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2/6页)
还有每天清晨的早安吻、每天夜晚的晚安吻——” “好了,你当我没问,也当你没听到我的问题,可以吗?我们就照你的意思安排。” “既然梁小姐都这么客随主便了,小生我又怎敢再有意见呢?”他戏谑的取笑我,数了一下日子。[下星期三应该是我的生日,那天筱昭的训练是在家里,我们要不要暂停一次,还是——” “嗯,暂停一次也没关系,其实筱昭在这几天的密集训练下来,不管语言、行为,甚至逻辑思想都有明显的改善,休息一天对于她的进度应该不会有影响才是。”我答应了温天丞的提议,随即又想到一件事。“对了,明天滑行板训练要上新课程,上午十点,你方便吗?” 他颔首回答我的问题。 “明天建达也会一起来,他想为筱昭再做测验,看看这样的训练成效如何?另外,他也会教我们滑行板的课程——” “你明天只要负责做纪录就好,别学滑行板了。”温天丞正色地对我说。 “为什么?”我不明白。 他深深地看了我一眼,缓缓地吐出:“我嫉妒别的男人碰你的身体,所以…你明天别学。” 温天丞说完话,筱昭正好跑来我们身边,他笑着牵住筱昭的手往楼下走,我只好把门关上,跟随在他们身后回房间。 一进到房间,我便听到手机在响,温天丞在浴室喊:“婷婷,你先帮我接电话。” “噢!”我去拿手机并接通“喂?” “婷婷!”那惊喜的声音令我讶异“我是大妈,婷婷,你有在听吗?” “有。”我回答大妈的问话。思索了一下,才明白这通电话是从公司转接过来的。因为我留给家里的是公司的电话温天丞私人的专线,而为了怕家人找我,温天丞每天只要离开公司,便会把电话转接到他的手机上。 “婷婷,自从你去上班,已经一个月没回家了,大妈知道你不喜欢打电话,但你妈和大妈可想死你了,你什么时候回家来让大妈和你妈看看?对了,下星期六你爸要提早过六十五岁生日,你请个假回来为他祝寿好不好?” “嗯。”我轻声允诺。大妈继续发表关心我的台词,从照顾身体开始,到日常生活的琐事,她全部都叮咛了一遍,才在大哥催促吃饭的声音下,依依不舍地挂上电话。 “谁打来的?”温天丞洗好澡,站在浴室门口,拿著毛巾擦头。 “我大妈,下星期六我爸爸要过生日,她希望我回家。”我简明扼要的回答。 “那——”他抬头看了我一眼“我一定要放人回去罗!”他有点无奈地回应。 我不说话的点点头,表示我势必回去的意见。 “既然这样,我们那天的课程你就提早修改一下,看要怎么做先告诉我,我可以独自一个人陪筱昭做的。不过——你又得欠我一次了,是不是呢?MySweet!”他走到我面前,低头掠取一个吻。“你先和筱昭去洗澡,我下楼看看玉婶是不是把晚餐准备好了。其他的事我们待会儿晚餐的时候再说。”他边说边走到衣柜前拿出外衣穿上。 我歪著头想了一下“好吧,待会儿再谈。不过有一件事我想先告诉你。这个礼拜天我要回家看我mama。”说完之后,我不管他的瞪视,快速地拉著筱昭走进浴室,洗我们的贵妃浴。 *** 如果事情能够“早知道”就好了,因为如此一来,我一定不会跟温天丞坚持回家看mama一事。但现在反悔似乎太迟了,我已经被困在这里了,而温天丞和筱昭也在送我回到门口时,便转往台北县郊的俱乐部了。 “婷婷,你爸爸在和你说话,你有在听吗?”大妈好心地提醒我。 微点著头,是我的回答。 “有你不会回答吗?”爸爸气恼地吼我“也不会吭一声,若让别人看见了,还真以为我养了一个哑巴女儿。” 这是我们父女每次见面时都会出现的对话,二十几年来对话不曾改变,心情更是沉重,分离的时间和空间似乎无法改变这种僵硬的亲情,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容许这样的亲情存在,而对于这一切,我就是无能为力。 “阿杰——”大妈气急败坏的阻止爸爸“婷婷是你的女儿,不是你的仇人,你干嘛每次见面都用这种态度对待她呢?女娃儿安静、温驯不好吗?为什么你老是要这么粗声粗气地对她说话?她一定是被你吓得不敢出声,才会你在时总是一句话也不说。” 大妈为我大抱不平。事实上,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大妈忙娉娉的事多,但她也不忘关照我,只要我开口要求的事,她从没有摇头说不过,虽然截至目前为止,我也只要求过一件事,但她真的没有拒绝我。 “我哪有大声…是她…” “爸,你这种音量不大声,只是整个天母社区的住户都听到你的话而已。”娉娉和她的丈夫走进来,她手中的婴儿也哇哇大哭。“你看,连宝宝都被你吓哭了,还说不大声?” 今天是她宝宝满月的日子,爸爸想见他第一个外孙,但碍于姊夫没有开口邀请,他只好在家等待娉娉他们自己登门拜访。 娉娉的丈夫是爸爸挑选的女婿,他叫萧裕凯,是宝丽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兼总经理,大娉娉十五岁。因为爸爸的关系,娉娉当年没有机会和温天丞交往,她在二十岁时听从爸爸的安排和姊夫相亲,大学毕业那年立即嫁过去当少奶奶,之后就忙著做传宗接代的工具。 不过不知是不是上天怕他们婚姻太单调,两人婚后十来年一直没有孩子。两个人都去医院检查了数次,中医、密医、西医找了好多间,始终没有什么效果,虽然后来查出是姊夫的问题——jingzi数量太少、活动力太弱所致,但为人媳妇的她还是为此吃了婆婆好些苦。如今总算雨过天青,让我也为她终于可以解除这多年的压力感到高兴。 只是我真的不明白,似乎不管传统、不传统的思想,自古以来妇女就是跳脱不了传宗接代的桎梧。绑死在女人身上的结,解来解去还是绕在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