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一个开始的结束 (第4/5页)
队,提防曹军偷袭。正在这时,亲兵却匆忙叫他们返回帐内,因为袁绍派来了一个使者。 这名使者来自于主营,传达的是袁绍的一份口叙。口叙很短,先是质问这两个人为何擅自行动,然后叱骂他们为何折损如此严重,最后宣布撤掉他们两个人的兵权,立刻前往主营去领罪。 张郃和高览惊恐地对望了一下,高览站起来问使者:“公则难道没跟主公提起吗?”按照约定,公则应该会对袁绍说明前线的情况,为他们二人担保。可使者的回答让他们两个如坠冰窟: “这正是郭大人向主公提议的。” 他们没想到,公则压根没打算配合,而是挖了一个坑等他们跳。刘平也没想到,公则压根没打算借这件事打压张、高二人,而是想把他们彻底置于死地。 “走!回主营去跟公则那个杂碎当面对质!”张郃嗷嗷叫道,他可着实是气坏了。可高览拉住他,苦笑道:“主公不会听的。” “把皇帝也叫来对质啊!主公怎么不会听?!” “你跟了他这么多年还不知道?若是阳武不起火也就算了,阳武火起,我军败局已定,主公不找个替罪羊出来,他面子怎么会过得去?” 张郃的愤怒一下子停滞住了。他和高览确实是擅自行动,也确实战败而归。这场大战的替罪羊不扣到他们两个头上,简直不可思议。 “那怎么办?” “只有一个办法了,就看你敢不敢。”高览悠悠道。 “什么?” “再去一次曹营。” “还去?这次更打不动啊。” “谁让你去打了?咱们可以去投…” 张郃眼睛一瞪“刷”地抽出刀来,高览往后一跳,连声问你要干吗。张郃一刀捅进旁边使者的胸口:“既然要投曹,总得表表诚意。” 在刚刚平息的官渡战场上,出现了一幅奇景。刚才还一脸凶煞叫嚣着要踏平曹营的两个将军,此时却像两个做了坏事的小孩子,带着少数几个亲兵慢慢走到营前,双双跪下,手都绑到了背后。 曹营的大门很快打开,全副武装的重铠步兵列队而出,把他们两个人团团围住。 “我等特来降曹公。”高览抬头,对刚刚还是敌人的士兵们说道。 “曹公不在。”士兵很冷淡。 “那主持大局的是谁?” “咳咳,是我…” 一个疲惫而虚弱的声音传来,然后张郃和高览惊讶地看到,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头子坐在一辆木轮车上,咯吱咯吱地被推过来。才十月季节,老头子却裹着一身厚厚的貂袍,好似一片萧瑟的落叶。 “贾诩?”张郃和高览连忙跪倒。原来守曹营的,居然是这个老而不死的家伙。 “唉,两位将军不好好睡觉,逼着老夫陪着熬夜,这身体是撑不住了。”贾诩说。 “不会不会,我等之前多有失礼,特来向将军请罪。”高览大骇,生怕贾诩真病死了,这笔账要算到他们头上。他太惊慌了,都没注意到左右曹军士兵古怪的眼神,仿佛在看一个笑话似的。 “老夫太累了,不能陪你们说话。这样吧,你们两位要想说话,就跟着这几位走,去跟对面说一声,免得别人挂念。” 贾诩一指身后,那里整整齐齐站着四五百人的步兵,中间还有一辆活动的高车。贾诩的意思很明显,光是张郃和高览两个人过来不行,你得跟袁绍营里所有人表明态度。正所谓“物尽其用” 张郃和高览看着贾诩耷拉下去的眼皮和干枯的手背,觉得自己又被拽下了一个深深的泥潭。 很快这辆高车在重铠步兵的保护下,缓缓离开曹营,接近袁营。张郃和高览站在最高处,大声呼吁袁军投曹。而他们的话,则被中气十足的几十条大汉重复地喊出来,传到了前线袁营的每一个角落。 袁军全体正在因为乌巢和阳武两场大火而惶恐不安,张、高二人的喊话,成了压死大象的最后一根稻草。 普通士兵不了解整个局势,他们看到张、高这么高级的将领都投降,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整个局势已然崩盘。有些人朝曹营逃去,有些人则朝着河北老家奔跑,每一个人都失去了方向,那些军官的呼喊再也没有任何用处。一处出现崩溃,迅速传染到十个营盘,随即整个堤坝也开始坍塌。雄壮一时的河北大军,竟一下子分崩离析,像一尊泥俑从高处直直倒下来,摔成万千土块。 刘平在布局时,只算到了袁军会被守军打得头破血流仓皇回营,可实在没想到竟会有如此剧烈的变化。这一切,因为有贾诩的存在而发生了改变。 张、高二人站在高车上,望着下面的乱象,无不感慨。即使是官渡的曹军倾巢出动,也不如他们两个这一嗓子喊出来的效果好。他们两个投降只是临时起意,而贾诩却立刻想到了最狠辣的应对,轻轻一推,就把袁军大营推了一个粉身碎骨,同时也斩断了他们两个人的回头路。 这个老东西,还是赶紧病死吧。两个人心目中不约而同地想。 贾诩没听到这句诅咒,他正坐在小车上,从曹营最高处的一个箭橹俯瞰着整个官渡战局。在他眼前,曹军分成十几个箭头迅速出击,狠狠地插入袁绍大营,让混乱的局势进一步演变成了溃败,胜负已成定局。 可贾诩既没面露欣喜,也没豪气万丈,他只是安静地坐在车上,紧紧裹着貂袍,似乎跟这场改变中原的对弈一点关系也无。如果凑得近一些,就会发现,他浑浊的两个眼珠看的并不是眼前的乱营,而是更远处的阳武大火,那边好像有什么东西吸引着他的注意力。 这时一名士兵爬上箭橹,对贾诩道:“贾将军,曹司空回营了。” 听到这个消息,贾诩面无表情地点点头,喉咙里含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