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回誓同心探秘洛剑气洞彻九重天 (第7/9页)
,转告两位…” 胡萍接道:“虽是早已有了戒备,但胡某人还是差一点把持不住,说来惭愧得很,如非神丐钱老早握智珠,深明内情,今晚上就被人家摆平在洛阳居了。” “老叫化十年前就觉着江湖上情形不对,但却又瞧不出哪里不对,但老叫化却感觉得到一股汹涌的暗流在江湖翻腾,所以。 我潜踪隐形,消失江湖,希望在暗中能查一点眉目。可悲的是老叫化走遍了大江南北,花费了七八年的工夫,却找不出一点可资追查的线索…” 目光一掠七宝和尚,接道:“直到有一天,遇到了酒rou和尚,一个人躲九华山中…” 七室和尚接道:“我和尚在山中每日吃rou饮酒,好不快乐,却被你老叫化又拖入红尘之中,重受人间疾苦,唉!我尚不知那一次念错了经文,才交了你这个既穷又老的叫化子,真是交友不慎啊!”“老叫化虽然名叫钱缺,可是钱缺德不缺…” 段九接道:“两位不用为银子忧虑,段某人心中早有准备,离家时带了一些银票,足够咱们四个人数年用度了。” “胡某人也带了数万两银票,可以补段兄之不足…” 钱缺道:“好!有钱好办事,…” 目光一惊七宝和尚、段九、胡萍,接道:“老叫化把酒rou和尚拖下了九华山,查访这一股光涌暗流的源头,是老叫化知道和尚的为人,酒rou穿肠过,佛在心头坐,表面是大庙不收,小庙不留的野和尚,但他胸怀的救世心愿,却是常人难及万一,否则,天下大山万千,他为什么要躲在九华山中,他就是希望能遇到一些什么?” “老叫化找上他,却没有一套明显的作法,因为,老叫化一直找不出江湖病源何在,我们两个人心照不宣地在暗中摸索,但现在情势不同了,有了你们两个一门首脑加盟,这就得把事情说个清楚才行了。” 胡萍苦笑一下,道:“北剑门在我手中失去,夺去我掌门之权的,是我同床共杭二十年的妻子,我实在想不出北剑门中还有几个人能听我的命令,所以,钱老计算人手时,只能算我胡某一个人。” “段某人也和胡兄一样,我个人赴汤蹈火,生死不计,但南刀门中,恐怕已经没有肯听我命令的人了。” “唉!可怕处,也就在此了,千百年来,江湖上纷争不息。 但却从没有一次像这样的诡秘难测。…” 钱缺叹息一声,接道:“少林、武当也宣布闭关自守,不再理江湖中事,放眼当今武林之世,还有什么人能出面主事…” 七宝和尚突然哈哈一笑,道:“老叫化。别想的那么坏,和尚的看法是,目下正是揭穿这件席卷江湖大阴谋的一个契机,过去是一股暗流,现在,已经可以见到面上的溪水了,胡、段两位掌门人,就是一个好例子,我相信,觉醒的武林同道。已是大有人在,吾道不孤,后继有人,何况,我们已经发现一条重要线索,我和尚认为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咱们四个人,要研讨一下进行的计划和准备工作。” “对!这一点,老叫化早已想好了一个腹案,请三位指教一下…” “什么辰光了,还卖关子,…”七宝和尚不耐的说道:“快把你肚子里所有的杂碎全掏出来,看看那些有用?” 钱缺微微一笑,道:“咱们四个人是星星之人,能不能一烧燎原,今晚上那席酒,喝的我胆颤心惊,对手之强,出人意料,那位黑衣人的年纪不大,但一身修为之精,老叫化就甘拜下风,说不定一朝火拚,就弄的老命不保,七分运气靠天命,三分本领在人为,老叫化的意思,由此刻起,咱们四个人各出压箱底的本领,互相传授研究。 南刀有北剑之长,北剑有南刀之威,老叫伦有酒rou和尚的七宝。和尚会老叫化的把式,集四家绝技于一身,大家不得藏私…” “好办法!胡某北剑门中只有燕云三剑算得绝技。” “南刀门的反手一刀。为败中求胜之学。会此一刀者。只有段某一人。” “我和尚的七宝拳,江湖上还没有第二个人学过。” “好!老叫化的‘棒打哮天犬’,也算是不传之秘。” 七宝和尚笑道:“妙啊!妙啊!老叫化会用剑,酒rou和尚会用刀,这才是庙后面有个洞,庙(妙)透了。” 钱缺道:“说干就干,咱们立刻开始吧!” 段九道:“大师,段某想先请教一件事?” “别叫大师,你要尊称我,去了酒rou两个字,叫我和尚就是。” 段九微微一笑,道:“你说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不知可否再说得明白一些。” “摄魂大法。源出于小西天雷音寺…”六宝和尚说:“那是魔教中邪门武功,那些侍酒的丫头们,都学会了这门邪功,看来和魔教中人,脱不了关系!” 胡萍道:“摄魂大法。技止于此。倒是算不得什么魔教神功了。” 钱缺道:“不能低估魔功,那几个丫头的功力尚浅,威力不大,所以。她们要借用那飞扬的秀发扫在受术者面颊之上,以助摄魂术的威力,长安秦八公功力何等深厚。就栽在了那些小丫头的手中…” “秦八公也栽在‘洛阳居’了…”胡萍大吃一惊他说:“那我们能邀过这一劫,真是幸运极了。” “所以,他们才能在长安纵横自如…”钱缺说:“关洛江湖道上,已无人敢出面干预,老叫化由秦八公那里探得消息,才要诸位在脸上涂了一层很厚的药物。” 胡萍道:“原来如此。” 七宝和尚接道:“咱们坐息一阵。就开始互传技艺,尽一月之功,学练纯熟,再到‘洛阳成’去探听消息。“这四个天南地北,互不相干的武林人物,因为有着同一的目的,彼此肝胆相照。开始互相传授绝技。 洛阳居的生意越来越好,青凤也越来越红,那荡气回肠的歌声,威力已远播于长安四邻,方圆百里之内,都在谈论青凤。 那个时代,配唱的是洞萧、二胡、三弦、琵琶。 青凤歌声动人之外,也弹的一手好琵琶,集姿色才艺于一身。 唱的有新谱词曲,也有流行在关洛一带人人都能哼几句的小调,她声音甜润,花腔婉转。 长安城中人说它是歌,城外乡下人,却叫它为戏。 为听青凤戏,多跑十里地。 听到青凤喊。再跑十里也不远。 洛阳居独占了长安风月,别人呢?受不了啦!狗急跳墙。人一急就豁出去了,何况,能经营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