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8章冷血党 (第2/3页)
“‘棚改’工程刚刚搞了个拆迁,他庾明就要抢功了。”吕强在政府常务会上把话说得越来越露骨“实际上,‘棚改’的担子,谁扛着?是咱们蓟原市委⌒政府啊!”“他庾明为什么把脚伸了进来?就是为了占用卧地沟的土地。”国土规划局的女审批处长不知道什么原因,竟在列席政府常务会议时例外地发起言来“如果我们卡住土地审批这道关。他庾明无利可图,就得望风而逃了。” “哼,什么蓟原速度?”女处长的父亲、那位离休的原市委副书记在麻将室里发起了牢騒“省委书记只看见了拆迁进度,却没看见卧地沟那些上访闹事的。那个黑牛,举了大牌子到市政府静坐;省委书记怎么就不提呢!” 丙不其然,在一声一声的不满里,在众人妒意的眼光里,省政府的检查组终于一些人的期盼中光临蓟原了。 天启宾馆的前厅茶座里,灯光轻柔,乐声悠悠。 一排排洁净的茶桌闲置着,厅里显得人寂寥寥。 屋角,靠近彩色喷泉的宽大沙发上,坐了庾明和孙区长。 庾明像是心情不佳。他破例地接过孙区长递上的一支香烟,抽了起来。 “庾总,今天下午,我可是第一次看见你发火呀!”孙区长点燃了烟,笑了笑“啊呀,那副样子,可不得了,吓人!” “哈…”庾明不好意思了“孙区长,人家都说,翻是无能的表现。今天,我本想忍…可就是忍不住啊。” “那个检查组的头头儿,说的是什么话呀?我在外面听着,都想进屋子臭他一通呢。” “你说,我们就为老百姓做了这么一点儿小事,怎么倒成罪过了?” “善政难为呀!”孙区长感慨了一声,又劝说道:“润东,你可别有什么思想负担呀。” “嗯,挨打那一天,你提醒过我。说那是一个信号…”庾明若有所思“看来,这风波,说来就来了。” 叮铃铃…庾明正说着,手机响了。 “喂,庾明吗?我是省委…” “噢,书记你好。” “听说检查组去了,你们谈得怎么样啊?” “书记,他们…太不讲理了。简直要气死我了!” “庾明啊,要沉住气。人家来查,咱就把情况说清楚嘛!”省委书记的口气非常委婉“不过,在这件事儿上,我倒觉得你们的思路挺开阔的,嗯,应该算是个创新。” “书记,谢谢你。在关键时刻,你总是这样支持我们。”庾明感激地说道。 “刚才,我和省长通了电话。他答应出面协调。” “省长也为难呀。”庾明想了想,似乎觉得不妥“我们…确实突破政策了。” “不突破政策,‘棚改’进行不下去呀。这件事儿,我相信会有公论的。”省委书记劝导他。 “我刚才告诉孙区长了。让他们集中精力,上网查找一下各地的房地产信息。看看外地对棚厦子是怎么处理的?” “嗯,这也是个办法。有了类比的依据,省长就好说话了。”手机看小说访问.. 庾明放下电话,小金走了过来。他提醒说:“晚餐我安排完了,二位领导过去吗?” “我不去。”庾明铁青了一张脸,说道:“嗯,从明天起,对他们就是四菜一汤。接待标准,一分钱都不能超过。” “好了好了。”孙区长看到庾明的样子,笑着站了起来“我去意思一下吧。钦差驾到,咱不能失礼呀。” “喂,孙区长,半个小时就撤下来。马上回去给我查资料去。”庾明强调了一句。 区“棚改”指挥部里,一排微机,正在运转着。几个工作人员不住地点击着鼠标,在显示屏上查来查去。 这时,屋门吱呀一声推开了,孙区长走了进来。 “区长,这么快就回来了?”坐在第一台微机前的年青人站了起来“你们没喝酒?” “哪有心情喝酒?”孙区长气鼓鼓地说道:“一看那几个王八蛋,我就气饱了。” “那…我给你泡一碗方便面吧。”年青人说着,要去取碗。 “不急不急…”孙区长俯下身来,看了看微机屏幕“怎么样?找到了吗?” “没有…”年青人失望地说:“一输入‘棚厦子’三个字,就跳出我们的网站来。” “看来,‘棚厦子’现象,是咱这儿的特产呀!”孙区长听到这儿,笑了。 “区长,我找到了!”这时,一个小伙子喊起来。 “在哪个网站?”孙区长一听,急忙走到那台微机前。 “不是网站,是博客。” “博客…博客也行啊。看看…他们说什么了?”孙区长俯下身去,观看起来。 “区长,你坐下看。”年青人拿来一把椅子。 微机屏幕上,出现了博客题目:“棚改”违规,遭受上级检查,你有什么高见?请发表… 接着,微机屏幕上出现了一幅一幅的“跟贴”…1:把棚厦子计入回迁面积是为民着想,是好事,为什么要遭受检查? 2:检查组瞎眼了。 3:举报人一定是受人唆使的。 4:哼,我要是省长,就撤销这个检查组。 5:我支持蓟原“棚改”的做法。他们的作法符合国务院办公厅03-9-19紧急通知精神。他们是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6:我也支持。我建议把检查组赶出蓟原。 7:什么检查,滚他妈蛋! 8:搞“棚改”的好官们,你们要挺住! 9:检查人员最好出车祸,让他们被撞死… … “呵呵,感谢你们的声援!”孙区长看到这儿,幽默地说道:“可是,光骂不行,你们最好给我想点儿办法呀。” “方总,你看下面…”小伙子将光标拖住下移键,往下一拉,一副贴子出现了:我认为,棚厦子不能视为违法建筑。 我曾经是蓟原矿区一名职工。当年,我盖棚厦子时,就是矿区房产处批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