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更无好事来相访 (第3/3页)
那幅笔冢主人的画像也飘然进屋,自行贴在墙上不动。 进了后屋以后,小榕扶着韦势然躺在那张行军床上,从一个五斗橱子里取出一个小瓷瓶,从里面倒出一粒米粒大小的药丸,就水给韦势然服下。韦势然喉头滚动了几下,长长出了一口气,面色这才逐渐恢复红润。 韦势然转过头,对一直傻呆在旁边的罗中夏道:“你现在一定想知道,我们是什么人,他们是什么人,和笔冢关系如何吧?” 罗中夏所想被完全猜中,有些尴尬地点了点头。 韦势然道:“你可听过韦康这个人吗?” 罗中夏摇了摇头。 “此事要上溯至三国时期,当时魏国有位书法名家叫韦诞,字仲将;韦康正是韦诞的亲兄,字元将。韦康幼时蒙笔冢主人提携,入冢为吏,晓悟炼笔之法,后来加上他自己潜心钻研,终于成为了一代制笔名匠。韦康的后人承袭祖职,入世则为制笔世家,出世则为笔冢吏,借制笔的名望结交名士,世代为笔冢主人搜集可炼之笔。” “难道你们…” “不错,我们便是韦氏之族的传人。绵延至今,已经是第四十五代了。” 罗中夏看看韦势然,再看看小榕,心中咋舌不已。 “原本历代笔冢吏都出自韦家,可到了唐代,却有了变化,笔冢吏中首次出现了一个外姓——琅玡诸葛氏。从此笔冢吏一分为二,韦氏与诸葛氏互较锋锐。这种局势持续了数百年,到了北宋年间,诸葛氏中出现了一位强者,名叫诸葛高,名动一时。从他身上引发了一场诸葛氏、韦氏之间的大乱。这乱子究竟是什么,如今已经是千古之谜。只知道此事以后,笔冢主人不知所踪,笔冢也随之湮没无闻,从此无人知其所在。” “什么…笔冢在宋朝就消失了吗…我还以为这个秘密组织延续到今日呢。”罗中夏遗憾道。 “呵呵,笔冢虽没,韦氏和诸葛氏却仍旧开枝散叶,繁衍下来。那一场纷争之后,两家一直明争暗斗,一面暗中搜集散落各处的笔灵,一面设法找寻笔冢的下落,自己也炼笔,只是再炼不出如笔冢笔灵那么纯的了。” “于是你们这类人一直流传到了今日?” “与时俱进嘛,我们也得过日子。不过笔灵之秘却一直不曾外传,只有这两个家族的人才了解。倘若把这个公开,只怕会引发新的动荡。这一点两家都有默契。” “那个老李,就是诸葛一族的后人吧?” “不错,哼,他跟我斗了几十年时间,他的为人我太了解了,是个为达目的什么手段都能使出来的家伙。这一回他看到青莲再世,看来是打定主意要抢了。” 罗中夏想到老李临走前说的那句话,不禁一凛,抚胸道:“我那枝青莲,如此重要吗?” “正是,青莲再世,意义重大。”韦势然说到这里,神色却忽然一黯“老李这人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手下党羽众多,笔灵和笔冢吏想来也有了许多。而韦家除了我,便只有小榕一人一笔可以依靠。前途却是渺茫。” 小榕在一旁听了,握住韦势然的手,身子不觉朝枕边靠了靠。 “老李也是笔冢吏吗?” “无法确认,但只知道一点就够了:他的力量深不可测。” “那岂不是…”罗中夏觉得接下来的话太过怯懦,不好意思说,改口道:“他们要青莲遗笔,我会如何?” 韦势然瞥了他一眼:“我说过了,老李那人做事不择手段。你忘了那个要杀你的颖僮了吗?” 罗中夏面色大变。 “那,那我把笔还给你们,好不好?”罗中夏现在只想尽快脱离这块是非之地,做回与世无争的普通大学生。 韦势然早料到他要说这句话,只是微微摇了摇头,叹息道:“此事可没那么容易。若是能轻易把笔灵从你身上取出,那天你在店里的时候我就取了,何至于拖到现在?” 罗中夏听韦势然的口气,应该是还有办法,于是急忙问道:“那该怎么取?” “笔灵不是实体,而是寄寓在寄主魂魄之间。只要寄主人死神散,笔灵无所凭依,自然就能收回。” “…”“说得简单点,只要把你杀死,一切就解决了。” 罗中夏心神大震,不由得自嘲道:“这倒确实是个好办法。”他警惕地朝四周望去,忽而转念一想,如果韦势然现在想杀他的话,也只能束手待毙,提防不提防,倒也没什么区别。 “我又何尝想把外人卷入这场纷争。”韦势然仰起头,严肃地说道:“其实既然笔灵已经为你所继承,也是缘分。” “缘分啊…”罗中夏低头不语,反复咀嚼着这个词。 “是的,青莲笔的妙处你若体会得到,终生受用无穷。怎么样?加入我们吧。” 韦势然和小榕同时把目光投向罗中夏,屋子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不,还是算了。” 罗中夏摇了摇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