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追踪恐龙的人 (第5/11页)
,已经被他们挖了一个大坑,用rou眼估计,今天秦小文出的土应当已经挖完了,但是陈翔还想多挖一点,这样做保险系数回更大一些,因为他想起了严老师的话,在科学事业中,是不允许有侥幸心理的。 慢慢地,陈翔感觉到体力支持不住了。他身上的汗水似乎已经流干,眼前在冒着金星。他的手已经举不起沉重的铲子,于是他干脆用双手捧起土来检查,检查以后再扔开。其实他已经用不着再花力气来扔土,因为只要他一松开手,大风就把他们刮得无影无踪了。 就在他用尽残余的力气,双手抓起一把土放到眼前时,他忽然看到了里面有一个黑色的钮扣。陈翔立刻回想起在送出那一筐没有经过检查的土时,自己是掉了一个钮扣在里面。这样看来,他现在接触到的,就是那一筐惹出无穷麻烦的土了。 陈翔干脆趴在地上,细细地把这一片土审视了一番,结果除了碎石以外,他还发现了一块十来厘米长的骨板化石。尽管这一小块化石不一定有什么价值,但是陈翔总算找到了漏掉的资料,挽回了损失,他的一下午辛苦并没有白费,这使他十分欣慰。 “我已经复查完了,就找到了这块化石,回去吧!”陈翔把化石在秦小文眼前一晃,随手装进了衣袋里。 秦小文拄着铲子,脸上露出了疲乏的笑容: “唉,我真累坏了,我们到洞里喘口气再回去吧!” 两个人摇摇晃晃地走进了安静的洞窟,秦小文解下头巾,先把陈翔和自己身上的尘土扑打了一番,才找了块光滑的石头坐下。 陈翔又从衣袋里取出那块化石,一面用软刷刷去上面的尘土,一面感叹地说:“郑教授和严老师全说对了,如果不返一次工,这块化石就从我们眼前滑过去了…等一等,这是什么?” 他突然站立起来,急步走到洞口,将化石对着光线,反复地看着。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就象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一样。 “出了什么事?”秦小文好奇地跟了过去。 陈翔小心地将化石递给她,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你看!” 原来在化石的表面,有一幅当时的人们用尖锐的燧石工具刻下的图案:一人一兽的图案。这个人是个女人,长长的头发披在两旁,下身围着兽皮。这兽的形状非常奇特,头上有角,拖着长尾巴,身体蹲坐在后脚上,前爪扬在空中。它的嘴很大,牙齿锋利。总的看来,它很象一头大蜥蜴,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果和人的高矮相比较,这头野兽至少有七八米高。 “这不是恐龙吗?”秦小文忍不住也叫出声来。 是的,这庞然大物不可能是其他的动物,只可能是恐龙,从第一眼开始,陈翔就是这样想的,但是他不敢讲出口来,因为这太令人难以置信了,太违反科学常识了。 翻开任何一本古生物的书籍,那上面都毫不含糊地写着:恐龙生活的时代,大约是从两亿年以前到七千万年以前。到了白垩纪的晚期,由于宇宙射线、气候条件和植物群落的变化,由于新兴的哺乳动物的竞争,曾经统治过地球达一亿多年之久的恐龙,都逐渐灭亡了。有什么样的奇迹,有什么样的科学根据,能证明在生物史上早已灭绝的动物,居然有可能在十万年以前还存在,而且成为当时的人类熟见的动物,从而可以相当准确地将它的形状在骨板上刻下来呢? 陈翔知道,在旧石器时代的遗物当中,女性的雕像或刻画像是常见的,因为在母系氏族时代,崇拜女性的神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这块骨板上,既然恐龙是和女神出现在一起的,那么可以断定,当时的人们也是将恐龙当成神来崇拜的。 在远远的帐篷里,晚饭的哨音已经吹响。同学们已经烧好了洗澡的热水,准备好了饭菜在等他们回去。其实,当同学们发现陈翔和秦小文冒着狂风在洞口筛选废土时,都要过来帮忙,不过严老师制止了他们,因为他觉得让陈翔受一次考验,对他今后是有好处的。 但是在这时,陈翔并不知道这些,也没有想到要回去。他已经忘记了劳累,忘记了饥饿,呆呆地坐在洞口出神。 天已经近黄昏了,风势逐渐平息下去,一团一团的云雾,从峡谷里袅袅上升,岩石林木,半隐半现,显得更加神秘,幽远。陈翔好象看到了十万年以前就在这个地点发生的一幕情景:一群披着兽皮的原始人,正围着洞口的篝火,烧烤着当天的猎物;白茫茫的雾气,遮掩了身后的山岗。突然,一声巨吼在山谷中激起回响,在山岗顶上出现了一头巨兽,它那黝黑的身躯虽然没入了云层之中,可是那闪电似的目光和雪白的獠牙,却正从空际向他们逼近。原始人号叫着,哭泣着,奔入藏身的洞xue,恐怖地匍匐在地上祈祷… 童年时代幼稚的幻想,又在他的心底复苏了,所不同的是现在它已经初步建立在科学的依据上。千万年来大自然蕴藏的一个奥秘,在强烈地吸引着他。就在这个神秘的黄昏,在这远古的祖先曾经活动过的地方,他暗自下定决心,要献身给这项科学事业。但是有谁知道,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他还要爬过多少座山,涉过多少条水,经历多少难以描述的艰难困苦呢? 四 “五城县(今四川中江县)…出龙骨。(故老相传)云,龙升其山,值天门闭,不达,坠死于此,后没地中,故掘取得龙骨。” 这是晋代人常璩著的阐述四川古代历史的《华阳国志》卷三中的一段话。陈翔将它摘录在笔记本中以后,揉一揉酸痛的眼睛,然后站起身来,在阅览室中来回踱着,急于要把自己混乱的思想理出一个头绪来。好在星期日的上午图书馆的人很少,他的行动还不至于妨碍别人。 自从四年以前他在杂古脑河畔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有恐龙图像的骨板以后,他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那就是从全世界的范围来讲,恐龙确实是一种早已灭绝了的动物;但是在地形复杂,人迹稀少,自然条件多变的康藏高原上,却可能有一支恐龙在这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至少到了十万年以前,它们还曾经与居住在高原东部边缘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并存过,由于它们庞大的个体和凶猛的外貌,很受人类的敬畏,因此是被当成神来崇拜的。 作为一个中学生,他在当时自然不可能提出更多的证据,讲清更多的道理。但是经验丰富的郑教授,却从这个青年身上,看出了一种严谨的钻研态度和创新精神,特别是他那种敢于向国内外一切传统的理论提出挑战的勇气,更是难能可贵。因此,郑教授一面告诫他,在科学研究中孤证是不能说明问题的,他必须更多地充实自己,从各方面去搜集资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