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节关于出版《革命之路》的四份 (第2/3页)
谁。" 他看不到她的脸,但他至少可以触碰它。于是他像盲人一样伸出手去,让自己的手指从她的鬓角滑落到脸颊上。 "而且即使我知道,"她说,"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帮助,因为你懂吗,我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在那扇门打开之后,耶茨无情地展开了现实生活的每一副面孔,同时告诉你:幸福之路会突然转弯,而你看到的只是绝望。推迟实现的梦想结局如何?是梦想的破灭、无可逃避的绝望与永远的孤独。 在美国文学史中,耶茨和《革命之路》或许不是最重要的,但绝对是承上启下、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笔。当年,本书一经推出就引起美国文坛的重视,与《第二十二条军规》、《爱看电影的人》一同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在2005年,它又成为《时代》周刊评选出的百部文学经典之一。 今天出版《革命之路》,不仅可以使中国的外国文学爱好者一窥美国文学中的"非主流"作品,避开目前出版界过度商业化的出版倾向,为读者奉献有价值的精神食粮。而且,也可以为外国文学研究者增加新的研究课题,为中国作家的创作提供更多可供模仿和借鉴的对象,进一步繁荣我国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事业。 **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杰 2006年5月4日 2、**版权中心并转理查德·耶茨先生的长女 亲爱的耶茨小姐: 今年是令尊——美国著名作家理查德·耶茨诞辰80周年,请接受我,一个来自遥远的中国的文学青年、alpha波oks公司的年轻编辑对他的真诚的敬意和无限的怀念,对他的作品的由衷的赞美,并了解我渴望在中国引进出版耶茨先生代表作《革命之路》的急切心情。 众所周知,理查德·耶茨先生是一位孤独的作家,在美国这个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的出版市场中,他的作品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2001年,耶茨先生去世八年后,《纽约客》才发表了他的小说《运河》(TheCanal),他的短篇小说集才在美国再版。而在遥远的中国,无数和耶茨先生有着同样激情和命运的文学青年,却还未能读到他的代表作《革命之路》。我想,这不仅是耶茨先生的遗憾,也是中国文学青年的一大损失。 革命在中国一直有非常悠久的传统。20世纪的中国,几乎就是革命的中国。40年前,也就是在《革命之路》出版5年之后,中国爆发了举世无双的"文化大革命"并影响到世界各国。虽然,当时的中国青年没有读到《革命之路》这本书,但他们那种想要摆脱庸常生活、获得崭新的生命体验的激情,却与大洋彼岸的美国青年有着相似之处。如果中国的青年读到了这本书,我想,红卫兵也许就不会走上街头去冲击政府,甚至想向世界各国输出革命,而是会将目光转向家庭,在夫妻情感、两性关系中谱写新的篇章。 耶茨先生曾说:"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我想,孤独的灵魂也只有同样孤独的心灵才能体会,才能在彼此之间产生共鸣。今天的中国,与二战后的美国一样,惊叹于成功者的经济奇迹而忽视了失败者的精神苦闷——摆脱孤独正成为新一代中国青年共同的心声。我相信,《革命之路》一定能在中国的文学青年中大受欢迎,耶茨先生也会成为他们的心灵导师。 在《革命之路》中,耶茨先生曾写道:"如果一个人想要做一件真正忠于自己内心的事情,那么往往只能一个人独自去做。"我想,这正是我此刻的心情,我会以《革命之路》中April那样的决心和勇气去完成这本书的出版工作。但是,正如您所知,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还比较多(文学青年尤其贫困),文学的市场化还不够充分,所以对于《革命之路》一书,我们目前只能支付1000美金的版税,初步预测印刷8000册左右,这一点,还希望能得到您的理解。相信该书出版后,会有更多的中国读者期待更多地了解耶茨先生的其他作品,到时,我们可以以相对较多的版税购买耶茨先生的其他作品,如长篇小说《好学校》。 根据该书的出版计划,我们还打算约请中国著名高校的英美文学专业的教师或研究生来担纲翻译,并约请资深外国文学专家对译文进行审核和校正,力争使本书的中文译本全面呈现耶茨先生的文学风貌。相信随着本书的出版,中国的学术研究机构、文学界、高校和媒体中,都会掀起一股"耶茨热",中国的读者会像您一样,由衷地说一句"写得好,耶茨先生"。我想,这是在他诞辰80周年之际,我们纪念他的最好方式。 你忠诚的 **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杰 2006年7月1日 3、尊敬的**出版社领导: 关于《革命之路》一书的出版,复审的老师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在此,我想就相关的情况进行一下补充说明。 首先,《革命之路》并不是一部鼓励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的小说,它是指小说发生的地点,革命路和北京路、东四环中路一样是个路名,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如果说有,也是这条街道的人以此纪念革命或表达革命理想的一种心态,并没有以此来丑化革命、或将革命庸俗化的险恶用心。而且,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本书对战后美国的中产阶级(也就是和资本家勾结的工人),那些衣食无忧的形形色色的不革命者或假革命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和辛辣的讽刺,并以其悲惨的结局警示他们:妥协是没有出路的,资本家的利诱也同样是建立在剥削之上。文中,作者借一个疯子之口对资本主义的欺骗性进行了愤怒的控诉: "你要搞到房子,就得找一份工作,如果你要搞到很好的房子,一个甜美的家,那你就得找一份你不喜欢的工作。嗯,这太棒了。这就是98。9%以上的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伙计我告诉你,你不需要感到抱歉。如果有人过来问你"干啥要做这份工作",那你想都不用想就可以断定,这个人肯定是刚刚从疯人院里出来,四个小时以后还得被送回去的傻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