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1明星丑闻 (第2/9页)
也跟我们这些人一样,成天处于危险之中?现在的西山已经不是你们当初,我们还是先收拾盘子要紧。不过你放心,克孜牧的脑袋永远是你胡汉的,别人抢不了,即使别人拿了,我安冬也会替兄弟抢回来。你胡汉的大哥也是我大哥。”靠,没有什么真情表白,就一句你大哥也是我大哥这句话,就够结成生死兄弟。 “行,有冬哥你这句话,我胡汉的脑袋就是你的。”胡汉一直是个爽快人。 “滚你丫的,我要你脑袋干嘛?跟着我安冬一起做事,我就是要大家开开心心、幸幸福福的,江宏剑一个就足够了,我希望其它所有的兄弟都是安全的。”安冬。 “冬哥,对不起!”江宏剑死在自己手里,而自己现在却和江宏剑的战友兄弟在一起讨日子,胡汉有时真觉得别扭。 “不怪你,大家都是为了讨日子,再古老大…呸,大高兴的我这些干什么。”安冬一拍自己的嘴巴“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了,咱们兄弟要的是美好的未来,从现在起,进了我华安,就是华安的兄弟,都给我好好的活着。” “谢谢冬哥。”受安冬感染,胡汉也有点动情。 “日,你不是要以身相许吧,我可不敢要。”这货,哪还有刚才生死相许的兄弟感情,纯粹一调戏黄花闺女的流氓,咳…咳…又错了,是黄花大小伙,咦…也不对,人家明明是姑娘嘛。唉,只有这狐二姐自己清楚安冬调戏的是黄花大闺女还是黄花大小伙了,亦或…都不是,嘿嘿…一个小小的江汉市华安集团,一下子收购了西山省最大的煤业集团“胡氏集团”,这在白道无疑也是一声惊雷。 西山省省委省政府办公大楼内,一幢足足有近百平的省长办公室内,宽大的办公桌前坐着的半秃老头对着坐在自己对面沙发上的一个近五十岁的男子问道:“这华安集团是什么来头,能有如此大的财力收购胡氏集团?” “江省长,”靠,就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秃顶小老头,竟然是西山省的行政一把手,对面的男子恭声道:“据我们初步调查,这是苏宁省江汉市这几年新崛起的一个大型综合实业公司,主营娱乐、饮食、文化以及服务产业,很有发展势头。目前已在其邻市及当地省城开办多家实体。” 靠,惰熊这家伙一个拍马屁的招数,竟然成就了华安在西山省领导心中大型企业的形象。 “我们西山省现在也紧缺这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好多煤老板赚了点钱就全世界的置产置业,经营管理缺乏创新,听这个华安集团可是江汉市创新型明星企业。”男子一顿后接着 那是,省政法委书记亲自打电话关照的,市长亲自视察的,这样的企业还不是创新型明星企业?除非市工商局长和市企业办主任嫌头上的乌纱帽紧了,想把它扔掉,不然…呵呵,你懂的。 当然,这位汇报的也稍稍作了点修饰,华安算是个企业不错,但至于“大型”“近几年”“富有创新精神”这些还真不好,毕竟华安集团成立才两年,哪有几年之。而“大型”中,四市和半个省城只是加盟。创新精神倒是有点,袁静这小丫头一天到晚就想着如何多挣钱,也确实尝试了不少赚钱的门路,而且收获颇丰。 看官要问,华安在西山省又没官方背景,这位汇报的官员凭啥给它描金贴银呢?呵呵,有关,大大的关系,他们都罩着一个人,韩江。当然,汇报的这位就是韩江的亲哥哥,韩海。反正几句话,让自己兄弟在黑道的背景更瓷实点,得实惠的还是他们韩家。 “哦?”江省长微微一点头“要是这样的话,倒可以适当的扶持扶持,也给外面的巨商大贾们看看我们西山省招商引资的决心。” “是,是,”乖乖的,等了半天就等这句话,当然老谋深算的韩海并不会出来。作为江省长一手提拔上来的干部,他知道怎么抹,毛是顺着的。 “你那幅画摹得真不错,看样做仿的人也是个高手。”正事谈完,江省长一改话题。 “江省长,你知道我又不懂这些,就是听仿的不错,所以才买了,也就让省长您把玩把玩,聊作娱乐吧,又不是真的,又不值钱。”韩海。 当然,无论是省长大人还是韩海都知道那幅画是真的,但身在官场,就是常常要把真的成假的,把假的成真的,这样才有混下去的可能。 你韩海总不能‘省长,我送你一幅九位数的宋徽宗真迹’,而江省长则更不能‘你那九位数的真迹真不错’,九位数哟,把这两人加一起都够打靶几回了。 你明白,我明白,大家明白,至于谁不明白,呵呵,那就只能放在咱们这个明白圈子之外,这就是官场。 而对于在官场中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这两位资深官虫,显然比一般的官爷更明白。不知在哪看过一句话,能混到厅级干部的都是官场中的人精,这两位一位省级,一位即将副省级,可以是官场人精中的极品。 蚂蚁啃了大象,一个市级的小集团,仅靠着几个加盟的伙伴就把整个生意做到了全国独一无二的煤都,不可谓不是奇迹。但历朝历代都有一个法“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如何守住、甚至发展这是华安面临的重大问题,可还没来得及整出一个头绪,比这更重大的问题来了。 由于胡氏集团经历了前期韩江的打压,近期克孜牧的杀伐,早已凌乱不堪,一些见风使舵的管理者甚至趁着胡氏兄弟死的死、逃的逃,直接脱离发胡氏。而一些边缘产业由于受挤压后生意难做,把本来偷偷运营的毒品生意大张旗鼓的做了起来,再加上克孜牧这家伙功利心切,毒品生意是越做越大。 西山省是个不缺钱的地,整个华夏国政治中心是京市,经济中心是沪市,但产业收入却以温岭省和西山省最高。温岭人随着改革的春风,抓住了挖第一桶金的机会,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企业,据报道,在一个不足两万人的乡镇,光乡镇企业就达到一万五千多家,多数人家有两个或两个以后的实体。而西山省则以得天独厚的煤资源傲视全国,随便哪个小山村,哪怕再落后,只要铁锹挖挖,炸药刨刨就能找到黑金,当然也就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