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第2/5页)
很可能是纯威士忌…这是她第一回注意到这个女人。她当然不会刻意去注意这个女人,但总在饭店各个公众共享空间中遇上这样一个身影,不免那印象便逐渐浓化起来。王府饭店是个高档的“大码头”什么显赫的“船舰”停泊其中,饭店的员工及过往客人一般都不至于大惊小怪,围观尾随的事更很少发生;不过,吉虹住进王府以后,也还是有些员工乃至客人,因为认出了她,而投之以特殊的眼光。这种并不流于追星一族恶俗渊薮的眼光,还是很能满足吉虹潜在的虚荣心的。可是,时间久,遇上的时候多了,吉虹便感觉到,那位女士对于她,竟完全是视而不见。她多次把自己的目光移到过那女士脸上,而那女士却从未与她交接过目光。这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呢? 也不仅是在王府饭店里遇上这个女士。有一回吉虹和闪毅跑到东三环北头的希尔顿酒店吃德克萨斯黑椒牛扒,吃完到酒店里铁狮东尼专卖店转转。铁狮东尼是世界上顶级的箱包品牌,据说每一款都是专门设计并完全保持手工制作的;他们略看了一下,几乎每一件箱包手袋的标价,部在人民币一万元以上。闪毅是个买办,吉虹是个当红的影星,可是连他们看到那标价,都不禁咋舌,闪毅小声说:“哇,在中国开这样的店,是为谁开呀?”可是,就在那店堂里,出现了那位女士,她正在挑鳄鱼皮精制的手包,并且,吉虹记得,从她嘴里,也是飘出了这样懒懒的声音:“…还有比这个更贵一点的吗?” 事一过三,便令人永志不忘。吉虹不爱吃王府里的饭,常到马路对面的四星级和平饭店的“潮明园”里吃那里的潮州菜。那天也是凑巧,吉虹和闪毅,并且还请了祝羽亮和潘藩,人少没去单间,他们那一桌旁边的一桌,又出现了那位女士,这回她也是跟另外三个男人一起用餐,闪毅他们当然都浑然不觉,吉虹却听到旁桌的人在议论北京城里何处可以吃到地道的潮州菜,一位男士很在行地说:“…这儿只能算马马虎虎…京广中心那家也一般…东华门的‘佳宁娜’的厨师不错,有几样拿手的…亚运村的‘潮福楼’,吃了几回,水平波动起伏…”吉虹耳尖,偏又听见那女士懒懒地甩出一句:“…还有比你说的更像样点的吗?” 这天吉虹再次在帕金斯基专卖店与该女士邂逅,她按捺不住好奇心了,她想实在该弄清楚这位女士的身份了。她略作游动,便以很自然的态势,走到那女士身边。开头,仿佛是等着值班经理或售货小姐来分身过问她,嗣后,当那女士对另一袭刚拿过来的套装加以摩挲时,相当得体地插进去说:“这…看上去倒好像比朗万的更具创意一点儿啊…”朗万是法国另一顶尖级女装品牌。吉虹这话一出,当然就显示出了她的消费水准,已在最高一档。她一出声,当然那几位就都意识到了她的在场。值班经理忙跟她打招呼。那女士呢,依然并不正眼看吉虹,却仿佛跟吉虹早有默契似的,用一句话呼应她说:“是呀,我不大喜欢朗万本季时兴的那种条纹…还是这种黑白灰的永恒主题经得起推敲!”这话一出,值班经理和售货小姐便都以为她们是约定好一起来挑服装的熟人… 那女士懒得试衣,用信用卡付了款,也不拿那套装,只吩咐他们送到她房间去,便离开了店堂。在临出门的时候,她忽然扭回头,对吉虹嫣然一笑。吉虹这才意识到,自己竟很不得体地,一直注视着对方。 吉虹在那专卖店继续浏览了一阵。售货小姐在她身边,笑吟吟地随时准备听她吩咐。她忍不住问:“她常来,是吗?” 售货小姐这才知道,吉虹和那女士并非熟人。售货小姐点点头。 吉虹尽量从声气上减少自己提问的不得体程度,但她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是外国来的?在这里头有办事处?做很大的生意吧?…” 售货小姐轻轻耸肩:“不…我也不清楚…她好像什么也不做…就是住在这里头…您看中了哪一款?” 吉虹离开那专卖店后,忽然非常兴奋。仿佛有一道闪电,照明了她此前的空虚;她为什么闷闷不乐、百无聊赖?因为她似乎过早并且也过于容易地功成名就了,很难再有什么事令她兴奋起来;这部《栖凤楼》的剧本一直提不起她真正的创造热情,她找不到凤梅这个角色的生活依据,她只是在闪毅的生拉硬拽下,才接受了这个角色;但现在她忽然受到了一个不期而至的强刺激,这位买最昂贵的顶尖级名牌服装连眼都不多眨几下的女士,那慵懒的意态,从不轻易与人对视的高傲,特别是那惊人的口头禅:“还有没有更好的…”仿佛是第二道闪电,倏地照亮了凤梅这个角色,原来古往今来都有一种这样的女性,她们的生存困境并不是必须要做什么,而是完全不必做什么;她们不是因为得不到物质享受而痛苦,而是什么都可以享受到,以至常常为没有更好、更贵、更有趣的物质可以攫取而失却了生趣! 吉虹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想办法正式结识这位女士,并跟她坐下来详细地谈谈。 36 一公里两块钱的出租车生意很不好做。街上拦车的客人一般都不向这样的车招手。这样的出租车一般都到星级饭店门口排队等客。富汉这天等到了一位到机场的客人,这算得是个甜活儿。抵达机场时,客人很痛快地掏出了三张五十元的票子递给他,不要他找回多出的钱,也不要他开票,他很高兴遇上了这么一位豪客。 可是在机场排队拉客,却极其不顺。北京天气不错,然而外地若干机场班机因当地气候欠佳延迟起飞,使得北京空港到客量大减;本来排队的出租车就多,运客量一减,排在后面的司机简直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一会儿跑前头望望局势,一会儿盘算是否空车返城算了。有的发现前面有“加塞儿”的司机,便忍不住趋前叫骂;又有的发现派活的管理人员徇私舞弊,将明明排在后头的车子先行安排客人,且是甜活儿,气不忿上前论理…富汉跻身其中,只是敞开车门,闷头抽烟;论他的块头气派,冲到前头加个塞儿,谁能把他怎样?更何况派活的管理员,十有五六都跟他面熟心近…富汉却还是老老实实地排队等活儿。从机场空车返城再找零碎活儿?无论如何还是下不了那个决心,因为多半是费力而挣不到什么钱。 这天直到擦黑,才忽然有大量班机降落,拥出了许多要坐出租车的客人。富汉觉得排队等客真比开车上山还累得慌。终于轮到他了,有个客人拉门进来,坐到了驾驶座旁边,看模样是个出差归来的北京人;富汉把车开动起来,问他:“您到哪儿?”那人回答:“大山子!”听这话富汉心里凉了半截。因为大山子离机场没有多远,就在机场通往城里的高速公路边上,好不容易等上了个活儿,却是个挣不到多少钱的活儿,而且在大山子那里几乎不可能再拉到活儿,这多半天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