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醉太平 (第3/16页)
汇报一次情况。他要知道中将去过哪些部队,找谁谈过话,谈些什么话…他对中将的深入程度感到吃惊。所以他想:这家伙正在熟悉一切,也许真要接替我当这个大军区司令了… 3点05分…少将参谋长仍然站在刘达面前等候。刘达在众目睽睽下仍然无动于衷。所有人都紧张万分,出了什么事?司令员怎么啦?难道他突然丧失了理智…不是没这种先例:一个高级将领骨子里已经老了,但在责任压迫下强行工作,于是上一分钟还好好的,下一分钟就突然不能动了,紧接着跟雪堆那样垮掉,垮掉的同时还压断了自己的腿骨。刘达要制造出一桩丑闻来啦。可是,没有任何人敢上前问他。他目光冰冷骇人,逼视远方。 战役演习半年前就发出预先号令,经过179天零8小时、三万四千余人的不懈准备,现在它已成熟到这个程度:就像一块万吨巨石凌空悬在山崖上,只需要两个字的震动就能将它震落:“攻击”今天凌晨4时起进入无线电静默,半小时有线电也进入静默状态,天空已为刘达的口令腾出空间。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航空兵…17个兵种全部到位,一线部队已潜入冲击前沿,炮弹上了引信填入炮膛,排以上指挥员都在看表,班长则死盯着最近那一道堑壕…此外,军区机关还组成了方面军总部,率两个集团军进行带通讯分队的图版作业。一个大兵团战役行动只要开始起步,就获得了它自身惯性,突然之间想把它刹住、那难度就如同用缰绳勒住一列火车。山下百余千方公里内,有数万人匍匐在待机地域,3点正将爆炸般跃起。刘达偏偏不下令,偏偏将他们硬捺在爆炸前那一瞬!…这非常危险,万一有哪一门火炮走火,有任何一支机枪射击了,四周部队都会以为攻击开始了,就群起而攻之,整个演习将报废,悬在空中的巨石就因为几个小石子下坠,就失去依托掉下来。战场上出现的只是乱糟糟一团狂动,你甚至看不出那是战役还是儿戏。 刘达能够将数万人控制在“引而不发跃如也”的极致中么? 天空传来一阵尖啸,十几秒钟后,对面山坡上炸起一朵蘑菇状烟云。一门大口径火炮走火了。也许是炮膛被太阳照射太久,弹丸忍无可忍。也许是炮手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下意识地将击发机一按。刘达这时才动了一下,转脸看看炮弹炸点,仍然无语。通讯联络已打破静默状态,来自下面的声音密密麻麻地传到指挥部:“212请示攻击时间…”“114紧急呼叫…”“前指问迟误原因…”副参谋长在那里一叠声下令:“待命!待命!待命!…”刘达仍然无语,死盯着前方,盯着那一片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东西。时钟嗒嗒行进,3点9分50秒…3点10分。刘达确信不会再有走火的了,战役被各级指挥员、被他牢牢控制住了。这时,他慢慢平伸出戴着白手套的右手,低吼:“开始!” 战役终于发起,它被刘达延误了整整十分钟。 中将在观礼台上,像身经百战的老红军那样,朝旁边人呵呵笑道:“还是四野的脾气呀。”他这话可以理解为赞赏。当年,以林彪为首的第四野战军百万人马,从长白山一直打到海南岛,战功布满全国,四野的将领个个傲视天下,杀伐决断不容异议。天老大,我老二。枪一响,老子今天就死在这!…当然,中将的话也可别做理解,他的蕴涵要丰富得多。 刘达不做任何解释。他径直朝将军席前排那位中将走去,中将连忙站起身,而刘达却朝中将身后的季墨阳交待:“好好照顾他,我下部队了。”说罢,掉头而去。 40 季墨阳强忍着,才没有笑出声来。敬佩不已地目送刘达远去… 季墨阳揣测:刘达刚才不是失误,而是故意冒犯天下之大忌。 刚才,当所有人都紧张万分地死盯刘达时,季墨阳却饶有兴致地观察他们,并为他们如此失态而大吃一惊。哦,这些人被一个刘达弄得多难堪啊!端坐在白台布前的将军们,个个呆若木鸡,表情yingying的,胸脯笔挺,屏息静气一言不发,竟没有一个人敢于上前质问刘达。偌大一个群体,众多九死一生的将军们,统统萎缩在小凳上,忍受隐痛般地,忍受着刘达的肆意妄为。其中有些人,资历比刘达还老,也默然无奈。他们为刘达的举动而集体羞愧起来,刘达却仍傲然伫立着。于是,他们那模样便使人认为:出错的不是刘达而正是他们。唉,面前不就是一个刘达么,就使这么多将军惶恐不安了。假如是军委领导人发火,他们又当如何呢?假如是中央总书记,或者是毛泽东从水晶棺里跳出来发火了,他们更当如何呢?…地方党政官员还以为这是演习的一部分呐,饶有兴致地观赏,后来看看不对,伸头探脑乱问。军人们一概不予回答。他们才晓得出事了,寒森森地窃议:“谁死啦?…打死几个?…”他们一方面不安着,另一方面却表现出更大的兴奋。 季墨阳心中大笑:这娄子捅得真他妈伟大。放眼全军,谁敢像刘达这样大发脾气?谁敢置身份、场合、任务于不顾,恣意张扬起自己的个性来?60多岁的人,还有如此锋芒,居然还敢有如此锋芒,了不起!他终于大怒了,在万众注目之中砸翻掉战场。他在恨谁呢?… 刘达砸场——季墨阳估计此事不会见诸于任何文字报告,它将被严格封闭起来,就像战史上许多不为人知的事物一样眠放着。同时,仿佛作为保密的补充形式,它也将水似的泄漏出去,通过无数隐秘渠道,渗入军营轶事秘闻中,近乎永远地流传不歇。它的魅力,每经过一人之口就大出一圈,被歪曲着放大着,哄军人们痛快。甚至,刘达在战争年月里任何一场战役,也不及这次影响巨大。 中将注视演习地域,稍顷,转过头来征求季墨阳意见:“还看么?” 中将原计划是看到演习结束,然后乘装甲运兵车驰过整个战场,到前沿的“铁一团”一营一连一排一班视察一下。季墨阳听见问话,立即递给他一个理由,道:“下面都是按计划进行的,没什么变化了,都可以想象得到…” “那我们就不重复了,”中将起身,看着指挥台上的军区参谋长“你去跟他说一下,我们先走一步。就说有急事。注意,别让他过来告别。我在车内等你。” 季墨阳竭力不引人注目地走过去,报告了中将的意思。之后从另一条路下山,径直奔向一辆银灰色轿车,坐进前座。中将说“开车”又拍拍身边:“坐后面来吧。”驾驶员正欲起动,听到后面一句话,手便按在电门上不动。季墨阳打开车门,和秘书换了位置,坐到中将身边。驾驶员谨慎地驾车前行,这条急造通路已被无数军车压烂了,轿车小心翼翼地绕过一个个坑洼,竭力不使车内感到震动。中将朝季墨阳使个眼神,低声道:“韩政委问我几次了,‘有什么事啊,需要什么东西啊。’我说,什么都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