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请君入瓮5 (第1/2页)
第三十三章 请君入瓮(5) 根本没有人叫朱植起来吃饭,叫醒他的人是自己从辽东一直带来的侍卫。侍卫小声道:“外面有个人拿出锦衣卫的令牌,声言非见钦差不可。” 朱植迷糊着说:“解大人呢?叫他来应付即可。” 侍卫一脸为难道:“殿下,解大人他有事着急出去了,所以…”锦衣卫,又是锦衣卫,朱植知道这个衙门可不是什么善茬,没办法,他只得穿起衣服。 偏堂中坐着一名打扮朴实的汉子,身上土布衣服,洗得倒还整洁,只见他白白胖胖,相貌甚是平凡。朱植怎么看也和心目中穿着风衣戴墨镜的酷酷形象有着天渊之别。 见穿着亲王便服的朱植走进房门,白胖汉子连忙起身跪倒道:“属下,锦衣卫百户董斌参见辽王殿下千岁千千岁。” 朱植一撩袍子,坐在黄花梨的椅子上,道:“董百户,起来吧。”心里却想,乖乖,多牛的锦衣卫啊,一个小小的百户就敢直接求见钦差亲王。朱植压制着心中的不快,笑嘻嘻的吩咐下人送上茶水。 董斌坐下道:“十分抱歉百忙中打搅殿下,只是有些密奏要面呈钦差。” 朱植一下子警觉起来,密奏?难道是?朱植道:“是什么密奏?” 董斌道:“回殿下,自从有奏本上书言湘王非法事后,锦衣卫就下令搜集有关方面的事实和证据。这些都是近几年,卑职搜集地有关材料。请殿下过目。”说着从衣服里拿出三个奏本交到朱植面前。 朱植在看这些奏本前问道:“你是说。第一个上书言湘王非法事的不是你们锦衣卫?” 董斌道:“不是锦衣卫,是湘王府中一名经历。” 朱植点点头,若有所思地将目光转移到了奏本上,第一本说的是湘王自前年开始在城东山边建了一座景元阁。招纳了湖广地面没有出士的书生到阁中读书,偶尔还会召开书评会,交流读书地心得。这种书评会成为评贬时弊,畅谈国家大事的场所。 比如这个。“洪武三十年五月,湘王与众人评断宋朝盐政,言及我朝,众人斥我朝盐政为坏政,官粜盐贵,民难用之。。” 朱植明白,湖广既不产海盐又不产井盐,所有盐都需要千里迢迢或从云贵或从江浙运来,沿途关卡层层盘剥。虽然官府规定了粜价,但为了图利。盐商只能加价,反过来如果官府禁止盐商加价,盐商会马上放弃湖广贩盐。这一来一去造成了湖广四川等不产盐的地区盐价高企。民众吃盐困难。作为湖广本地的士绅自然只看到盐政对湖广地盘剥。 再比如这个“洪武三十一年三月。湘王与众人评断我朝吏治,陈墨言吏治之坏不惧酷刑,而在禄薄。湘王许之。” 朱植倒很惊讶,这个叫陈墨的书生能看到明朝官制中禄薄的问题。只是明朝吏治是一个综合问题,不是单方面能够解决的,有宋一朝官员的俸禄不能说不多,可是怎么样呢,该贪的依然贪个不停。 朱植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关于景元阁论事的报告,虽然也有不少过激之辞,但始终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谈话。这个景元阁是告发朱柏心怀不轨的证据之一,朱植看来就是一帮书生空谈,难道想造反的认会在这种地方商量大事?纯粹胡扯,要是这样都有不轨之心,那就没法活了。 不过让朱植惊讶地是,锦衣卫竟然将景元阁建成到现在所有聚会所有的言论记录在册,好厉害的特务组织。朱植背上冷汗渐出,拼命回想辽东之时有没有一些造反地话会让认揪住把柄。 下一本记叙了朱柏在军中的一些言行,朱植粗略看了看,好家伙,这个十二哥,还是个文武全才地人,报告中说湘王喜谈兵,膂力过人,善弓矢刀槊,驰马若飞。他时常带领自己的三个卫进山剿匪。湖广一带有不少蛮夷,什么古州蛮,岳州蛮,另外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匪患也多,湘王便时不时带着自己地护卫进剿。 这本是一个藩王的职责之一没有什么可挑剔的,问题在于,湘王在军中时常以威武将军,神勇将军等名号加给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