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东边美人宗师出 (第2/3页)
人行必有我师’,有时还是集思广益的好。” 周通判大声道:“下官就一种思绪——知府比下官英明何止千倍,知府指到哪,下官就冲到哪。” 黎知府面上带着微笑道:“好,很好。”转头看了看李同知。 李同知愤愤道:“把那匹夫杀了,再把那样传谣的茶馆、客栈都封了,查一查谣言来源,把造谣、传谣之人全部抓了。” 黎知府心里升起一阵火来,淡淡地道:“同知大人果然高见,看来右迁指日可待,只不过李大人,不知漳州牢房有多大,能否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李同知道:“只要抓上领头的两百个人,我就不信还有敢说话的。” 黎知府悠悠道:“好,真好,抓两百个。按每人五个亲戚算,马上惹怒一千人。如今天下板荡,你打算再拿这一千人如何处理,是再关起来还是活埋掉?若不行,是准备送他们去台湾投郑经,还是去云贵投平西王?又或者组个团上京告御状?” 李同知一拍脑袋道:“还是大人思虑周全,难怪稳坐封疆大吏,下官佩服——这虫草鱼鸟,还是宋代工笔最细。” 黎知府也盯着祥瑞图,道:“李大人不是不周全,是太周全了。切记月盈则亏——人在官场,都是同僚,靠的是人抬人方能有前程,人踩人则必死无疑。李大人你还年轻,而本官就要致仕了,你大有前程啊。” 这话在官场就已经很重很透了。李同知擦了擦汗,冷笑两声,不敢回答。 黄主簿闻言心中透亮,道:“不若悄悄放了。卑职前去牢房威逼利诱一番,让他回家后隐姓埋名——坐过牢的人多半老实。狱官也报这林山石倒真不像大jianian大恶之徒,估计也不敢仗着那些势跟朝廷作对。时间久了也就自然都不记得了。” 黎知府默不作声,但颇为动心,赞赏地望了主簿一眼。官场碰到不棘手的人和事,那是快刀斩乱麻,以立官威;一旦遇到棘手的人和事,拖时间把事磨平,那也是手段。天下之大,水至清则无鱼,糊里糊涂案件多了去了,公门中人谁在乎多那么一件两件?从古到今的地方官,谁不想做个无事的平安官:摆得平就是有水平,不出事就是有本事。“了却君王天下事”从来都属于场面话或者科考不久的愣头青。只要这林山石回家隐姓埋名,让他好好过日子,不出来唧唧歪歪,倒还能显出朝廷的胸怀。至于十三衙门那儿,走的时候程仪丰厚一些便就罢了! 黎知府面无表情道:“黄主簿,此事你内行。总之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要为君分忧,不要为君添堵。你全权去做吧。” 黄主簿口称:“多谢大人提携。”正在喜悦,看见李同知对自己冷笑,心里恨不得打自己几十个耳光:我惹这事干嘛,知府都快致仕了,同知还年轻着了,自己还是稚嫩。 李同知又讲了讲九龙江修桥的事,黎知府知道修桥商人是李同知的表弟,而自己在城里换兰花时,李同知是率先拥护的,当下自然同意。众官正要散场,刘四道:“肖大人求见。” 黎知府皱了皱眉头,站起道:“快请。”京官来到,其他官员也自然不走了。 十三衙门的肖大人昂首阔步地走进大堂,只是微微一揖,就坐在了椅子上。其实算品级,肖大人只是从六品,小知府两级。但京官毕竟不同地方,肖大人居然敢大半个屁股都坐在椅子上,同知都只敢坐一小半。 黎知府修炼成精,满脸笑道:“难得京畿重臣来小地指点,可惜此处不比京都,什么都没有,苦了钦差了。不过福建的茶叶还算可以,来试试这大红袍吧。” 肖大人扬了扬手阴阳怪气道:“不必了,卑贱之人,岂敢有劳知府赐茶?下官是来告辞的。没想到十三衙门的特使,竟在这小小漳州府杀不了一个天地会的草莽。还是早日回京,挨钱公公的责罚吧,也好过在此丢人现眼。” 黎知府心中不愉,脸上陪笑道:“此是何言?漳州南蛮卑鄙之地,有十三衙门的钦差指点一二,是黎民之幸,哪能这么快放特使回京?不瞒大人说,我们正在商议如何处置林山石,一定给肖大人,给钱公公一个好交代。” 肖大人翻了个白眼,道:“那样甚好,十三衙门的案子按例不能明做。我听说林家那母女通缉被撤了,是靖南王管家求了情。看来靖南王还是面子大啊,毕竟天高皇帝远,我们这些皇帝的奴才还能有什么面子。” 黎知府闻此言,顿时一身冷汗。这位肖大人也忒不知轻重了,明知天子与藩王芥蒂颇深。此话一出,不是逼着自己表态吗?虽然官场没有不透风的墙,但是谁把靖南王长史官请托之事传到他得耳朵里了?黎知府悄悄看了眼同知大人,见李大人正嘴角堆笑。黎知府掐指一算,想起这两人曾是顺治年间的同年,看来自己还是太疏忽了。 肖大人打了个哈欠,居然整个屁股坐在了凳上。 外臣勾结武将历来忌讳,何况是藩王。黎知府迅速明白了其中利害,又知身边有人下套,一身冷汗道:“肖大人放心,此人一定除去。还望报禀钱公公,吾乃顺治爷门生,岂能不为朝廷分忧?肖大人稍安勿躁,且去内院赏花,我们州臣把此事确定了。晚上,我再抽身陪大人商讨公事。” 肖大人见一大堂的府官,自己待在这也确实不符官场成例,亦知人去内院必不会空手而归,也就浅浅施了一礼,由丫鬟带着,往观荷园走去。 周通判道:“大人,要不要明日再审,重新判个斩首,然后午时就砍了?” 李同知面无表情,拿出西洋镜,仔细地鉴赏起祥瑞图来。 黎大人问:“可曾抄家时发现了什么谋逆之物?” 周通判道:“没有,连练武的棍子都用布衾包住了。” 黎大人问:“可有刀枪?” 周通判道:“都已收缴,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