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_第八章红门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红门二 (第3/7页)

袋,半眯着眼睛,看着河水。

    河水在树枝下涂涂流淌着。一根柔软的细枝垂到了水里,几条身体秀长柔韧的小鱼,一会用嘴去吮那根枝条,一会又一个一个首尾相衔地绕着那根枝条转着圈儿。偶然来了一阵风,那几条小鱼一惊,一忽闪不见了。但过不一会,又悠悠地游到了水面上。

    中午放学了。

    不少孩子站到了河边上,望着杜小康,觉得他真是很舒服,心里就想:我要是也能不上学就好了。

    放了学的桑桑弄船到河心钓鱼去,随风将小船漂到了那棵大树下。

    自从杜小康不上学以后,桑桑和他倒忽然地变得不像从前那么隔阂了。桑桑总记住那天杜小康带他父亲看病去,撑着小船从他眼着经过的情景。桑桑永远是一个善良的孩子。那一刻,过去的事情立即烟消云散了。而杜小康在看到桑桑站在河边上久久地望着他时,也忽然地觉得,他最好的一个同学,其实是桑桑。

    “杜小康,你坐在这里干什么?”桑桑伸手抓住树枝,不让船再随风漂去了。

    “我晒太阳。”他睁开眼睛“不上学真好。”

    桑桑从来就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他竟然觉得杜小康说的,是一句他心里总想说的话。

    “读书真没有意思,总是上课、上课、上课,总是做作业、做作业、做作业,总是考试、考试、考试,考不好,回家还得挨打。现在,我不上学了。我整天玩,怎么玩也玩不够。昨天,我去后面塘里抓鱼了,我抓了一条三斤重的黑鱼。抓不住它,劲太大了。我用整个身子压住它,才把它压住了。等它没有力气了,才起来抓住它…”

    桑桑羡慕起杜小康来。他将船绳拴在树枝上,双手抓住树枝,身子一收缩,就翻到了树枝上,也坐在树枝上晒起太阳来。

    三不久,杜小康就不能将他扮演的形象,再坚持下去了。别人不信,他自己当然更不信。

    杜小康又呆在红门里,不常出来了。出来时,也不再像从前那样精精神神的了。杜小康还没有长到能够长久地扮演一种形象的年纪。他到底还是个孩子。他无法坚持太久。他必然会很快要显出他的真相来。

    这天,他终于对母亲说:“我要读书。”

    母亲说;“我们家已不再是从前了。”

    “我们家再开商店嘛!”

    “钱呢?”

    “借嘛。”

    “借?能借的都借了。还欠了那么多钱呢?你没有看见人家天天找上门来要债?再说了,有钱也不能开商店了。”

    “为什么?”

    “已有人家开商店了。路口上,大桥头,好地方。”

    “我不管。我要读书!”

    “读不了。”

    “我就要读嘛。”

    “读不了!”

    “我成绩很好,我是班上第一名。”杜小康哭了。

    母亲也哭了:“哪儿还能让你读书呀?过些日子,你连玩都不能玩了。你也要给家里做事。要还人家债,一屁股债。”

    当杜小康终于彻底清楚他已与学校无缘后,蔫了。油麻地的孩子们再看到杜小康时,他已是一副邋遢样子:衣服扣没有扣上,裤带没有插*进裤鼻儿而聋拉着,鞋子跟拉在脚上,头发也乱糟糟的。他倒也不总在红门里呆着了,就这个样子,在村子里晃来荡去。见了同学,,他也不躲避,甚至也不觉得有什么羞愧。如果晚上捉迷藏,缺一个人,让他参加,无论是什么角色*,他也不拒绝。他甚至慢慢变得有点讨好他们了。他生怕他们不让他参加。那天,朱小鼓一边走在桥上,一边伸手到书包里取东西,不小心将书包口弄得朝下了,书本全都倒了出来,其中一本掉到了河里。杜小康正无所事事地站在桥头上,说:“我来帮你捞。”拿了根竹竿,脱了鞋和长裤,只穿件小裤权,光腿走到水里,给朱小鼓将那本书捞了上来。

    在与他的同学玩耍时,他总是打听学校和他们的学习情况:“学校排戏了吗?”“谁当班长?”“上到第几课了?”“作业多吗?”“班上现在谁成绩最好?”…

    有时,他会去找放羊的细马玩。但玩了几次就不玩了。因为他与细马不一样。细马是自己不愿意上学。而且,细马确实也喜欢放羊。而他杜小康不是这样的。他喜欢学校,喜欢读书。他是因为家中突陷无奈而被迫停学的。

    那是一天中午,桑桑一手托着饭碗,走出了院子。他一边吃饭,一边望着天空的鸽子。有两只刚出窝的雏鸽,随着大队鸽子在天空飞了几圈,终于体力不支,未能等到飞回家,就先落在了桑桑他们教室的屋顶上。桑桑就托着饭碗走过去。他要等它们稍作休息之后,将它们轰起,让它们早点飞回家。要不,等下午同学们都上学来了,准会有人要拿石子、砖头去砸它们的。当他穿过竹林,出现在教室后面时,他看到了杜小康。

    “你在这儿干什么呢?”桑桑问。

    “我家的一只鸭子不见了,怕它游过河来,我来竹林里找找它。”

    岸边停了一只小木船。杜小康没有与桑桑说几句话,匆匆忙忙上了小船,回到对岸去了。

    下午上课时,靠北窗口的一个女生不停地翻她的书包,好像在找什么东西。上课的老师问她找什么。她说:“我的课本全丢了。”

    老师问:“其它同学,是不是拿错了?都看一看。”

    结果是谁也没有多出一本课本。

    那个女孩就哭了起来,因为那时候的课本,都是按人数订的,很难多出一套来。她如果没有课本,也就意味着在整个这一学期,就只能与他人合用课本了。而谁也不愿意将自己的课本与人合用的。

    “先别哭。你回忆一下,你今天上学时,带课本来了吗?”老师问。

    “带了。上午还一直用着呢。”

    老师问邻桌的同学情况是否如此,邻桌的同学都点头说见到了。

    这时,桑桑突然想起他来轰赶鸽子时见到的一个情景:教室的后窗在风里来回摇摆着。

    桑桑的眼前,又出现了神色*慌张的杜小康。

    下了课,桑桑走到教室后面。他看了看窗台。他在窗台上看到了两只脚印。

    桑桑想将他心里想到的都告诉老师。但桑桑终于没说。桑桑的眼前,总有杜小康吃力而无神地撑着木船的形象。

    杜小康还抱着一份幻想:他要上学。

    他不能把课落下。他要自学。等能上学时,他仍然还是一个成绩特别好的学生。

    一个月后,当桑桑到大红门里去找杜小康,在杜小康家无意中发现了那个女孩的课本时,正被从院子里进来的杜小康看到了。杜小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突然抓住桑桑的手,克制不住地哭起来。桑桑直觉得他的双手冰凉,并在索索颤抖。

    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