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第1/2页)
第二十八章 [内容提要]还没有得我反应过来,就已经被他拉了起来,跟着他坐到了他们那桌。几杯啤酒下肚,我才真正弄清楚,原来这个戴眼镜的男青年并非“湘乡老乡”是因为他的女朋友解清是湖南湘乡人。 现在嘛,我又回到了北京。有了钱,并且是2000元,是我在报社打工时的好几倍。我决定抖数精神去菜市场买点菜,做一顿丰盛的菜肴,让所有忧愁与苦闷见鬼去吧。我往菜市场的方向慢慢地走去。在报社搞发行时,我曾经在附近几家小餐馆吃了几顿饭,饭菜都不合我的胃口,再说我的经济状况根本不允许我长期在外面吃。于是,只好自己做了。 买完了菜,我便向“家”里慢慢地走去。路边三三两两地坐着几个北京闲人,一个大胖子北京男人,肚子挺得比孕妇还邪乎,手里架着笼子里的那只鸟,已经被他驯得开口说话了。那鸟见了我就大叫了起来:“大哥大哥,你喂我!”那副怪腔怪调,逗得我笑了起来。“我喂你谁喂我呢?”我想。“做个北京人真幸福呀,那怕做一只北京的鸟都是幸福的。” 我走在宽敞的大马路上,拣一家平时不敢进去的饭店,昂首阔步地走进去。饭店里冷冷清清,只有靠近服务台的那张桌子上坐着一男一女。他们似乎在喝酒,看要子和我一样也是外地人。我提高嗓门要了木须rou、水煮花生米、雪里红,话音刚落,靠近服务台的那张桌子过来一个戴眼镜的青年人,一把将我从椅子上拉了起来,嘴里喷着酒气说:“你是湘乡人,老乡老乡,你一个人喝酒多没意思,来来来,跟我们一桌吃,同是天涯沦落人嘛。还客气什么呀!” 还没有得我反应过来,就已经被他拉了起来,跟着他坐到了他们那桌。几杯啤酒下肚,我才真正弄清楚,原来这个戴眼镜的男青年并非“湘乡老乡”是因为他的女朋友解清是湖南湘乡人。 “我叫徐文生,成都的。这是我的女朋友解清,她和你才是真正的同乡。嘿嘿,我是湘乡未来的女婿,和你也算是半个老乡呀。”徐文生笑着对我说。 “你好,我的确是湖南湘乡的。哦,你是湘乡哪儿的?”我笑着问徐文生身边的女孩。 “哇噻,我是湘乡月山的。”女孩说。 “太巧了,我也是月山的。”我又说。既然都是湘乡月山的,家乡的话题就多了起来。我说,月山的风景优美,人杰地灵。在风景方面,有素有“湘中第一山”之称的褒忠山;在人才方面,我们月山在外经商、从政的人员很多,在福建当省长的贺国强(现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就是杰出的人才。我们聊得很开心,也聊了很多家中的人和事。聊起来才知道,这个叫解清的女孩,和我就隔一条河。我向她说起了杨小小,说起了钟离东和伍晓琴,说起了东方一笛,并说都是湘乡来的,或者是未来的湘乡媳妇。并强调以后介绍给他们相互认识。 “哇噻,老乡,不,李哥!”解清激动得端着酒杯站了起来敬我一杯。她说东方一笛她听说过,只是沒有见过面。很快,我们就像认识了多年的老朋友似的。 解清和徐文生虽然年龄比我小,但他们已经是“老北京”了。徐文生在高中毕业不久就来闯北京了。他早在高中毕业就发表了不少诗,高考落榜后,他就背着一袋子诗稿来到了北京。下面这首《我痴恋故乡的土地》就是其中的一首: 一串串成熟的葡萄 在黛绿的叶下悬挂 一只只冒尖的竹笋 在土黄的地里拔节 那三月山上含羞的布谷声中 总有一只牧歌叩响 我痴恋故乡 这片芬芳的土地 当我走进她 一支馨香湿润的小令 醉我眸子 从这首风格婉转、寓意优美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徐文生在诗歌方面的才华。然而,在北京写诗是沒法生存的。于是,徐文生就做起了枪所,靠给书商编稿子维持生计。 当枪手只是权宜之计,徐文生说:“我的最终目标是做个中国一流的诗人。我眼下惟一的目标就是赚钱、赚钱、再赚钱,等挣够了10年的房租和生活费后,我就洗手不干了,专心地写我的诗。” 当枪所这行其实非常不容易。徐文生感慨地说:“虽然有时一个月能赚到5000元,但更多的时候却找不到书稿编,几个月一分钱不赚是常见的事。书商是很少讲信誉的,书出来了拖欠稿费的事非常普遍,现在外面欠我的就有1。6万多元,我估计最终能要回来一半就不错了。”说到这里,徐文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写稿子收入还行吧,听说报刊稿费提高了。”徐文生又说:“一个月能不能赚到这个数?”徐文生伸出三个指头。我知道他说的“这个数”是指3000元。 “开什么国际玩笑,没黑沒夜地写,也沒有什么地方发表呀。中国写文章的人太多了。” “不会吧。”徐文生说:“我听说现在北京靠干这个吃饭的写手,月收入在4000到5000元,年收入超过五万元的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了。” “你说的我完全相信,但那毕竟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人,绝大多数的状况应该比我好不了多少。”我跟徐文生吐苦水,说:“你知道,一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