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一章嗜血狂刀的剑 (第4/5页)
看来并不一样。 如果是王怜怜去无定乡、去华文昌身边的话,能否顺利…恐怕是一定不会顺利的…偷到东西还在其次,一个弄不好,王怜怜甚至可能会直接站到华文昌一边去。 当然,前提是华文昌足够聪明。 而姜冉认为,能和天庭颉颃五百年的华文昌是不会少一点儿聪明的,他只可能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加聪明才对。 所以,姜冉极力反对王怜怜产生去无定乡的念头。 就算王怜怜一口咬定决不会和华文昌走到一起,肯定会偷回东西来也是一样。 最初的问题就发生在这里,这个想法导致了姜冉失去了所有的辩解理由。 姜冉不敢去想,如果王怜怜真的那么做了,那自己会怎么样? 姜冉的想法是这样的。 到目前为止,李亚峰和王怜怜之间根本就不存在哪怕是一点儿的可能性,说穿了,王怜怜只是“对自己的男朋友单相思”而已。 可一旦王怜怜成功了,那王怜怜就会变得重要起来…而且真的会应了她的名字,可“怜。” 王怜怜会成为在决定世界命运的战争中最大的幕后功臣,而且,她甘心牺牲了自己的爱情。 到时候,即便真相永远不会大白于天下,即便不可能有舆论让李亚峰去选择王怜怜…姜冉发现,自己最担心的居然就是舆论…但姜冉知道自己,到时恐怕就同样不可能让自己坦然地面对李亚峰的心意了。 甚至在姜冉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姜冉已经发现,自己无法再面对自己的良心。 自私。 是的,自私。这是姜冉绝不允许自己拥有的品质之一。 姜冉不得不自责…她突然发觉自己是那么的自私。 而这也是姜冉无法继续阻止王怜怜的理由。 在姜冉和王怜怜最后一次的长谈中,姜冉抢在王怜怜说话之前,把自己的所有想法和盘托出,然后让王怜怜做出决定。 姜冉强迫自己承认了:正是过多的思考让自己放弃了选择的权利。 王怜怜选择了。 姜冉注意到王怜怜的选择似乎让观音松了一口气,但姜冉并没有继续琢磨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姜冉不敢再思考下去了…她发现了一个很不好的兆头: 在有关李亚峰和华文昌的问题上,自己思考得过多了,甚至这些思考和自己一贯的思考有些不同。整个过程中,自己冷静得可怕。 如果是恋爱的话…姜冉并没有过恋爱,但她知道,恋爱不会是这个样子,自己不应该这么冷静的。 反倒是反反复复把选择改了许多遍的王怜怜更像是恋爱的样子。 所以,在王怜怜和观音离开南海之后,姜冉放弃了更多的可能会出现的冷静思考,她开始专心地“培养”起自己对李亚峰的思念来了。 当然,这不是姜冉唯一能做的事情。 不管是谁去无定乡,都要有些防身的技巧。对于观音来说,这种技巧等于法术。 观音用了某种方式…如果姜冉再深入地考证一下,或许会弄明白其中的一点儿奥妙也说不定,但姜冉没有心情去那么做…让姜冉和王怜怜同时拥有了施展佛法的能力,用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南海,又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了的矮胖老人的话来说,要是和妖精比较的话,姜冉和王怜怜都有了八百年的道行。 虽然这与无定乡中的妖精动辄就是修练了几千年的不能相提并论,但佛法却另成一宗,出其不意下,用来防身倒也足够了,再说,那些几千年的老妖没事儿也不会对女孩子动粗…尤其是在那个女孩子和“华佗门护法之人”渊源很深的情况下,更不会有事。 关于这些,姜冉依然没有去思考,她让自己沉浸在了一种幸福感中,幸福的来源并不在于自己会了多少法术,而是矮胖老人无意中提到的:李亚峰曾经给自己吃了些华佗门的灵藥,这会让自己的修练事半功倍。 而且,自己现在和李亚峰的距离更近了一步不是吗?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姜冉虽然努力地不让自己思考很多,却已经快把“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老话中的道理悟通了。 “是嫂夫人吗?”姜冉刚捡起被自己扔出去的经书,忽然就听到了这么一句。 “谁?出来!”姜冉的心情并不好。 “您别生气,别生气…”田鹤偷偷摸摸地从一棵碗口粗的竹子后转了出来,冲姜冉深深施礼“您是不是…姜冉姜大小姐?” “我是姜冉,你是?”姜冉有些奇怪,眼前的人自己从来没有见过,但南海紫竹林中不应该有自己没见过的人啊? 现在龙女和善才童子在竹林外,虽然他们实际上是奉菩萨的命令看住了自己,不让自己离开南海,但没事儿却不会过来,毕竟自己在南海还算是“贵客。” 至于巡山的黑熊精,他更不应该到紫竹林中来了,除非是来了菩萨的客人,他才能来通报,否则紫竹林他是不能进的…还是别想了,听他说吧。 “姜大小姐,可算见着您了!”田鹤又施了一礼,这才抬头说“小弟是李大哥派来的。” “李大哥?李亚峰!”姜冉又惊又喜,脱口而出。 “是,就是李大哥。” “李…亚峰他好吗?他在哪儿?他让你来干什么?他来了吗?”姜冉一口气问了四个问题。 “姜大小姐您别急…”田鹤发自内心地笑了。李亚峰要田鹤来南海的时候,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田鹤自然就在心里把姜冉当成了“嫂夫人”看见“嫂夫人”对“李大哥”也是关切万分,田鹤对姜冉一下子就亲近起来。 “快说啊!”姜冉催促着。 姜冉只是意识着别让自己想得太多,却没注意到自己刚才的问话也好,现在的催促也好,其实都是自然流露,和“意识”却完全没有关系。 “姜大小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