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其人其文_严歌苓作客新严歌苓其人其文谈《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严歌苓作客新严歌苓其人其文谈《第 (第3/4页)

本就是一句话带过,我觉得有点可惜。

    严歌苓:因为这个故事毕竟只是写王葡萄的故事,她把公公藏起来这18年是很重要的生活,这段恰恰没有写透,她和她公公两个人在其中的很多变化没有写。评论家跟我讲是比较可惜的。王葡萄的很多篇幅是通过王葡萄的个人经历来映照了一个社会的农村的整个发展变化。这个是我写的时候着重写的,反过来用社会的发展映照小洞xue里的生活,是两面相互映照的。对那几个寡妇,我觉得我的着重点不是在写她们,我确实只是想提一、两个就行了。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映照关系的时候,我不知道写作的时候是不是预先考虑这个问题,很多人跟我讲严歌苓是一个非常注重写作技巧的作家?

    严歌苓:应该讲我是学了很多的技巧,技巧学到最后,用起来得心应手不会出现痕迹那就是学到手了,如果看到技巧的痕迹就是学得不太好。

    我跟很多人讲过,其实懂技巧的人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上轻易就转过去了,这条路就走通了。我写东西是很快的,也许就是没有技巧上的障碍。

    主持人:您觉得解决了这个问题?

    严歌苓:对。

    主持人:我觉得您在叙述上非常节制,有些可以铺张或者是可以渲染的场面一下子就过去了,比如王葡萄的丈夫死在她怀里的时候,可以渲染悲痛的场景,但是您只写了王葡萄抱着他,她身上有血就描写过去了,为什么?

    严歌苓:我觉得一个好的作家一定不是滥抒情的,一定要节制。包括我们电视上有些广告的腔调,我觉得有点过分的抒情、过分的昂扬没有道理,不是一个人类的声音。我觉得应该更有平常心一点,不要动不动就煽情,有点文革遗风,动不动就控诉什么、激情什么,有点慷慨激昂的腔调。这种东西不在我身上,我自然而然的就这样写。

    主持人:有一位作家这样讲,他写作的时候,他非常激动和兴奋写得非常顺的时候,反而会怀疑自己?您这样吗?

    严歌苓:有时候会,我住在加州海滨的时候,有时候会出去走一走,让自己冷却一下。

    主持人:是当您遭遇激情的时候,会让自己冷静下来继续写作?

    严歌苓:我可能也会写下激情,但是以后会划掉,有时候激情是难得的,让它宣泄也是可以的。但是你可以校对,觉得这一旦过分的滥情可以删除。

    主持人:原稿和我们看到的书一样吗?

    严歌苓:我是用铅笔写的,很不好意思,我一般不改。就是改错字,打字打出来一边校对一边整理,毕竟打出来有很多错的地方。

    主持人:为什么用铅笔?用电脑写有障碍吗?

    严歌苓:中文打字有一些不直接的过程,总是涉及到挑字,五笔和音律又有隔阂,我觉得不是一个最最理想的写作状态。写东西乐也乐在一笔一画的感觉,非常有乐子。

    主持人:用英文写小说是用电脑吗?还是用笔?

    严歌苓:因为我英文拼读很差,经常拼错。最开始用铅笔写,但是后来用电脑写。

    主持人:有些作家说,用笔写比较有感觉。我觉得你作为女作家已经很厉害,这么高产,写这么多的东西?

    严歌苓:应该讲我自己写东西很快,《第九个寡妇》实际上写作的时间就2个月,写所有的东西都是很快,因为我不改,就是一遍成。

    主持人:一天可以写多少字?

    严歌苓:应该讲工作就是工作半天,工作到1点钟吃午饭,大概写五、六千字。

    主持人:很高产了,长期保持这种状态很难得的。

    严歌苓:全部写完了就放松了,那种感觉就是小神仙。

    主持人:再谈回到这部小说《第九个寡妇》,这部小说里面在语言中有一种方言的使用,是刻意的吗?设计过吗?

    严歌苓:我特喜欢河南的方言,可能跟和李准生活过有关系,自然而然把方言放进去了。河南方言简洁、有力,别的地方的话代替不了。还有四川话我也太爱了。

    主持人:您自己是哪里人?

    严歌苓:上海人。

    主持人:您觉得两种方言能驾驭好吗?

    严歌苓:上海话的幽默恰恰写不到文字中,损失特别大。北京话北方语系的话,非常占便宜,可以写到小说中。

    主持人:《第九个寡妇》很明显的方言色彩。我碰到了好几个人是您的粉丝,有些网友对您的小说也持有不同的看法,说您的小说特别注重心理细节的描写,这些描写显得有些地方有些失真。您在《第九个寡妇》中说日本人对王葡萄说“假如你这样的小姑娘舍自己的亲人救你们的抗日分子,那你们的民族还不应该亡。”这位网友说这样的话说出来不太合理。

    严歌苓:首先日本指挥官是画地图的,这个时候离抗日战争结束只有1年了。这样的文职军官四五十岁,应该是这样的,我存心这样写的。首先是让这位日本指挥官跟别人不一样,还有一个是暗示战争快结束了。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您的写作只凭直觉,但是通过讨论,发现你小说的细节是做了非常细致的设计的,两种思维如何结合?

    严歌苓:写的时候来不及想这么多,我不是说把人物表列好,每个人叫什么名字想好,很多写完后来发现名字又改过了。写完以后才觉得自己是别具匠心,我是这样写的,我在自己的潜意识里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一是我写东西很快,二是我觉得第一天的工作很重要,一铺开卷子,第一句话如何写很重要,而不是这部小说的整个架构要写什么重要。这个小说的开始,第一句话的冲击力如何,如何往下开始非常重要。我太相信一个人的生理状况与一部小说的关系了。

    四、西方让我重新反思汉语

    严歌苓:我特别迷文学,这是我不可以骗自己的,我很想成为一个很好的作家。

    主持人:如何在很长的时间里保持旺盛的创作生命力?我大概是1997年看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