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_第十三章统一之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统一之战 (第7/8页)

代、齐、楚四国,楚国是其中唯一还有强劲战斗力的大国。只要攻克楚国,几乎就可以说统一天下已成定局。

    第九节伐楚

    攻楚之战,由两个娃娃将军统领。主帅李信、副将蒙恬,都是二十出头的生猛小伙。两人各领一军,两路并进,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

    楚国方面,则由名将项燕坐镇指挥,与秦相抗。名将项燕,今人多所不知,但提到他的孙子,却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孙子,便是西楚霸王项羽!说起来,也算是造化弄人,倘项羽早生得数年,与老爷并肩沙场,以项羽的盖世勇力,秦国能否顺利灭楚,恐怕尚是未知之数。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项燕也等不及小项羽的长大。秦军当前,计将安出?项燕不愧名将,胸中早有筹谋,他自知楚军战斗力不如秦军,只有利用楚国辽阔的疆域,以纵深诱敌,拖长战线,消耗秦军,然后趁机突击,一举可胜。

    战争一开始,秦军果然高奏凯歌,李信、蒙恬两路军皆获大胜。李信再攻鄢郢,又轻易攻克,于是引兵而西,欲与蒙恬在城父会师。至此,楚军方才精锐尽出,从后追击,凡三日三夜不息,杀都尉七人,军士死者不计其数。秦军大败,只得狼狈退兵。

    遭此惨败,嬴政大怒,知是李信用兵之过。灭楚,看来非得王翦不可,于是亲自驾车,驰至频阳,见谢王翦,道:“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王翦心中气犹未消,道:“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嬴政再谢道:“已矣,将军勿复言!”嬴政把话说到这份上,让王翦已没有任何拒绝的余地。

    王翦知道,摆谱固然愉悦,但也得见好就收。想当年,战神白起便是因为拒绝出任秦军主帅,最终被赐死于杜邮。如今,难得嬴政亲自登门,又是请罪,又是道歉,给足了他面子。倘再敢抗旨不从,势必会落得与白起一般下场。王翦只能应允,道:“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嬴政一口答应,道:“为听将军计耳。”于是亲手以上将印佩于王翦,授兵六十万。

    三日之后,王翦从频阳启程,行不百里,为一彪人马拦住,高呼王翦接旨。随从皆有狐疑之色,恐有不祥,独王翦坦然自如,道“必是大喜之事。”

    果不出王翦所料,嬴政将六十万大军交给王翦,并不是真的放心,为笼络王翦,特降华阳公主,简宫中丽色百人为陪,迎王翦于途,诏遇处成婚。于是,列兵为城,中设锦幄,行夫妻合卺之礼。

    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反观嬴政,却偏偏急着要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而且婚事办得如此仓促。那华阳公主必不超过十六岁,而王翦却已是一垂垂老翁,如此婚姻,可发一叹。

    王翦得了年轻貌美的公主,成了嬴政的女婿,却并不满足。起兵出征之际,又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嬴政奇道:“将军若成功而回,寡人方与将军共富贵,何忧于贫?”

    王翦道:“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嬴政大笑,许之。

    然而,事还没算完。王翦兵马发至函谷关,又先后五次派遣使者回咸阳,每次都是同样的要求,请嬴政再赐美田宅园,多些,再多些。

    副将蒙武看不过去了。你们老王家也是秦国数一数二的显赫门第,可你王翦却如此厚颜无耻,一副贪得无厌的嘴脸,就跟八辈子没见过钱似的,至于吗?于是正色劝谏道“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道:“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蒙武这才恍然大悟。高,实在是高。贪污贪污,贪而自污也,授柄于君王,以安其心,示以自己所爱只是钱财而已,绝无它心。蒙武叹道“将军之见,果非常人所能及也。”

    第十节灭楚

    嬴政二十三年,秦国六十万大军兵发楚国。楚国大为惊恐,深知国之存亡,在此一战,于是征调全国所有兵力,前往应战。

    然而,根本就没有期待中的战争。王翦并没有按照常理分兵数处,多线进攻,而是将六十万大军聚于一处,陈兵边境,坚壁而守,日休士洗沐,椎牛设飨,亲与士卒同食,浑然不似想要灭楚,反倒更像是特地前来度假的。

    楚军饱含着保家卫国的热情,开赴前线,士气正高昂,敌既然不犯我,我何妨先犯敌!于是数度挑战。王翦任由楚军叫骂挑衅,只是岿然不动。楚军战既不能,退又不敢,只得与秦军对峙僵持。

    秦军越境作战,本应趁新来之势,发动闪电之战。然而,王翦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战也不走。六十万大军,每日得消耗多少粮草,挥霍多少辎重,花费多少金钱,王翦是沙场老将,不会不知此节。但他却依然故我,不求灭楚,只求自保。王翦到底在打什么算盘?别说楚国主帅项燕猜不透,就连秦王嬴政也犯了迷糊。莫非王翦真的老了,勇于吃饭,却怯于作战?

    嬴政心中焦急,便欲遣使前往,催促王翦出战。李斯谏道“不可。”嬴政问其故。李斯道“当年攻赵之时,王翦与李牧对峙不下,大王遣使令其出战,结果王翦大败。前事未远,不可不鉴。李信所以伐楚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急躁轻敌。楚曾与秦争霸天下,今虽衰弱,犹地尽东南,拥百万之众,远非韩魏燕赵可比。王翦此番伐楚,以臣之见,其必已有一个完整的作战方略,那就是提高战争的门槛,与楚国大打消耗战,以综合国力决一胜负。此策虽见效缓慢,却堪称万无一失。”

    嬴政道“六十万大军曝师于外,日费万金,再这么消耗下去,大秦虽强,怕也是支撑不了许久。”

    李斯道“秦虽消耗不起,楚却更消耗不起。问题不在于秦能否支撑十年八载,而是在于只要能比楚国支撑得更久即可。今楚悉全国之兵,以抗王翦,青壮劳力皆困于战场,眼看秋收在即,楚国中乏人,必引师而还,割稻积粮,以待再战。楚师既还,王翦因而击之,楚可下也。”

    嬴政于是称善。

    再说王翦,暗访军情,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按范蠡《兵法》,投石者,用石块重十二斤,立木为机发之,去三百步为胜,不及者为负,其有力者,能以手飞石,则多胜一筹。超距者,横木高七八尺,跳跃而过,以此赌胜。)王翦闻此,大喜道:“士卒可用矣。”秦军蓄势已久,见王翦如是说,于是纷纷请战。王翦笑止道“诸君勿急,且再稍待。”

    就这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