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第3/7页)
小溪,他们涉水而过,就沿着小溪行走,约莫走了一里多路,果然看到一片竹林。 林间有条弯弯曲曲的小径。 其实这不能称它小径,那只是经常有人践踏,竹林间依稀露出竹根来,很像是小径而已! 两人穿行竹林,走了一箭来路,前面已经豁然开朗,那是一片数亩大小的圆形草地,中间盖了一幢三楹竹屋。 四周都是翠竹,包围着竹屋。 竹屋前面,有一道竹篱,编竹为门,除了鸟声啁啾,寂无人声。 李小云听爹说过,刘转背隐居八公山,不是熟人,不见外客,自称竹逸先生。 凡是称呼他刘先生的人,一例不见,因为他住到八公山之后,就以竹为姓,但你若称他竹先生,他也不会见你,因为称他“先生”或是“大爷”的人,还是外人,如果是老朋友,就该称他“竹兄”了。所以你去的时候,要叫他竹二叔,就可以见得到他了。 李小云脚下不停,一直走到竹篱笆前面,才行停住,口中叫道:“竹二叔在家吗?” 她喊声甫出,就见从竹屋中走出一个青布衣杉的中年庄稼汉子,一直走近篱笆,问道: “姑娘找什么人?” 李小云道:“我叫李小云,奉家父之命,来拜见竹二叔的。” 庄稼汉子打量了她一眼,打开竹篱门,说道:“姑娘请进。” 李小云说了声:“多谢”和南宫靖一起走入篱门,又随手掩上了。 庄稼汉子领着两人进入竹屋,那是一间堂屋,编竹为墙,屋中器具也都是竹子做的,打扫得纤尘不染。 庄稼汉子道:“二位请稍坐。” 说完转身自去。 过了一会,才见一个童子托着茶盘走出,把两盅茶放到竹几上,说道:“二位请用茶。” 李小云道:“多谢了。” 小童道:“不用谢,不知姑娘二位来找师傅,有什么事吗?” 李小云道:“我是奉家父之命来拜见竹二叔的。” 小童又道:“姑娘从那里来的?” 李小云道:“龙眠山庄。” 小童道:“二位请稍后,容我进去禀报一声。” 李小云道:“多谢小哥。” 小童没有多说,转身往里走去。 这样又过了一会,才听到一阵脚步声,传了出来。 那是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婆子,头戴黑布包头,身穿蓝布大袖夹袄,一双脚却是男人一样,是个大脚婆! 李小云原以为出来的是刘转背,慌忙站了起来,那知出来的会是一个老婆子,听爹说刘转背只有一个人住在这里,不知这老婆子是什么人? 老婆子走出堂屋,就朝两人含笑道:“二位请坐。”她抬抬手,就在上首一把椅子上坐了下来,问道:“李姑娘找竹先生有什么事吗?” 李小云不知对方是谁,自然不愿说出来意来,只是恭敬的道:“我们路过这里,奉家父之命来拜见竹二叔的。” 老婆子口中哦了一声说道:“竹先生宿酒未醒,二位如果没有别的事,那就请吧,二位来意,等竹先生醒来,老婆子自会转告的。” 她居然下逐客令了,那就是刘转背不肯相见了。 李小云眼看自己已经说出龙眠山庄,她还不肯延见,心中不禁有气:“哼!爹还说从前救过他的性命,原来竟是忘恩负义之徒!” 心里这一生气,脸色也就极为难看,冷声道:“老婆婆最好进去把竹二叔叫醒了,告诉他一声,我奉家父之命,带来一件东西,要给竹二叔亲自过目,所以我必须见到竹二叔。” 老婆子听得一怔,连忙点头道:“既然如此,姑娘且请宽坐,老婆子进去叫醒他问问。” 李小云道:“老婆婆请便。” 老婆子三脚两步的急急往里走去。 又过了一会,才见一个花白头发的老者,手拄一支竹杖,从里面缓步走出。 这人中等身材,瘦削脸、颧骨微突,双目深邃有光,嘴上留着两撇胡子,颔下也留了疏朗朗的胡须,貌相清癯有神,他朝两人颔首一笑道:“李姑娘要见老朽?” 李小云在他走出之时早已站了起来,闻言赶紧跨上一步,拜了下去,口中说道:“侄女李小云拜见竹二叔。” 这人当然就是自号竹逸先生的刘转背了,他左手微微一抬,含笑道: “请起,姑娘不可多礼。” 李小云下去的人,忽然被一股无形力道托着站起,心中不觉暗暗惊异,忖道: “他内功竟然比爹还要深厚得多! 竹逸先生看她愕然神色,微微一笑道:“坐、坐,老老朽不喜俗礼,姑娘请坐了好说。” 李小云和南宫靖一起在下首两张竹椅上落座。 竹逸先生也在椅上坐下,含笑道: “姑娘是天云老哥的千金?天云老哥可好?” 李小云欠身道:“谢谢竹二叔,家父托庇粗安。” 竹逸先生看了两人一眼,问道:“令尊要姑娘来见老朽,还带来了一件东西,给老朽过目,不知是什么东西?” 李小云伸手人怀,取出爹交给自己的一方玉佩,站起身,双手递去,说道:“家父要侄女带来呈给竹二叔看的就是这方玉佩了。” 竹逸先生乍睹玉佩,双目不觉陡射xx精芒,急急问道: “令尊要姑娘持这玉佩来见老朽,可是龙眠山庄有什么事吗?” 李小云看他神情,似是极为关切,心中暗道:原来他对爹极为关切,方才倒是自己错怪他了。一面说道:“谢谢竹二叔的关心,庄上没有什么事,家父要侄女来拜见竹二叔,只是有一件小事,想请竹二叔赐教。” 竹逸先生缓缓吁了口气道:“没事就好,老朽因令尊是皖西三侠之首,若无重大事故,绝不会要姑娘持卧龙玉佩来见老朽的,哈哈,老朽真是多虑了,好了,姑娘快把玉佩收起来吧!”李小云只知这方玉佩是爹常年佩在身上之物,却不知道它叫做“卧龙玉佩”闻言就把玉佩收入怀中。 竹逸先生含笑问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