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节 (第4/4页)
着杜光辉笑,散会后,李长说:“杜书记是挂职,何必…” 杜光辉朝李长看了眼,李长又说:“底下的事复杂啊,复杂!” 联席会议一结束,其实就无形中宣告了阴历的这一年工作基本结束了。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大家可以自由地安排了。县直的一些机关,有的甚至开始实行值班制了。但是对于领导,也许这仅仅是另一个有意义的特殊时段的来临。 杜光辉自然不太明白这些。虽然这些年他也一直身在官场,可是,他一直与真正的官场远离着。并不是他想远离,而是被动地远离了。从到省委宣传部开始,头一年,他春节回老家,父亲让他给当时的部长带了一些家中的土特产。其实就是两只土鸡,和一篮子鸡蛋。再后来,他就没有再踏进过哪个部领导的家门了。妻子黄丽曾骂他是个榆木疙瘩。可是,他有他自己的原则,他最有力的反击语言就是:我没有送,没有请,不也是升到了正处? 这条确实有些力度。杜光辉没有送谁,也不曾请谁,却当到了办公室副主任,然后当工会的专职正处级副主席。在他这个年龄,应该说也算是不错的了。这些年来,即使宣传部是个人们传说中的清水衙门,但是,也还是不断地有人找杜光辉办事的。毕竟是衙门大,有些事杜光辉能办的,打个电话可能就办了。办事的人少不了也送一点东西。杜光辉原则上是不收的。然而在天大的人情面前,他总是经不住一句话:你这不是不给我感谢的机会吗?这句话份量重,对杜光辉这样软心肠的人,是最好地武器。 曾在县里挂职两年的一位大学同学,在杜光辉要下来挂职前,曾告诉他县里的人情,甚至大过了法律,大过了规定,大过了原则。杜光辉不信,这同学说:不信可以,到了县里,你就知道了。 也是。中国是一个很讲究人情味的国家。哪里没有人情?哪个人没有人情? 所谓的人情味,一到官场,其实有时候是与官场的规则想冲突的。人情成了官场的潜规则。你不进入,很可能就被疏远到规则之外。你进入了,人情大似天,往往就在人情的泥潭里,一步一步地陷下去了。 清者自清。这是杜光辉在自己办公室里挂着的一幅字。他喜欢这幅字,更喜欢字背后的含义。 本来,杜光辉准备开完会就回去的。可是,县长琚书怀留住了他。 琚书怀打来电话,说让杜光辉再在县里呆两天。等到阴历的二十六、七,他想请杜书记陪他一道到省里走走。 这走走是什么意思,杜光辉懂得,就是联络联络感情,一年结束了,看望看望。说白了,就是去送礼。乡里面的送县里,县里面的送省里。这是官场人情,同人与人之间的人情没有什么两样。哪个县哪一年在这官场人情上疏忽了,可能第二年对于这个县,就是一个无情的一年。琚书怀作为一个县长,当然不想这样。桐山是个国定贫困县,财政收入除了矿山,一大部分就是靠省里各部门各单位支持。“拿小钱换大钱,拿他们给的钱再换他们的钱”这是很多县里共同的做法。钱是共产党的,给谁都一样。你没有人情味,谁给你? 杜光辉在电话里问琚书怀:“怎么想到拉我一块?” “光辉书记是从省里下来的,情况熟。我不拉你拉谁?”琚书怀笑着,说:“等会儿我让人给你送两条烟去。抽吧,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这不太好吧。你看,琚县长,我是不抽烟的。”杜光辉解释道。 “重cao旧业,自有快乐。等着吧,人马上就到。”琚书怀又说了几句,就挂了。 不一会儿,琚书怀的秘书小李就过来了,递给杜光辉一个鼓鼓的大信封,说是琚县长让送来的。杜光辉接了,说替我谢谢琚县长。小李走后,杜光辉打开信封,是两条烟,而且是琚书怀拿给他抽过的内供烟。 真是了得!杜光辉心想内供烟都能有这么多,真是了得! 二十三,杜光辉回到省城过了小年。其实也就是个形式,凡凡刚刚放假,黄丽出差了。她是知道杜光辉要回来、凡凡也放假的情况下出差的。这让杜光辉也找不出什么理由来不同意。虽然他心里是老大的不痛快。小年晚上,杜光辉拉着凡凡喝了两小杯啤酒。孩子说:“爸爸,我发现你老了。” “是吗?” “是啊,白头发又增多了。” “你也长大了啊。你长大了,爸爸就老了。这是规律。” “我希望爸爸永远是年轻的。爸爸不老多好!”凡凡的眼里竟然有些说不清的怜惜。 杜光辉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头发,鼻子一酸。他赶紧道:“喝一点吧,你也是个男人了。” 吃完饭,杜光辉牵着凡凡的手,到街上转了一圈。凡凡说不太喜欢这街上的热闹,还是回家吧。家里好,暖和,也清静。 第二天杜光辉回到了县里,因为他是副书记,还有安排好的慰问任务。这次他到的是窝儿山,还有山里的另外两个特困村。 等跑了一圈回到县里,杜光辉的心情更沉重了。他从来没有看见过那么贫困的家庭,也从来没有看见过那么让人心生怜悯的孤儿…他在民政部门安排的钱之外,自己又给了他们一些钱。他对高玉说:“我真的没想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