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节 (第1/4页)
第六节 押运秦朝财物的队伍启程了。 季布在前,桓楚在后,于英在左,虞子期在右。浩浩荡荡,首尾望不到头。队伍中还夹杂着一批批用绳索捆连、脸带泪痕的美貌女子。 咸阳百姓聚集在道路两旁,指指点点,窃窃私语。手提马鞭的楚军士兵来回巡逻于百姓和队伍之间,虎视眈眈的盯着人群,不是挥鞭驱回几个被人群挤到街上来的人。 远方一处高台上,项羽志得意满的看着这一切,对旁边的范增到:“亚父,除了韩信,你就没有别的事可说了吗?那小子又多大能耐,把你搞得这样成天心神不宁?” 范增到:“他的才能太可怕了,远胜于我。一旦发挥出来…阿籍,我简直不敢想象。” “亚父,你能不能…”项羽犹豫了一下“不要再叫我阿籍了?好像我永远是个孩子似的。” 范增一怔,脸上的表情有些猝不及防。慢慢的,他的目光黯淡下去。 “是,大王。”他吃力的答道,声音异常苍老。 灞上,汉王刘邦的主营。 汉王仰着头,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皱着眉道:“这究竟是什么玩意儿?样子怎么这么古怪?” 张良站在一旁,摇头道:“臣不知道。军中的考工来看过了,他也没见过这种东西。不过他说这上面有烧炙的痕迹,估计用的时候要生火。” 汉王道:“废话。我也知道要生火。石室里那么厚的一层烟灰不是明摆着的吗?可生了火干什么?冶炼?煮食?烤炙?东西搁哪儿?” 张良道:“不知道。我总觉得他不会是派这些简单用场的。” 汉王道:“那它是派什么用场的?” 张良道:“不知道。” 汉王道:“不知道,不知道!你那么聪明的人,怎么会有不知道的事?你都不知道了还有谁会知道?” 张良笑了笑道:“臣可没有说过自己什么都知道。” 汉王背着手围着那庞然大物转了一圈,道:“死了一百二十多个人,就得到了这样一个连派什么用场都不知道的东西,这叫什么事?我是不是还要带着这大家伙进汉中?听说那栈道走起来可够呛!” 张良道:“正因为为它死了那么多人,所以大王一定要将它带上。大王你想,放置在如此隐秘的地方,又用威力如此巨大的机括守卫着的,会是普通东西吗?” 汉王点头道:“嗯,有理!那就听你的。你总是给我出些稀奇古怪的主意,不过似乎每次都挺灵的。” 回到住处,天色已晚。韩信已经两天没睡一个好觉了,此时只觉得精疲力竭,衣服都懒得拖,就和衣往下一躺,闭者眼睛扯过被子盖在身上。 疲劳贵疲劳,脑子里却还是乱哄哄的不肯静下来。长生树、照心镜、九鼎、秦始皇、东海君…一大堆荒诞不经的怪事纠缠在一起,不停的在脑海里翻腾。 很久以后,他才渐渐进入梦乡。 在梦里,他见到东海君。在一个巨大的黑暗的房间里。 他觉得东海君的脸有些眼熟,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却怎么想也想不起来。 东海君对他滔滔不绝的讲了许多话,他知道那很重要,却一句也记不住,只是干着急。 东海君阴森森的笑着,递给他一面镜子。他接过来,看见镜子里是一具白骨森森的骷髅,还在动。反过来,看见是一摊nongnong的鲜血。鲜血慢慢扩散到整面镜子,慢慢的从镜子里渗出来,慢慢沾上他的双手…他恐惧的想:这是梦,这是梦,这不是真的。 他忽然想到,做梦怎么会意识到自己是在梦里呢? “起火了!起火了!”半夜里有人大喊,惊醒了他的噩梦。他睁开眼,长出一口气。 原来是南边阿房宫方向起的火,离这里有好几十里地,毫不相干。 “烧阿房攻关老子屁事!大惊小怪,扰了老子一场好梦!”几个人愤愤地说着,又一头钻回营帐去睡了。 还有一些人因为反正睡不着了,索性三三两两站在那儿看火景,指指点点,倾诉着当年来咸阳服徭役时所受的种种苛酷待遇,言语间透出一种复仇的快意。 韩信独自站在一旁,默默地望着那一方已被火光映成暗红色的天空。 许久,一个声音在旁边轻轻地问:“有何感想?” 韩信不由自主地渭叹一声:“何苦呢?都是民脂民膏。”忽然警觉起来,向声音来处望去,道:“谁?” 黑暗中走出一个人来:“鸿门一别才几天,这么快就忘却在下了?” 韩信的眼睛适应了黑暗,立刻认出了来人,乃是鸿门宴上那个面貌秀美如女子,计谋却耍的极其老练的谋士。 “原来是张先生,失敬。”韩信一拱手道“先生是韩国司徒,又是汉王重臣,怎么半夜三更来找我一个项王侍卫来了?” 张良一拉他的手,压低了声音道:“找个僻静点的地方说话。” 韩信会意,带着他绕到营帐后面。 营帐后停放着一车车粮草。韩信和张良在梁车间穿插行进,四周寂无人声。最后两人登上较大的梁车,坐在那高高的梁草堆上,周围尽皆一览无余。 张良道:“鸿门一别,早就想来拜访足下。只是沛公刚被封为汉王,整军入蜀,事务繁多,拖着不让我走。今日才算得闲。” 韩信道:“找我做什么?鸿门宴一面之缘,还不值得先生如此挂念吧?” 张良看着韩信,微微一笑,道:“关中素称形胜,有崤函之固,山河之险,此诚万世帝王之业也,未可轻弃。” 韩信一怔,道:“你…你看到我那篇奏疏了?” 张良叹道:“好文章啊——可惜明珠暗投了。” 韩信道:“你从哪里看到的?” 张良道:“项伯那儿。你真够厉害!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