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统天下_第二百一十五章这里以后属于大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五章这里以后属于大明 (第2/5页)

农耕化的他们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游牧民族的。

    而这也是昔班尼在发布了征召令之后能够迅速聚集起来数万大军的原因了。此时的乌兹别克人仍然是聚集的生活在一起,所以只要昔班尼的征召令一发下去很容易便可以获得大量的兵源。

    在昔班尼发布征召令的第三天,就近赶来的士兵达到了将近七万人,而昔班尼的大军也一举突破了十五万。

    即便是这样昔班尼也依然没有发动反击,因为这个时候虽然他的军队的人数增多了,他的实力却下降了。

    这些新来的士兵完全就是一群新兵蛋子,没有经过训练,没有上过战场,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没有武器。而昔班尼此时也没有办法立刻变出来数万的兵器铠甲,所以虽然军队的人数增加了这几万新兵反倒暂时成了累赘了。

    所以为了尽快的让这些新兵形成战斗力,昔班尼一方面不断的从乌兹别克各地调集武器铠甲以及粮草等,另一方方面也紧急的开始了对这群新兵的训练。

    而这期间昔班尼最怕的便是明军的偷袭了,要是这个时候袁启文打了过来了,到时候这些新兵很容易溃败的,而一旦他们溃败便很有可能会连累全军。所以为了稳住明军,昔班尼这个时候向导了一个办法,那便是求和。…,

    于是昔班尼便派出了几位使者来到了乌喇秋别城。昔班尼虽然计谋想的很好,无奈派去的人表现的稍差了点,在袁启文和李端澄两人不断的逼迫之下其中一个使者竟然说漏了嘴了。这下子昔班尼的计划彻底的泡汤了,而在知道了昔班尼不是求和之后袁启文直接把几个使者给扣了起来。既然是来骗我们的那边是敌人了,对待敌人没有那么多的仁义了。

    而当天晚上看到自己派去的使者没有,昔班尼便知道他们几个一定是失败了,这个时候昔班尼猜测知道了事情真相的明军很有可能会趁机和自己决战,所以为了以防万一昔班尼连夜下令全军警戒。

    不过很快昔班尼便不再担心了,因为当天晚上,昔班尼从各地调集的将近十万的兵器终于到了这里了。这几天的练兵产生了很大的成果,在练兵的时候昔班尼采取一个老兵带着一个新兵的方法,再加上本身身为游牧民族对于战争他们也不是太过陌生,所以虽然才没有多少天的训练新兵们却形成了一定的战斗力了。游牧民族本来便是征来便能战,只不过是战斗力不高而已。这几天的训练对于他们来说足够了。

    新兵训练的差不多了昔班尼差的便是兵器了,没有兵器再多的人也是枉然。而当天晚上随着十万套兵器的到来,昔班尼最后的短板便补齐了。

    这个时候坐拥十五万大军他如何会再怕袁启文。第二天昔班尼将十五万大军重新整编,按照训练的时候的样子重新整编的大军还是一个老兵带着一个新兵,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整体的实力来。

    而当自己大军的人数到达了十五万之后,在来到这里从军的人便都被昔班尼安排在了另外一个地方,虽然现在乌兹别克汗国的敌人是大明,其他的敌人也不能不妨不时。所以在那之后再次聚集起来的人便都被昔班尼安排到了北面和西面,在那里他们将主要防范波斯人以及哈萨克人。

    在昔班尼练兵的这几天,袁启文他们也没有闲着。袁启文一方面在不断的加固乌喇秋别城,另一方面很快便联通了乌喇秋别和南疆的联系。这样乌喇秋别以东所有的土地全都和南疆的费尔于纳盆地连在一起了。

    袁启文他们并没有想着通过一两场战役来解决昔班尼,因为这根本就不现实。如果此时袁启文手中有四十万以上的大军的话或许袁启文还可以试一试,自己手上却只有十万人都不到的军队,这还是加上了李端澄手中仅剩的六千人的情况下的。在前几天的一战中,虽然昔班尼付出了一万八千人左右的伤亡,明军的伤亡同样也不小,将近一万人了。

    可以说不管是在战前还是在战后袁启文和昔班尼双方在乌喇秋别的实力都差不多,并且双方的将领也都是经验丰富之辈,所以想要短时间内打败对方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靠着奇谋获胜的,那只不过是很少的一部分,只不过是这些战争比较能够引起人们的好奇,所以传播的比较广泛,事实上大多数的战争也是和现代化的战争一样,都是靠的实打实的打出来的,双方都要经过长时间多次的交锋,就看谁能够坚持到最后了,谁坚持到了最后谁就是者,谁中途退出了,谁便是失败者。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袁启文想要短时间彻底打败昔班尼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就更不要说弄不好袁启文还有可能会成为失败者呢。这里毕竟是乌兹别克,昔班尼在自己的家里可以不断的征兵,而袁启文却不能。虽然现在乌喇秋别和南疆连在了一起了,南疆以及亦力把里毕竟是大明刚刚获得的土地,那里的人民短时间内根本就不可能成为大明的军队。…,

    所以袁启文打算的便是一方面和昔班尼打一场持久战,另一反面在联系一些盟友。

    袁启文最大的仪仗便是他是大明的将领,而大明的实力远远大于乌兹别克。通过南疆袁启文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来自大明的物资补给。有了这些再加上坚固的乌喇秋别城,袁启文坚信最起码何意和昔班尼打上三个月。到时候袁启文相信坚持不住的一定是昔班尼,因为乌兹别克没有那个实力和大明耗下去。

    袁启文和昔班尼之间的关系很快便发生了转换,之前一直都是袁启文在进攻,而现在随着兵力加强了,昔班尼也开始了转守为攻了。而袁启文正巴不得昔班尼来进攻呢,自己有着城墙之利,干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