太甚。像师父这样慈悲宏厚、佛法大海的高僧大德,竟然被逼得无一席之遮风居处,令年迈之人受尽酷寒饥荒,竟致一病沉疴。 师父见慧忍心怀怨气,便劝诫道:“徒儿不可怨恨当今陛下。天下凡事皆有定数,佛门之祸其实是注定的劫数。当今陛下的灭佛与当年魏太武帝的灭佛,虽说都为了朝廷调兵日盛,为了俗世的王权强盛而求兵取地,但是大周国主不似当年的魏太武帝杀戮残害佛门弟子,而且还令官府对还俗僧尼编户给田,也算对断灭三宝做了一些弥补。 “凡事矫枉过正,太阴太阳。佛道过盛虽有世事艰险、众生不堪苦难之故,然而逢此动荡乱世,百姓饥寒,国力虚弱,佛门如此浮华泛盛,已是异常之兆。达摩祖师一向反对佛教浮华喧闹,故而当年才离开绮丽的南朝,一苇渡江来到我嵩山少林,整整面壁九年而终得正果。当年众人皆不明白,为何佛法大海的达摩祖师始终是独自隐修、不露法相。 “如当今佛门中人,确实有很多人是想通过入我佛门获得俗世上原本得不到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益。于是把俗世上的繁华yin丽带到佛门中来,连累我佛遭此灭顶之灾啊。”闻听师父此言,慧忍不觉羞愧脸热起来。其实,自己当初求入佛门,不也是想凭着学得的少林禅武神功,到红尘世间去获取功名荣誉,最终圆了自己儿女私情的梦想吗?师父原本就是前朝大魏国赫赫有名的百战功勋、当朝驸马、开府大将军,为了自度度人,普救众生而毅然皈依佛门,宁可放弃既得的荣华富贵、功名爵禄和娇妻美妾。大禅师所抛却的一切,恰恰正是自己苦苦寻觅和追求的终极目的!可是,师父如此殚精竭虑地造就自己,难道,这仅仅只是轮回或者巧合吗?莫非,人只有在得到所渴望的幻象之后,才有可能真正勘破幻象、才会放却执著与痴迷吗?师父预知自己西归极乐的时分到了。 他握着慧忍的手嘱托:“徒儿,为师就要走了,有一事托付与你,我才能走得踏实。”慧忍早已泣不成声:“师父请吩咐。”大禅师更紧地握着慧忍的手儿:“徒儿千万莫要忘了,重扬佛法、光大少林…”慧忍涕泪横流地跪在师父身边,握着师父瘦骨嶙峋的手说:“师父,徒儿记下了。 徒儿至死不敢忘记师父的教诲和再造之恩,也不敢忘了师父的嘱托…”这段日子,翠微宫的郑姬越发地受宠起来。 她三十岁生日那天,陛下竟破例册封她为后宫之妃,从此终于可与李妃平起平坐了。 那天,翠微宫中宴席歌舞、笙箫管弦地整整热闹了一天,又延到半夜时分才笙歌散尽、灯火阑珊。 翠微宫里是笙箫歌舞,紫云殿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