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2:辛亥革命_第六章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2:辛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2:辛亥 (第9/12页)

协统成炳荣部,给他的命令是由青山渡江向刘家庙进攻。但临战之前,成炳荣不慎喝醉,喝得有点高,当时大吵大闹,非要让部队向与青山相反的方向出发。部队遵命,迷迷糊糊开始走,一直走到大半夜,成炳荣终于醒酒了,问大家:咿,你们要去哪里啊…发现走错了路,成炳荣急叫掉头,按原路返回。不想夜深人静,人心不宁,士兵们又走错了路,到得黄兴大败而归,派人四处寻找这支部队时,这支部队还在持续迷路中,所以没有按时发动攻击。

    事发后成炳荣没脸见人,声称投水自尽,脱光衣服把自己浸泡在江里。众将官俱各为他求情,说他得了精神病,最终逃过了军法制裁。

    四路大军中的第二路,是步兵第六标标统杨选青,他接到的命令是率所部乘小火轮从汉阳东北岸出发,于汉口龙王庙强行登陆。但命令的时间不对,让他出发的时候,恰好是杨标统新婚大喜的好日子,新娘子都准备好了,柔情似水,貌美如花…于是杨选青和新娘子商量过后,决定先结婚,再革命,这么个选择也没什么不对,命你可以天天革,可是婚,你总不能天天结吧?于是杨选青和妻子新婚大喜,部下士兵都跑来闹洞房。陋习啊,不叫人家新郎倌和新娘子入洞房,非让人家表演各种低级庸俗的节目,故意让新郎倌看着近在眼前美貌绝伦的新娘子流口水,馋得直哭偏就不让你碰一下,造孽啊…杨选青表演节目,都演到了机械麻木的程度,这时候几只手将他拖到一边:军法部有令,第六标标统杨选青,贻误军机,立即枪决…杨选青失笑:别再闹了,该让我进洞房了吧…吧!枪声响起,杨选青尸身载倒,新娘子发现她已经是寡妇了。

    第三路人马,是辅佐黄兴的左翼,湘军第二协统甘兴典部。这支部队打响了渡江之后的第一枪,并且在冯国璋部拒绝还击的时候,表现得顽强而勇猛。然而可恶的冯国璋部终于还是还击了,于是甘兴典部在第一时间溃散。由骑在一匹白马上的甘兴典带队,冲破黄兴督战队的阻拦,向着家乡湖南一路狂奔,等到黄兴的人找到这支部队的时候,人家都已经到家了,洗洗睡下了。

    第四路人马,是辅佐黄兴的右翼,湘军第一协协统王隆中部。在几支部队中,王隆中部是最成熟的,参加过战斗的老兵比较多,战场上不慌不乱,遇到大事撑得住。此番甘兴典部溃散,而王隆中部却没有,而是有序的撤退回到了汉阳。

    然后王隆中部继续撤退,撤退到了武昌,全军去了两湖书院读书。

    读书是好事啊,不读书,不知礼,读书破万卷…不过这时候读书,是不是有点…于是黄兴就让总参谋长李书城,去两湖书院找王隆中。

    李书城到了两湖书院,在阅览室里找到了王隆中:老王,你怎么在这里读起书来了…马上带部队返回汉口吧,冯国璋的北洋军已经上来了。

    王隆中竖起一根手指:嘘,两湖读书清静地,请勿高声乱喧哗。李书城捂住嘴巴:老王,我们革命军队,要有进无退,有死无生…别读书了,咱们回汉阳打架去,决死沙场,马革裹尸。

    王隆中翻开书页:李书城你来看这段,上面写:而生也有涯,而仗也无涯,以有涯人生,打无涯之仗,殆矣!

    李书城:殆矣…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要不我去找黎元洪大都督请示一下,先给你部发50万的犒金,只要你把部队开回到汉阳,就能够立即拿到这笔钱。

    却听扑通一声,王隆中给李书城跪下了,把李书城吓呆了:老王,你这是干什么,我们都是革命同志,你又是带兵之人…怎么冲我跪下了?

    就听王隆中小声道:李书城,我把那50万都给你,求求你别再让我上前线了好不好?

    李书城呆住了:王兄,你此言…何意?

    王隆中跪在地上,膝行两步,抱住李书城的腿:老李啊,我这话说得明白到了不能再明白,你要是不答应,那我个人再加50万,我给你一百万,你去再找个缺心眼的替你们上前线,好不好?反正我是再也不去了。

    李书城双腿被一个大男人抱住,说不出来的别扭:老王,你这样…到底是为了啥呢?

    王隆中笑:你猜。

    李书城:我猜是…不用猜了。

    不用猜,李书城也是知道这个答案的。所以他回来后,把王隆中向他下跪,求情不上战场的事情,告诉了黄兴。

    黄兴一声叹息。

    第15节需要鲜血缴学费

    汉口大溃败,让李书城悟到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完全是两码事。

    之所以书本和现实脱节,是因为书本上没有提到人性的问题,事实上所有事情都是人性的问题。你在安全的作战室里可以指挥若定,要求部队在指定时间抵达指定地点,可在现实中,有自主意志的大活人是决计不肯听你摆布的。你下令让他去前线挨子弹,他偏要进洞房让子藏书网弹飞,你有什么办法?

    更何况,武昌新成立的革命军,许多人都是因为一时冲动,参加了革命,炊事班开伙的时候,他们一个也不缺席,吃得比谁都多。临到了你让他上前线,大家就立即回家洗刷睡觉去了。

    总之,这个打仗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黄兴就因为连续的溃败,落得个常败将军的坏名声。

    事实上,以此之败,责以黄兴,是毫无道理的。总结武昌革命军溃败的因由,不外乎五条:

    一、新兵太多,老兵太少,不会开枪的人多,会开枪的人少。

    二、有军事经验的军官太少,老军官都不肯替大家干活,肯干活的,又只有书本上的经验,没有实战经验,需要太多的鲜血来缴学费。

    三、士兵们惊弓蛇影,患上了严重的恐惧症,而且传染极烈,只要发现敌人还击,就立即全线崩溃。

    四、肯上前线牺牲的,多半是不知道战争是何物的懵懂兵。战场上死得最多的,就是第一次上前线的藏书网新兵,如果他第一次上前线居然没死,那么等到第二次,你就算打死他,他也是再也不肯上前线的了。

    五、革命军的炮兵,是留日学生程潜在指挥。但是程潜发现这个挥没法子指,因为革命军这边只有山炮,北洋冯国璋那边的却是先进的管退炮,单只是说炮战,就要吃大亏。

    以上五条原因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