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埃兰迪尔的远航与愤怒之 (第2/4页)
但是爱尔温说:“如此一来,你我的路就永远分开了;然而不论你要冒多大的危险,我都必与你同去。”于是她从船上跳下海滩,踏著白色的泡沫朝他奔去。但是埃兰迪尔很悲伤,他害怕西方众主宰的愤怒会落在所有胆敢踏上阿门洲之人身上。他们在海岸上向三位同行的友伴挥手告别,而他们也从此再没见过踏上海岸的两人。 随后,埃兰迪尔对爱尔温说:“你在此等我;只有一个人可以把信息带去,而那是我的命运。”于是他独自向内陆走去,进入了卡拉克雅,但周遭是如此寂静,不见任何一人。一切正如多年前魔苟斯与昂哥立安闯入时一样,埃兰迪尔在一场盛大的节庆中来到,几乎所有的精灵都去了维利玛,或聚集在泰尼魁提尔山上曼威的厅堂中,只剩下少数几名留守在提理安的城墙上。 因此,有人远远就看到他走过来,并且身上散发出极大的光芒;他们立刻赶往维利玛去通报此事。然而埃兰迪尔爬上了翠绿的图纳山丘,发现空无一人,于是他走进提理安城中宽阔的街道,同样每一条街道都是空荡荡的;他的心情沈重起来,担心邪恶是否也已经侵入到“蒙福之地”了。他走在毫无人迹的提理安城里,发现沾在他衣服与鞋子上的尘埃是钻石的尘层,当他沿著白色的阶梯一路往上爬,他周身都是亮晶晶的。他大声用精灵以及人类的各种语言呼喊,却没有半个人回答他。到最后,他只好往回走,要回海边去。不过,就在他踏上通往海岸的路时,有人站在山丘上大声喊他的名字,说:“你好,埃兰迪尔,最著名的水手,在众人未查之际来到,在渴望中冲破绝望来到!你好,埃兰迪尔,身负日月上升之前的光芒!壮丽的大地儿女啊,犹如黑暗之中的明星,日落时分的宝石,光辉灿烂的黎明!” 那宏亮的声音是出自曼威的传令官伊昂威,他自维利玛赶来,召唤埃兰迪尔前去见阿尔达的主宰。于是埃兰迪尔踏入了维林诺,来到了维利玛的殿堂,从此再未涉足凡人之地。众维拉聚集商议,他们也将乌欧牟自深海中召来;埃兰迪尔站在他们的面前,传达了两支亲族的口信。他为诺多族恳求原谅,求诸神怜悯他们无法言喻的悲伤,愿诸神对人类与精灵伸出慈悲之手,在他们的需要上加以援助。他的祈求得到了应允。 精灵之间流传说,当埃兰迪尔离去找寻他的妻子爱尔温后,曼督斯开口论及他的命运;曼督斯说:“凡人活著涉足不死之地,岂还容他活著不死?”但是乌欧牟说:“他生来正为达成此事。请告诉我:埃兰迪尔究竟是人类哈多家族的图尔之子,还是精灵的芬威家族,特刚的女儿伊缀尔之子?”对此曼督斯回答说:“等同诺多之命运,他们任性刚愎踏上流亡之路,永远不得归返此地。” 当众神都说完了,曼威下了判决,他说:“在这件事上,命运的判决在我。埃兰迪尔涉险,为的是他对两支亲族的爱,因此他不当有性命之危,他妻子爱尔温也不当受惩,因她是为爱他而涉入险境;但是他们将不容再踏上彼岸,置身精灵或人类当中。我对他们的裁决如下:埃兰迪尔与爱尔温,以及他们的儿子,都个别得以自由选择他们的命运,他们选择归属哪支亲族,就在那支亲族的命运之下受裁决。” 当埃兰迪尔走了许久都不见返回,爱尔温开始孤单害怕起来;她独自沿著海岸行走,来到了澳阔隆迪附近,那里停放著许多帖勒瑞的船队。帖勒瑞精灵待她十分友善,他们听她述说多瑞亚斯与贡多林的故事,以及贝尔兰的悲伤事迹,无不充满了同情与惊奇。埃兰迪尔在天鹅港前找到了她。不过没多久,他们就一同被召唤前往维林诺;在那里,大君王向他们宣布裁决。 于是埃兰迪尔对爱尔温说:“你先选吧,如今我对世界感到十分疲倦。”因为露西安的缘故,爱尔温选择归属伊露维塔首生的儿女,受精灵命运之裁决;而埃兰迪尔因为爱她的缘故,选择了同样的命运,虽然他内心比较倾向人类与他父亲百姓的结局。随后,在维拉的吩咐下,伊昂威前往阿门洲的海岸,埃兰迪尔的三位同伴还停留在该处等候消息;伊昂威取了另一艘船,将三位水手放上那船,于是维拉用一阵大风将他们吹回东方去。维拉取了威基洛特,封它为圣,带它经过维林诺来到了世界的最边缘;威基洛特在那里穿过了“黑夜之门”被举升到天堂的海洋中。 那艘船如今真是光彩夺目,散发出阵阵波动的光焰,精纯又明亮;“航海家”埃兰迪尔坐在舵前,周身闪烁著精灵宝石的光辉,精灵宝钻就绑在他额上。他驾著那艘船远扬四处,甚至深入没有星辰的漆黑虚境中;他最常在清晨或傍晚时分为人望见,在日出或日落时闪烁于天际,那是他从世界的疆界外返回维林诺的时刻。 爱尔温没有陪伴他一同远航,因为她承受不住高空的寒冷与虚境的黑暗无路,她比较喜欢大地与吹过山丘和海洋的微风。因此,在“隔离之海”的海岸上有一座为她建造的高塔,大地上所有的海鸟随著季节在那里筑巢。据说,爱尔温学会了各样的鸟语,她自己也曾经一度化身为鸟;那些海鸟敦她飞翔的本事,她的翅膀是雪白与银灰相间。有时候,当埃兰迪尔返航接近阿尔达时,她会如同许久之前,当她从大海中被救起,化身为鸟时所做的一样,振翼飞去与他相会。那些住在“孤独岛”上目光锐利的精灵,会看见她像一只白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