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节 (第2/4页)
基地开发,谈到了省里已经定下来的项目。说着,说着,杜光辉自己感到自己就像一个演员,在空空的台上唱独角戏。原来定好了的演员,临时却都有事了。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得在台子上,撑着场面。他禁不住有了一丝悲凉。 台下很静了,杜光辉道:“茶叶开发是个长期的工作,大家都知道,我是个挂职干部。在桐山,我只呆一年。现在已经呆了一半了。我完全可以完另外一种生活。但是,我选择了发展茶叶。我就是想:作为一个下派挂职干部,虽然时间只有一年,也得扎扎实实地为老百姓做点事。我要做的事,就是茶叶开发。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通过大家的共同奋斗,桐山的茶叶能够打出品牌,做出名气,闯开市场,获得效益。若干年后,如果有人再提到桐山的茶叶时,会记得一个叫杜光辉的挂职副书记。我就足了!谢谢大家!” 杜光辉说完最后的四个字时,眼角在些发酸了。会场上先是沉默,接着是掌声,热烈而真诚的掌声。杜光辉想:人心总是人心,虽然都是掌声,可是内容却不是一样的。 会后,几个山区乡镇的领导找到杜光辉,要求将茶叶基地开发的任务,落到他们所在的地方。杜光辉说我感谢你们,可是项目得一步步做。下半年,如果争取得好的话,每个乡镇都会有一些的。这些主要是示范,至于大面积的发展,可能还得靠自力更生。 吃饭时,杜光辉找到李开,问高玉怎么了?李开说:“杜书记这么关心高乡长啊。她要是听到了,一定从床上爬起来的。她重感冒了,拖了下,现在在吊水。” “你回去告诉她,马上省农科院的专家要来,让她准备下,到时要到窝儿山。这些专家,可都是茶叶方面的权威啊。”杜光辉叮嘱李开。 李开说:“这没问题。我们热烈欢迎。我马上回去和高玉一道准备。” 下午下班时,杜光辉看到了林一达书记,他出门时,正迎面碰着。林一达先开口了“光辉书记啊,听说上午的茶叶会开得很好啊。这就好,就好!我是临时有事啊,不然我也得去。这是大事嘛。不过,有光辉书记亲自抓,我也就放心了。啊,很好,很好!”“谢谢林书记,不过我还是想说,请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要充分地重视山区的茶叶开发。不能只顾着矿山,茶叶比矿山更重要啊。”杜光辉脸黑黑的,明显是有想法了。 林一达顿了下,随即道:“光辉书记这意见对,是要重视,而且要高度重视。哈哈,什么时候安排下主要领导对茶叶生产的考察,你看怎么样?” “这好,适当的时候我会安排的。只要林书记能将茶叶开发挂在心上,山区的茶叶开发就有希望。”杜光辉道。 林一达又是哈哈一笑,然后同杜光辉道了别,坐上车去了。 杜光辉心里到底还有意见,他一个人往外走,准备回招待所吃饭。刚到招待所门口,看见蓝天木业的孙林正站在门口。他本想退回来,可是觉得不妥,就又走了几步。孙林跑上前来道:“杜书记啊杜书记,我一直在等你。真忙啊,我想向您汇报一下我们企业的有关情况。” 杜光辉说:“现在下班了。这样吧,明天你到我办公室吧。” 孙林笑着说:“杜书记怎么见了我孙林,就像见了…唉。我已经在桐山饭店订了,请杜书记一定给面子,晚上一块儿吃个饭。” “这不行。我身体不舒服。”杜光辉推道。 “没事的,不就是吃饭?杜书记在招待所,不也要…还是给我们点面子吧,车子已经过来了,请杜书记…”孙林继续道。 杜光辉心想,这孙林找他吃饭一定是有目的的。达不到目的,孙林不会罢休。如其这么让他缠着,索性就去会会,看看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啥药。于是道:“好吧,走!” 到了桐山饭店,杜光辉发现坐在桌子边的两位,他都不熟悉。这两人见杜光辉进来了,马上站起来,孙林介绍道:“这是县委杜书记。” 两个人都伸出手来,杜光辉一一握了下。孙林道:“杜书记,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省电视台的王导,这一位是县农行的张行长。” 坐定后,孙林说:“今天请杜书记来,我是有目的的。我孙林是个爽快人,因此也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不绕弯了。我们蓝天木业的环保问题,在省林业厅那边出了些茬子。林书记和李书记都给我们说过话,可是不行。这事看来只有请杜书记给我们出个面子。听说,杜书记和分管的吉厅长关系很熟。” 杜光辉心想这孙林果真是个爽快人,开门见山,毫不含糊。他没有马上说话,孙林又道:“这是我请杜书记的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是,省电视台的王导,是我的好朋友,他听说了杜书记在窝儿山发展茶叶的事,很感兴趣,想采访一下杜书记。” “啊,孙林也是个爽快人哪!”杜光辉道。 “就是,我是军人出身,这些年虽然在商界瞎混,可是爽快的性格一点没变。”孙林说着,敬了杜光辉一杯酒。 杜光辉只是意思了一下,沾了沾嘴唇,就放下了。 王导说:“杜书记在窝儿山开发茶叶的事,很有典型意义。现在,这样的好干部太少,特别是挂职下派干部。因此,我想在这方面做一期采访,请杜书记支持。” “这个就不必了。我也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不值得宣传的。这事,我看就算了吧。”杜光辉一口回了。 孙林笑道:“杜书记为人低调。我们敬重啊。” 正说着,孙林接了个电话,出去了。不一会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