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谁知快意举世无五之全 (第5/5页)
经叫苦连 天,南京道的仓察渐要耗尽,倘若要从更远的粮仓中运粮一耶律信只要想想,都 会后背发凉。 这时候,他才真不理解,为何汉高祖要定萧何为首功!无论是张良、陈平,还 是韩信、彭越,耶律信还真不是太放在眼里,但是萧何的本事,他却是真的自叹弗 女口。 什么深州之捷,霸州受挫,甚而萧阿鲁带兵败冀州,在耶律信看来,那都无关 紧要。这一切不管多少热闹,都只是前奏,与宋军主力的决战还没有开始。而耶律 信深知,真正决战来临的时候,战胜与失败的方式,都将是沉闷而无趣的。 倘若他攻占了东光,补给的压力便全压在宋军一边,不论南朝有多少富庶,失 去了屯集在东光的几十万石粮食军资,决战尚未开始,他们便已经输了一大半。而 倘若他得不到东光的粮草,大辽就会变得十分被动。 也正因为如此,他也不担心东光守将会烧掉东光的积蓄。这些粮草太重要了 以人心来说,不到最后一刻,守城的一方,总是会心怀侥幸—这不是一点半点粮 食,倘若最后城未破而粮食却被烧掉了,这东光守将便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 的。而真到了最后一刻,这粮食不是他想烧便烧得光的。几十万石粮食,就算烧上 猛火油,不烧一两天,哪能烧得干净?而真要放起这等大火来,其实也就相当于全 城军民点火自焚了。何况人情都是如此,事先总以为自己能从容若定,真到城破兵 败之时,才会知道自己亦不过寻常芝人,人人都以逃命第一,还能有多少人记得要 去烧掉粮食?故此自古以来,只见着得胜的一方烧干净敌人的粮草,守粮草的一方 无论有多大的劣势,能忍心自己烧掉粮草的,那都是值得大书特书之事。这也是为 何不管是多么残酷的守城战,城破之后,攻城的一方,总是有平民可屠,有财物可 抢!人心微妙,亦在于此。 退一万步讲,即便东光守军真的玉石俱焚,这对于宋军的打击,亦远比对辽军 的打击要来得沉重。大辽固然转运倍加艰难,南朝也好不到哪儿去!到时候,他依 然可以想战便战,想走便走,没有充裕的粮草支持,宋军若冒然追击,曹彬就是他 们的榜样[3]。 因此,攻打东光城,在耶律信看来,不是决战,却与决战无异。他处心积虑 策谋已久,虽也托赖一些运气,才有如此大好局面,但也因如此,他亦更加势在必 得。 “大王,东城外弘义宫部辖耶律孤稳将军有书信送至。” “呈上来罢。”耶律信冷冷的说道,耶律孤稳最先以追随耶律冲哥征战而扬 名,号称智勇兼备,然而此番南征却颇有出工不出力之嫌,他在萧忽古鹰下,不仅 未建寸功。耶律信还听到萧忽古军中有人指责他在围攻霸州之时,拥兵观望,保存 实力。这只怕不是冤枉他,弘义宫六千铁骑南下,打到现在,除了几个人水土不 服,连重伤兵都不曾有一个。耶律信认定是萧忽古驾驭不了他,这才干脆将他调至 中路,亲自指挥。此次奉密令自永济渠东急攻东光城,耶律孤稳倒是办得十分漂 亮,然而耶律信心中,不免始终暗存芥蒂。然而想要攻打东光城,他却也不能不倚 重耶律孤稳这样的将领。东光东城之外,便只有弘义宫六千人马,加上随军家丁 不过一万八千余人,攻城这种事情,若非耶律孤稳,这点兵力,旁人只能望城兴 叹。 耶律信就在马上接过亲兵呈过的书札,一只手打开,跃入眼帘的,是耶律孤稳 一笔迥劲的汉字: “孤稳顿首上兰陵郡王殿下:闻大王下令三军,限旬日之内,必克东光。大王 当世名将,声威播于北南,数十年间,战必克,攻必取,朝廷倚为干城,深谋远 虑,虽良、平、韩、彭不能及。孤稳,松山之鄙人也,本不当言,然误被圣恩,转 及弃物,蒙陛下知遇,起于草莽之间,故不敢自爱,无状妄言,幸逢大王之贤,当 不以为过。 孤稳尝闻兵法云‘将有五危,,而忿速者可侮也:又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 之可胜。今大王侠百胜之威,临此孤城,自不无克之理。然以深州弹九之地,破 败小城,而南人以孤军守之,数月方下,此前车之鉴,大王亦不可不察也。大王举 十万之众,围此孤城,所图者,东光之仓察积蓄也。然则南人虽愚,亦知东光之不 可失也,其必兴师来救可知。兵法云‘其有必救之军,则有必守之城,,守东光 者,虽村夫愚妇,其知救兵必至,亦必效死力。窃谓大王切不可轻易之,以东光城 大而兵少,人心不安,趁胜攻之,可一鼓而下。恐万一城未破而敌援军至,大王将 如之何? 以孤稳陋见,今吾军已入永静,黄河之败,无干大局,与其急于求成,不若为 持重之策。南人若欲救东光,必经水路。孤稳在东,大王在西,择东光南北永济渠 畔之高、险之地筑垒,以精兵火炮扼之,并造铁链,横锁江中,南军援军虽至,无 能为也。而大王方从容攻城,东光守者知救兵难至,其城虽坚,亦不免守啤而泣 下,破之必也一” “持重之策!”耶律信从鼻子里冷笑一声“与我回报都辖,宋人援军尚远 诸军先奋力攻城,若三日之内,东光不下,再为都辖之策不迟!” [l]注:指冀州知州。 【2〕阿越按:对于某洗脑影片所描叙之艺术战果,智者请一笑可也。 【3〕注:这里指宋初第二次幽州之战,宋军主将曹彬因为粮草接应不上 进退失据,被视为宋军最后战败的主因。 【4〕注:宋时都部署、副都部署、部署的别称。此处指弘义宫都部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