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_第106章特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6章特困 (第1/3页)

    第106章 特困

    老杨哼着敖包相会里“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迈着轻快的步子推开房门,在这里,只有他跟老伴,姑娘们嫁出去了,给别人家生儿育女,自己的儿子在老家守护那些田地。

    掀开被窝,婆娘“咯咯”地磨着梦牙,翻个身,避开老杨打开的电灯光,耸着肥胖的屁股继续鼾睡。老杨上床,弯着身子贴了上去,手从肩夹窝里伸过去,一把捞起那团摸了几十年的软rou。

    嘴里嘿嘿地笑着,嗒地关掉电灯,腰上使劲往里顶了顶,嗯,有反应真好!

    第二天一大早,朱自强起床,背包里装了条内裤,再塞件外衣,牙刷牙膏,毛巾香皂,一个喝水漱口两用的杯子。硬壳笔记本,一支钢笔,一支圆珠笔,一个军用水壶。再到食堂里要了点盐和辣椒面,用小塑料袋装好放在背包外的小袋里。

    走出食堂的时候,老杨、蒋崇剑、刘海龙,还有一个中年妇女已经到了,这就是刘艳,跟相片上的人出入有点大,真人更加苍老,齐耳短发,发丝中藏着白霜,眼角出现了细细密密的鱼尾纹,脸膛黑中透红,脸上长满了细小的色斑,看到朱自强后,露出可亲的笑容,主动伸手:“是朱书记吧?我是刘艳,前两天下去帮几个村子选妇女主任,也没赶上接你。”

    朱自强稍稍用力地握住她的手,感觉就像电工纱布,脸上同样微笑道:“刘阿姨,一来就麻烦你,实在是过意不去。”

    刘艳眼一瞪,假装生气地说:“我有那么老吗?叫刘大姐!认得我的全都这么叫,你别想让我提前退休!”

    朱自强哈哈大笑道:“好!刘大姐,欢迎加入经发办!往后还要多多麻烦你啊!大家都准备好了吗?”见其他三人点头,朱自强又对刘艳道:“大姐呀,家里没问题吧?”

    刘艳笑得开朗,摇头道:“多谢领导关心!完全没问题!”蒋崇剑走过来,从包里摸出张小地图摊开,田园乡的地形就像颗蚕豆,乡镇政所在地在蚕豆头部,蒋崇剑指着豆尾道:“朱书记,这儿是全乡最偏远贫困的地方,海拔都在两千米以上,那儿种的苞谷只有小孩高,唉…连耗子偷苞谷都要跪着。”

    朱自强皱着眉头问:“有没有少数民族?”

    蒋崇剑道:“基本上是苗族,有少量的彝族。”

    刘艳插口道:“朱书记,如果要先去这里,最好带点慰问品,比如盐、大米、面粉之类的。”

    朱自强摇摇头道:“不用,我下去不是看一圈就完事了,以后打交道的时间多得很,光慰问不起作用啊。”

    刘艳垂下眼皮,没再说话,静静地呆在一旁,老杨指着地图道:“最省便的办法就是沿着这儿河西村绕一圈回来,大约要一个星期,除了中间的两个村外,其他村全部走到了。”

    朱自强盯着地图看了半天,从地图上显示,这些村子的位置都在半山腰上,整个田园有百分之八十是山区,农民的地也大多在山上,海拔越高的地方,粮食产量越低。朱自强搓了几下鼻子,摇头道:“多绕点路,走个W型就能照顾到了,这样需要几天?”

    老杨正在默算,刘艳已经开口了:“十一天。”朱自强点点头:“就这样决定,走吧,今天赶到河西村。”

    ***

    上寨村和中寨村是两个苗、彝、汉族杂居村子,到第八天,朱自强一行五人终于来到了上寨,这儿海拔高达2113米,终年云雾迷漫,见到太阳不超出一个月,气候非常潮湿,老杨说,这儿有个风俗是不洗澡,一来是天气太冷,二是空气湿度太大,衣服晾不干,只有用炭火烤,而煤炭又要到山下去背。

    村里大半人都在烧材火,远远的就看见袅袅炊烟,混在雾气左右摆动,山里一时雨,一时风,就像大姑娘发脾气,想着就来一阵,五人踩着稀烂的泥浆,一步一个脚印地往村子走去,八天下来,其他人对朱自强算是刮目相看了,走了差不多三百里山路,朱自强硬是没叫声累,第一个撑不住的倒是刘海龙,这个笔杆子虽然也下过乡,可像这样的革命考验还是头一回。

    老杨和刘艳两人的耐力惊人,连朱自强都暗暗佩服,不愧是山区里的干部,单凭这走山路的功夫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快进寨子的时候,突然响起一阵锣鼓声,从低矮的茅草屋后窜出十几个人,手拿铜锣、芦笙,脚上穿的解放鞋、棕绳鞋踏得烂泥一阵恶臭,可每个人嘴里都在用苗语唱着,刘艳低声对朱自强道:“他们是在欢迎你,你仔细听,每句的后面都有一个朱书记的发音。”

    朱自强仔细听,果然前面一串飞快的苗语后边都带着唱腔叫了声朱书记,心想肯定是朱明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